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726)明 戴进《雪夜访戴图》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1726期:
戴进在明初画坛上是个巍然耸立的标杆式人物,其所创立的浙派一统画坛近百年之久。他的作品在融合宋元风范的同时,兼取职业画和文人画的传统美学营养,打通“任督二脉”,从而实现了审美趣味上的重组、升华和跨越,凝聚成一股厚重雄浑、恣纵磅礴的生动气韵,在岁月的流逝中几经跌宕起伏,终于回归其应有的实至名归的价值坐标,诚不愧名不虚传的一代宗师风范。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为“浙派绘画”开山鼻祖。

《海水旭日卷》

坎坷的履历:阴差阳错,游走画坛

戴进出生在一个民间画师家庭,其父亲戴景祥绘画造诣颇为不俗。

应该是自小耳濡目染,戴进在绘画上的启蒙主要受益于这样的家学渊源。但戴进早年却以锻造金银首饰为业,此后子承父业发奋习画却颇有点阴差阳错的意味,但却歪打正在绘画上青出于蓝,最后开宗立派,成为明初画坛上的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

在《虞初新志》和《东城杂记》中均记载了这段经历。戴进作为打造金银首饰的工匠,技艺高超,说制作的首饰比一般的工匠水平要高出许多,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等都栩栩如生,戴进也颇为自得,以为人们肯定视若珍宝,但一次他却看见他精心制作的首饰被人熔化,于是深受打击,本来还志得意满以为自己打造的金银首饰可以传诸后世,可是现实却是这样的冷若冰霜,于是在别人的劝说下开始转行从事画师行当。

《雪夜访戴图》

当时的浙江杭州一带在绘画上有着深厚的传统,而且戴进父亲又是当地颇为有名的画师,于是戴进在绘画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促成了他向阳花木早逢春的地位,很快便在当地成为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同所有的民间画师一样,戴进最初是以人物肖像画而鹊起于杭州画坛,其写形传神的能力从一则流传的小故事中可见一斑。据《金陵琐事》记载,戴进在永乐初期进京时,他的搬运行李的挑夫带着行李一道失踪了,于是戴进凭借记忆画下了那个挑夫的肖像,结果很快就被人认了出来并找回了行李。不过这次进京却是无果而终,此后戴进随着父亲在永乐晚期再次赴京,而这一次其父亲在宫廷画院中谋得一份差事,而戴进依然是铩羽而归。
两次败走京城的经历并没有是戴进气馁,回到家乡之后,戴进继续埋头于绘画技艺的提升和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绘画水平从此之后突飞猛进,而且在画坛的名气也与之水涨船高,后来在因缘巧合之下,在宣德初年,经由福太监的推介,戴进的画作得以进入了当时宣的皇帝的法眼,可是这一次的结局依然叫人无语,戴进成为了同行将妒忌的牺牲品,甚至差点因之获罪,据传及时逃走他乡,方才躲过一劫。
这件事在郎瑛的《七修类稿续稿》以及《名山藏》《明画录》等史料中具有记载,尽管情形略有不同,但结局却大同小异。
此时戴进的画艺在画坛上已然可谓鹤立鸡群,于是引来了当时宫廷首席大画师谢环的妒忌,在福太监将戴进的四幅春夏秋冬主题的画作呈现给皇帝御览的时候,谢环作为旁观者兼鉴定者,在代开春景和夏景图时,谢环对之赞不绝口,连连称戴进的画作“非臣可及”,但翻开秋景图时却面露怒色。
宣德皇帝于是问其何故,谢环说这幅画的主旨有大逆不道的嫌疑,图中的渔人身着红袍乃是士大夫的官服,这种明显寓意着一种对朝廷的敌视之意。而最后一幅冬景图的主题更是画着古代七位高士由于不满朝廷而隐居山林的故事,这下宣德皇帝更是龙颜大怒,于是斥退了戴进了画作,而福太监也因之被皇帝的一句“福可斩”而被处斩。
但这次与宫廷画院的擦身而过,对戴进来说大概算得上是一次塞翁失马。进入宫廷画院无望的戴进也因为这次奇遇而更加名声大噪,其画名由是而烜赫一时。不过戴进最终还是由于各种原因而离开了京城。
人去画名在。宣德皇帝驾崩之后,戴进大约在1440年左右回到了京城,这次的戴进很快便得到了当时一大批达官贵人的青睐,比如内阁重臣杨士奇、杨荣、王直等人都十分欣赏戴进的画作,并且都曾不止一次为戴进的画作题诗。在这些位极人臣的大佬推崇下,戴进这段寓居京城的岁月自是过得舒心愉悦。
戴进的晚年生活境况在画史上的记载却谜团重重,似乎自相矛盾难以逻辑自洽,尽管“晚乞归杭,名声益重,得其一笔,有如金贝”,但诸多史料却称其穷困潦倒,最后于1462年病逝于杭州,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已经难以解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