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幾次西藏?

文字 |「誰最中國」

首圖 |卡瓦格博@journeys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不久前,一位朋友再一次踏上了去西藏的征途。

“你去过几次西藏?”
“9次吧。”
“为什么要一直去?”

“看到那样的蓝天、白云、雪山,你会觉得你属于这里……”

或许,这就是西藏的魅力所在: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

当神秘的南迦巴瓦峰终于露出真容,当彩色的风马旗映着蓝天猎猎作响,当指间拂过大昭寺的经筒,当一步步走向心中的圣湖……你会知道,你来西藏的理由。

你,去过几次西藏?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周国平说,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信神圣。西藏的山川湖泊,便是对“神圣”最好的注解。
蓝天像是水洗过一样纯净,湖泊像宝石一般色彩流转,雪山如神祇一样威严隽永……旷远的,寂静的,永恒的,不杂染一丝尘埃……站在那里,万古俱寂,自然的能量灌注胸膛,好像有一束光照到了灵魂的深处,世俗的伪装、计较纷纷瓦解,只剩下一身圣洁,与天地融为一体。
所以人们称那些山为“神山”,称那些湖为“圣湖”,都是不容亵渎的所在;所以人们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地转山、转湖,寻求着此生的救赎。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去看看传说中的冈仁波齐——这座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西藏的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就像一座巍峨的金字塔屹立在西藏阿里的高原之上,山峰上的积雪在阳光下幻化出金色的、红色的光泽,似有神灵庇佑。
每一年,来这里转山、朝圣的人都络绎不绝。据说,转此山一圈,便可洗尽一生的罪孽。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还有神秘的南迦巴瓦,终年云雾缭绕,似是笼着一层面纱,因而被人们称作“羞女峰”。当地人相传是天上的众神在这山上聚会、煨桑,那云雾便是他们燃起的桑烟。

站在山下,脚下绿野绵延,举目云山雾海,浑然忘机;若得见南迦巴瓦真容,真是极大的幸运了。

没有人不知道8848,那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与不可登的神山不同,它是无数登山者与探险家的终极梦想。“因为山在那里”,哪怕与死神对峙,也有数不清的人前赴后继。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到达的离珠峰最近的地方,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待山风将重重云雾吹散,珠穆朗玛峰终于露出自己的容颜,那一刻,就够了:那是世界的极点。

西藏的湖与山,总是相毗连,似是相依偎的神仙伴侣。在藏语中,“错”即是湖的意思。
走吧走吧,“一错再错”,只是一抹蓝,就已让人心醉。
在冈仁波齐之南,是圣湖之母“玛旁雍错”,也是藏民眼中最圣洁的湖。传说,湖中的圣水可以洗净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因此每年夏秋时,都有许多信众来此“朝圣”,而有幸喝过湖水的人会告诉你,那水“很甜”。
“纳木措湖等了我多少年,我便等了你多少年。”仓央嘉措把深情赋予了纳木错,纳木错也不曾辜负这深情。传说中,纳木错是天帝之女,与念青唐古拉山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远远望去,湖泊映着雪山,雪山护着湖泊,好像时间从未老去。

到了西藏你会知道,天地自然才是最大的神祇。天地为镜,灵魂的每一寸尘埃都纤毫毕现;山湖慈悲,涤净人一生的罪孽。

人类原是如此渺小,好像回到了母亲的怀中,无所遁藏……一切都远去了,真实的自己却亲近了……

图 | 史牧云

有人说西藏是一种瘾,没去过的人念念不忘,去过一次的人,便一生都在朝圣的路上;也有人说西藏是一味药,焦虑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平静,迷茫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方向。你,会因何去西藏?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西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地方。

无论何时,在318川藏路,在大昭寺门前,你都会看到朝圣的人们……他们双手合十,全身匍匐于地,满脸虔诚,口中喃喃有词。然后起身,移动与身体等长的距离,再次长跪,周而复始……

朝圣的人中,有男子,有女人,有耄耋的老人,也有垂髫的孩童……他们有的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从家门口开始朝拜,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抵达拉萨的土地。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看到他们,内心仍会受到极大的震动:当你虔诚相信的时候,便有所敬畏,却也无所畏惧。

四面八方的信众走向的终点,是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的中心,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的等身像,因此成为朝圣者心中最神圣的庙宇。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万盏酥油灯永恒不灭。即使到夜晚,仍有信众在寺前长跪祈祷,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见证着每一个人的虔诚。

在西藏民间,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著名的八廓街即是围绕大昭寺而建。每一日,环绕大昭寺的三条转经路上,摇着经筒的藏民都络绎不绝,他们不疾不徐地走着,不知已走过多少轮回。

图 | 史牧云

大昭寺向西不远,便可见到一座红白相间的高原神殿,屹立在红山之上,那是布达拉宫。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历经1300多年辗转重修,才有了今时模样。

13层宫殿,999间庙宇,从山脚到山顶,铺陈出磅礴的气势来。似是一座永恒神邸,等待着人们步步走近,步步登攀。

图 | 史牧云

信仰是什么?周国平曾在《各自的朝圣路》中说: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最高精神价值的追寻和领悟。
在西藏,大大小小的寺庙有1700多个,它们都是收容信仰的地方,就像是灯塔一般,不仅为朝拜者,也为迷途的人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图 | 史牧云
踏遍万水千山,我们不过是想要找回生命的节奏。

平日的生活太匆匆,我们忙着安置自己的身体,忙着巩固与这个世界的单薄的物质关联,却忽视了内在心灵的节奏,而让自己陷入了焦虑与惶然之中。

西藏,或许是一个答案,一剂解药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那节奏,是与自然的同频。

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屈原的“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亦是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西藏在那里,每一座山,每一个湖,每一座庙宇,都期待着与虔诚的灵魂相遇。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那节奏,是为信仰的共振。
信仰未必是宗教,而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相信神圣,相信有超越生命的永恒性的存在,我们心中才有慈悲,才有敬畏,才有高于物质的追求,才有超越生命有限的可能。
西藏的朝圣路上循环不息地上演着关于信仰的剧目,他们用一种坚韧的仪式来表达自己,让同行的观者也看到神性的光芒。
图 | 卡瓦格博@journeys_

那节奏,也是关于内在的幸福。

在大昭寺前的广场,在不知名的墙角或楼顶,你总会看到许多藏民安静地走着,或者安详地坐着,沐浴着清澈的阳光,脸上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那一刻突然领悟,或许幸福,只来自内心的安详,并不需要华丽的服饰与山珍海味的装裱。

捧一杯甜茶,与藏民一起坐在阳光里,听着远远近近的诵经声,嗅着空气里萦绕不去的酥油味,不忧过去,不虑将来,这一刻,真好。

图1 | 史牧云
图2 | 卡瓦格博@journeys_

也有人说西藏已经不是以前的西藏,有人说高原的净地已经被污染。重要的是,你还相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

只要雪山在那里,只要圣湖在那里,只要有人相信,在西藏燃烧着的那一团火焰就永不会熄灭。而我们也会一次一次地,想去西藏。

编辑 | 柚子

- 特别鸣谢摄影师 -

微博@卡瓦格博journeys_

微博@史牧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