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0)

章、三阳合病

在伤寒论中,关于三阳合病,有小柴胡汤、白虎汤的条文,都在前面学习过,把它们再次转到这里复习,对过去讲课录的讲解也做了一些修改。

1、小柴胡汤

【组方】:略。

伤寒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三阳合病,“治从少阳”,这是一般教科书说法,依据的就是《伤寒论》第99条,但把它说成“定法”是有问题的。

“身热、恶风”,有太阳,但不提头项痛,太阳表证不很明显;“渴”但是“手足温”,隐含有湿热,阳明也未到大热大实地步;“颈项强”太阳少阳都有;“胁下满”是少阳小柴胡证。这条以少阳证为主,所以这时候用小柴胡汤,“治从少阳”,但加石膏最好。

伤寒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注】:看231条。题首“阳明中风”,即由太阳中风转属阳明,指明来路。弦为少阳脉,浮为太阳脉,大为阳明脉。脉相三阳具备。腹都满即上下腹俱满,结合下面“小便难”,判断为里有水气。胁下及心痛,指胁下及心下俱痛,属少阳证。久按之气不通,指按其胁下和心下稍久则觉气息窒塞,呼吸困难,他觉自觉结合,也是少阳。鼻干少阳、阳明皆有。不得汗出,属太阳证。中风本有自汗,但本条在传变的过程中变为无汗。嗜卧属少阳证。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为黄疸病。有潮热,时时哕,属阳明证。耳前后肿属少阳证。一般孔窍部位炎症以少阳证居多。

由以上脉证可知,此为黄疸而现三阳合病之复杂症。里有水气,水热互结于里。时时哕乃水结于里,外不得汗,小便又难,气不旁通,故时时上逆而哕。若有汗出,热得外越,还不至于到一身及目悉黄的严重程度。

如果见谵语则主要在阳明了,可用茵陈篙合方承气下之。现在判别少阳还是主要,暂以小柴胡和之。小柴胡汤亦治黄疸,加橘皮治干咳或哕逆,加石膏治腮腺炎及淋巴腺炎。

232条接231条,是补充说明。“与麻黄汤”可能是错简,不予置理。若虽以利小便的方法治之,而仍不尿,腹内水气不消,腹满有增无减,并发腹水者预后多为不良。

2、白虎汤

伤寒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题首已申明“三阳合病”。“腹满、谵语、遗尿”都是阳明,胡老说热也可以造成小便失禁,这条的「遗尿」为小便失禁,而「失溲」为小便不利。“身重、难以转侧”,这是湿热在表,太阳。“口不仁”,口干苦,“面垢”,都是少阳。

三阳合病,有治从少阳者,比如上面的小柴胡汤。此条虽谓为三阳合病,主要还在阳明。热盛于里,不过里还不实,外复郁湿(身重),汗固不可(汗则谵语),下之亦早(下则厥),“汗自出”,里热盛猛,故以白虎汤主之。

从这条可知,三阳合病,治法不是“从少阳”一条路。如果以少阳为主,可用柴胡剂,其它则应根据情况变通。

【编者按】:众所周知,时方是建立在脏腑辩证基础上的。能否用经方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时方?这里说的“经方思维”指六经八纲体系,即胡老的思维体系。如果可以这么做,就产生一个好处,使得一定数量的优秀时方能够补充进经方体系的“方证对应”中来,使我们手中充实更多的“武器弹药”。

鲍艳举先生尝试了这一工作。他在《经方时方六经辩证案解》一书中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今天学习的两个时方,就是鲍先生推荐的三阳合病方证。

1、陶氏柴葛解肌汤

【组方】:葛根9克,羌活3克,白芷3克,赤芍6克,甘草3克,柴胡6克,黄芩6克,石膏12克,桔梗3克。煎服。

2、程氏柴葛解肌汤

【组方】:葛根6克,赤芍6克,甘草3克,柴胡6克,黄芩6克,知母5克,生地9克,丹皮3克,贝母6克。煎服。

二方适应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目痛鼻干,咽干耳聋,眼眶痛,口苦,两协胀满,恶心呕吐,纳差,心烦不眠,口干渴,脉洪或脉滑。鲍先生没有提到,应该还有头痛、颈项痛、背痛等,因为使用了葛根。

二方主治类似,区别在于,前者多了羌活、白芷,表证比后者明显。后者没有用石膏,里热程度比前者小,但使用了知母、生地、丹皮、贝母,补虚作用则比前者强。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67条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论>:"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若妄吐.下.发汗.温针,损耗津液,胃中干燥,木邪干胃,必发 ...

  • 灵素之问 |《伤寒论》坏病正义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何为坏病 &l ...

  • 谵语门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同方.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热谵语者,同方. ...

  • 伤寒论261-270条

    261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湿热发黄,用苦寒除热,用栀子柏皮汤治疗. 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湿热发黄,外加表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治疗. 263 少阳之为病 ...

  • 卷四19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里有热,宜白虎加人参汤.表不解,与柴胡桂枝汤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也.    按 发汗过多,亡阳讝语,以无大便硬满痛,故不可下:     以无身寒.汗出.恶寒,故不可温.于此可知发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