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在意大利15——希腊罗马,柱与拱的二重奏
大家好,我是碎片!我们上次聊了一个神奇的罗马建筑材料——混凝土。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最能代表罗马建筑中结构成就的伟大发明——券拱。可以说混凝土与拱结构是一对绝配。为什么这样讲呢?听完这期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下面的两个图是在讲解古代近东的埃及和波斯建筑时比较经常举的范例。他们代表了这两个文明的建筑成就,就是多柱大庭。
波斯百柱大庭复原图
古埃及百柱大庭平面图
向他们学习的古希腊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比如:
这是一个希腊境内典型的神庙遗址平面图。我们通过这些图片会看出一个规律,那就是梁柱式的建筑都存在一个问题:由于石头自重的限制,巨石建筑的平均跨度都很短,那么想象一下,如果让我们居住在这样的房屋里,我们会觉得受到了虐待,因为到处都是柱子,就好像自己住在走廊里一样。
我们看到上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在内,他们的建筑好像更能表现的是彼岸层次的精神层面,现世的安逸与舒适并没有受到多少关注,当然你也可以解释成这是一种生产力水平局限的无奈。相比之下,古罗马人则走向另一个方向。他们不仅要在外部欣赏自己手造的美丽建筑,更要走进去尽量与建筑物我合一。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如何让建筑的内里变得宽敞进而再变得明亮。从这个角度讲,古罗马人更加具有实用主义精神。他们关注的是今生而不是那个看起来很美却无法触及的彼岸花。我们在建筑历史中总是十分贴切的告诉大家,古罗马建筑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空间主义”。他们的所有创造都是在不停的探索怎样拓宽建筑的内部空间,以达到它外观的雄伟与内里的实用相结合的效果。联系他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会知道,从早期的共和国到后来的庞大帝国,巨大的版图、众多的人口与繁杂的综合性事务,都要求罗马的建筑不仅宏伟壮观也要具备举行大型活动的功能性。
于是,把柱子都去掉然后还能想办法将巨大的屋顶给建起来就成了主要攻坚课题,拱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诉求下应运而生了。
券拱就是将头顶跨度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将建筑材料的压力转移到两边的一种结构。它是由一个个楔形的,或者说梯形我们更好理解,建筑构件组合而成的,我们看下面的图: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券拱示意图。这个图不仅展示了基本的拱结构,还告诉我们一个跨度不算大的小券拱的施工方式:在下面打一个相同弧度的木架,然后将预制好的楔形建筑模块搭好,最后再撤去这个木架子,完成建造。整个的券拱有两个关键的部分,也是今后在建筑美学装饰上最愿意用力的地方。
第一个是券拱中间的这一块楔形部分,他比其他元件都大,被称为拱心石(Keystone)。在建造过程中它是最后被放上去的部分,也承担了将这个拱“塞满”不至于动摇的责任。所以它是拱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西方的语境中会经常用这个词来比喻重要的人或事物。同样,这个单词也衍生出“重点、要旨”的意思。
另外,由于他处于中心位置又比别的结构元件大,于是也成为了装饰的重点,我们在后世的几乎所有带有罗马拱元素的装饰外立面上都会看到对拱心石的刻意装饰,比如下面的这个:
这是法国卢浮宫的一个外立面。我给大家用绿圈画出的部分就是拱心石的变体装饰。他不是真正的结构部分,而是挂在外墙面的装饰元素,但是所有西方建筑的外立面装饰其实也会体现里面建筑的力学结构,这是我们在欣赏他们的时候要留心注意的。
一个拱能够成立而不崩塌,除了有拱心石稳定弧形以外,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这就是“侧推力”,我们想想看,罗马人用拱取消了古希腊柱式结构在房屋内部对空间的阻碍。但是拖住房顶总还是需要力量的。这个力量就是被拱结构转移到两边的墙上去了。于是,带有拱的建筑还要保证整个拱的两肩,就是图中AB的位置坚固,要牢牢的把这个拱结构箍在特定的范围之内,那么拱肩以及下方的直立墙壁就需要异常坚固。而它的外立面装饰又是另一回事,一会我们细说。
上面讲的是一个基本的券拱单元,一旦掌握它的建筑原理之后罗马人就可以结合其特点,以改进他的缺点为目的进行深层次的发挥与衍生产品的开发。我们来逐一介绍:
·基本券拱·
基本券拱,优点是开启了对营造空间的探索,但是它的弊端在于这种拱仅仅是一个片状的,所以主要用来营造墙壁或建筑外面延伸出的门廊,你可以这么想象:古希腊的神庙柱廊,从平顶的变成了弧形拱。
·筒拱·
但是人不可能总是在一个弧形的墙壁里生活,于是让我们来开动头脑中立体几何的思维:将一个片状的券拱向前向后推动,它留下的幻影轨迹会组成什么呢?对了,就是下面这个图:
像一个个弧形的棚子,或者说是一个隧道。他解决了单拱仅仅是一个片状的问题,将二维空间演变成三维空间。但是它也有问题,什么呢?只有两边可以采光,换句话讲,如果这个筒拱足够长,那么其空间的中心会特别黑。难道盖一个房子让大家天天在门口呆着吗?于是筒拱的作用往往是在空间内部营造一个墙壁上的小延伸,就像我们今天在家居装修中于墙上挖出来的小壁阁,放点书和静物什么的。在罗马建筑中筒拱主要是充当建筑的大门拱或者室内的壁龛摆放神像,又由于拱结构的稳定和坚固特性,筒拱也用来作为上面更大屋顶的称重墙。
·十字交叉拱·
那么针对筒拱的采光缺陷罗马人又开发了第三种,两个筒拱十字组合:
这就是交叉拱,两面采光就变成四面采光了,这样拱的下方不仅没了柱子碍眼,四面也有了光,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十字交叉拱是罗马建筑中经常看到的仅次于顶级房顶的第二等级拱顶。那么最高等级是什么呢?这就是穹顶:
·穹顶·
罗马万神殿的穹顶
上面第一个图是罗马万神殿的穹顶内部,剩下两个是深受罗马建筑影响的后世教堂中的穹顶,我特地给大家选了两个带有筒拱的图片。我们看巨大的穹顶会有非常大的重量压力,下面为了承受这个重量又不影响室内空间,建筑师基本都会选择筒拱。
穹顶就是一个巨大的倒扣的碗。他的修建是一个巨大的古代难题。我们不可能像建一个片状券拱一样搭一个架子,而是要搭建一个就像雨伞一样的立体360度架子,太大了,好像不太可能。怎么办呢?我们在分享万神殿的专题里面会告诉你。
上面就是古罗马建筑中所有主要的拱的类型。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会不会想到罗马混凝土为什么是券拱的绝配?要我说有这么两点:
第一个就是混凝土的易于操作性,如果我们用巨大的石头来完成这个拱的修建,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会遇到两个前提那就是严格的打磨和艰难的吊装。这都需要极其有经验的石匠和建筑师而且是大量的。而混凝土则不然。罗马人可以根据形状预先在地面上浇筑好需要的楔形块,这比打磨雕凿石头简单的多,而且可能形状更准确。或者,直接在需要的部位打上隔板现场浇筑,一次成型。
第二个方面优势是强度,我们上一期已经说过,罗马混凝土的建筑强度甚至优于今天的水泥混凝土数倍,于是考虑到罗马兴建的都是超大型建筑,材料的压力都非常的大,用石头自然可以承受压力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制作和吊装都存在困难,那么用砖呢?砖的强度和持久度肯定都无法与混凝土媲美。
于是,混凝土和券拱就像是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妇,佳偶天成,共同谱写了千年不朽的建筑神曲。
我们前面讲过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但是有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有时候举例子用到的图片会很奇葩,那就是明明说的是青铜雕塑,但是给的图却是大理石的,更进一步我们还会发现很多声称是古希腊大理石雕塑的图片也会写上“罗马复制品”的说明字样。这是就要涉及西方古代艺术品的一个常识,其实很多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古希腊艺术品大部分都是罗马的复制品。(如果你对了解青铜雕塑是如何浇铸制造的比较感兴趣可以戳这里)
有不只一个朋友会拿自己在海外博物馆参观时拍的照片来和我分享,然后询问除了看标签说明以外怎么才能辨别一个雕塑是古希腊原件还是罗马的复制品。我一般会跟他们说两个判断标准,一个是风蚀程度另一个就是大理石质地,罗马复制品采用的是卡拉拉大理石,品质最好,又白又细。至于刀法风格什么的,坦白讲既然是复制品就肯定尽量贴近古希腊的古典主义风格,这也是和罗马后来形成自己风格的雕塑风格最大的区别。
现在的问题是,罗马人为什么要大量复制古希腊的艺术品。因为在当时,罗马人是以能够拥有和鉴赏古希腊珍玩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就和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裕人群希望弄点儿古董来装点门面差不多。但是古希腊珍品十分有限,于是很多罗马人会退而求其次,购买和订购复制品,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仿古做旧”。
这个文艺潮流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艺术方面罗马人是不自信的。在肉体和土地上他们征服了希腊,但是在精神和文化领域他们却是彻底的信徒。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我们前面说过的大理石贴皮的外墙装饰上,同样发生在我们今天分享的罗马券拱构造上。
罗马人的认知认为越是神圣的、庄严的建筑就越要无限制的贴近古希腊,所以古罗马兴建的神庙基本都是古希腊的翻版,而公共建筑呢?在满族了内部构造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以希腊元素来装饰。我们看到古罗马的建筑在混凝土的骨架外部最突出的不仅是大理石贴面还有就是体现承重结构的古希腊柱式。这些柱子已经没有了真正的承重功能,仅仅是内部结构的一种表示,他们更多的作用是装饰。
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建筑外观,不过从国家实力和文化特征来说,他们选择了一个特别小众的柱式类型这就是科林斯柱。
科林斯柱类型其实是从属于爱奥尼亚式的,而且并没有在古希腊文明中大量使用过。我们拉出一个对比图会看的非常分明。
我们看到,除了柱头不一样以外,上面横梁的三条腰线、柱身的槽线,明显表示科林斯与爱奥尼的亲缘关系。关于科林斯柱的发明还有一个非常传奇的说法
话说古希腊杰出的建筑师卡里马克斯一天经过一个坟墓看见了这样一个新奇的景象。
这是一个少女的陵墓,亲人在她下葬之后为了寄托哀思,将她生前使用过的东西装在一个篮子里放在了墓前,这个篮子正好压在一丛植物上,当春暖花开之时,植物新生的枝条叶片生发出来,将篮子团团围拢并且开出了漂亮的花朵,十分美丽。这个景像被心灵手巧的卡里马克斯记住,随后他就创造了一个新的柱头类型。因为它最早见于古希腊的科林斯地区,于是得名,这就是科林斯柱头的来历。
这个故事更像一个传说,真假姑且不提。不过我们真心的可以根据古希腊人的审美来判断他们发明科林斯柱头的原因,那就是强迫症。我们来看正统的爱奥尼柱式什么样:
爱奥尼柱头有鲜明的螺旋结构,比多立克式更加纤细,具有装饰性。但是在古希腊人眼里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四个面长的不一样
这就使强迫症处女座的希腊人十分难受。我想这可能是他们创立科林斯最大的原因之一。科林斯柱头是十字对称的,四个面都一样。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他的结构:
科林斯最上面的顶板从方形改成四边凹进去的菱形,就像这样:
下面的的部分,中间内心是一个斗型,这就是传说中的花篮。再往下是两层层次分明的植物叶子。这种植物是地中海常见的叫做“茛苕”。后世很多装饰性花纹,例如卷草纹的原型就是这种植物。四角还有卷曲的硬草茎。最后,在每一边的顶端科林斯柱还要再点缀一朵小花花。我给大家展示几个实物:
茛苕植株
这是大英博物馆展示的科林斯柱头。从材质看,很像是埃及石灰岩雕刻的,十分美观,装饰感极强。不过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些柱子的细部特征多少会有一点出入。没错!科林斯与我们讲过的爱奥尼与多立克不一样,不是那么守规矩,按章法办事。他自由发挥的空间远远大于前者。
古罗马的建筑大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描述了这三种希腊柱子。多立克式像男人,爱奥尼式像女人。科林斯式是少女。从力量之美到阴柔之美的过度体现了开疆拓土到守土安逸的审美变化。罗马人要比希腊人更热衷的追捧科林斯柱头的原因就在于帝国逐渐的强盛。一种繁荣的文明需要的是火爆的审美。
罗马建筑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改良的科林斯柱头,被称为复合式。也就是将爱奥尼的螺旋与科林斯的花草两相结合的产物
在今后的古罗马建筑中,外表状饰的柱子基本都是这个形态的变形体。而后世的西方建筑也是在这个格局之下逐渐变化、创造的。
好!拱结构和混凝土都讲完了。我们下一期进入里一个真正用拱组成的单一实体建筑类型——凯旋门。他有怎样细部的结构,对后来的建筑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