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辅导存续的核心价值:“鸡肋”变“鸡腿”

育邻梦

知识智慧是人类从劳动生产与生活中总结的经验结晶,它是每个后来人快速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的基础筹码,人类社会越往前发展每个人所必备“学以备用”的知识技能也就越多,比如原始社会人类只需习得捕猎、采摘、躲避敌害等基本技能即可实现生存无虑,农耕社会人们只需掌握种植、养殖技能即可确保衣食无忧。然而,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信息时代之后,依靠某种单一技能获取幸福生活已基本没有可能。

家庭、学校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最主要的基本阵地。但是,家长受参与社会劳动分工或自身文化素养水平限制,对辅助孩子学习成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常有发生;学校由于其标准化、大班制教学很难在“因材施教”让所有家庭满意。因此,介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校外培训辅导便找准了自己的“立锥之地”。那么,为何说现今的校外培训辅导是不折不扣的“鸡肋”型服务呢?

成长辅助是一项长期性、见效极慢的社会性工作

一、学识问题

获得被社会认同的学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技能是人们学习成长最基本的两个诉求。因为,被社会认同的学历可以帮助每个人获得更好的社会分工协作机会,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技能能够让个人生活的更加惬意。然而,时至今日虽然社会中各类培训辅导机构“满山遍野”,但他们几乎不能给予学习者被社会认同的学历、能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水平的空间也小之又小。

二、学时问题

时间对每个人而言是世界上最宝贵、也最公平的财富,每个人所获得的配给几乎完全相同,也没有人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占据时间更多一些。分工协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每个家庭辅助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伤痛,因为没有人能够同时处理好参与社会分工协作与陪伴辅助孩子学习成长这两件事。对于家庭而言,孩子走出校园之后、家长尚在工作时间的孩子该去哪儿才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痛处。所以,家长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工作时间孩子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辅陪伴,然而至少目前“点卯式”的校外培训辅导未能解决孩子学习成长旅途中的学时问题。

互帮互助更容易实现整体成长进步

三、学程问题

学习成长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一个人从小长大成年需要学运动技能、掌握文化知识智慧、开阔文艺视野......但是,今天几乎所有校外培训辅导都以“专卖店”模式运营,而且无论那项服务都只对付费的孩子们定时服务。所以,“点卯”+“专卖店”服务模式难免让很多孩子为了追求博学而奔走在“去学习的路上”。

四、学成问题

校外培训辅导机构不是公益慈善机构,也不是国立公费办学。因此,他们必须依靠收费来维持日常运营并保持盈利。但是,由于他们提供的非普遍性服务,致使接受他们服务的人群非常有限、他们的单位获客或等待成本极高、高培训辅助收费让同一区域学习相同内容的人群极少。所以,很多知识学过走出培训室就进了“储藏室”,所学内容能够被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分量极少。

五、学会&费比例问题

影响个人学习成长的因素包括个人智力、成长环境、师者讲解......校外培训辅导推介之时讲得“天花乱坠”。但是,付费之后实际教辅服务如何?与所付出的相关费用收成比例几何?都没有可信赖的评判与监督标准,而且校外教育培训辅助服务几乎都是“一锤子买卖”、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校外培训辅导机构有系统性的学习成长跟踪服务。

孩子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综合成长空间

鸡肋,吃起来肉不多、扔了又可惜,比喻实用价值有限但又不忍舍弃的事物。《后汉书·杨修传》:“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购买粮食&熟食、房屋&家具、劳动生产工具......都可拿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商品。然而,教育培训服务却着实是个“虚拟服务”,它所能产生的价值和收益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每个家庭还必须倾力为孩子不计成本的投入。所以,校外教育培训辅助机构要想从“鸡肋”变成“鸡腿”【鸡腿,勤运动、承重压、担重责,消耗的营养还少】的关键就在:

1、教授知识技能之外增加有社会陪伴价值的综合服务

2、解决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以外时间的去向难题

3、做好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综合性延伸服务

4、多为孩子学习成长做综合服务、少记单个孩子的直接收益

5、多考虑孩子学习成长的综合需求、少考虑自己快速盈利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