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53 力挽狂澜
NO.153
众将随即按照他的部署全线出击,李光弼本人则站在高处指挥。
不多时,他突然发现郝廷玉退了下来,顿时心头一紧,血压骤升:廷玉一退,形势就危险了!
他马上派左右去将郝廷玉正法。
郝廷玉见状连忙大喊:我不是后退,是我的马中箭了!
李光弼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当即命人给郝廷玉换了匹马,让他重新上阵。
稍后,仆固怀恩与其子仆固玚也略有后退,李光弼又命左右去取其首级。
仆固怀恩父子见到使者提着刀直奔他们而来,连忙又咬着牙再次杀入敌阵。
就这样,在全体唐军不要命的冲击下,叛军逐渐开始显露出了一丝轻微的疲态。
但这逃不过李光弼X光般犀利的眼睛。
他立即急挥令旗,唐军的攻势顿时更加猛烈,呐喊声震耳欲聋,人人都一往无前。
太阳当空一个劲地红,唐军上下一个劲地冲!
这些唐军将士中,有高的,也有矮的,有白的,也有黑的,有胖的,也有瘦的,有老的,也有少的,有帅的,也有丑的,有骑兵,也有步兵,可就是没有一个怂的,更没有一个后退的!
这下叛军终于再也顶不住了,很快就全军崩溃,兵败如山倒,你逃我也逃。
主帅周挚也不例外,他仅带着数骑仓皇逃回了洛阳大营,而另一名叛军大将安太清则领着残部退到了怀州(今河南沁阳)。
此时史思明尚不知周挚等人已经战败,还在指挥攻打南城,直到李光弼把叛军俘虏拉到南城旁的黄河边示众,史思明才知道大势已去,只好长叹一声,引兵退去。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河阳保卫战。
这一战,尽管打得极其艰难,但李光弼最终还是以少胜多,力挫强敌,成功守住了河阳,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对当时的唐朝来说,这一战的意义极为重大。
因为这是唐军从九节度兵败邺郡以来取得的第一场大胜,它不仅狠狠地打击了史思明叛军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唐军之前连战连败的颓势,使唐军稳住了阵脚,还大大鼓舞了唐朝上下本来萎靡不振的人心。
这一战,犹如漫漫长夜后出现的第一缕曙光,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久违的光明;犹如跌跌不休的熊市中出现的第一个涨停,让大家重新看到了止跌反弹的希望!
皇帝李亨闻讯,自然也大喜过望,当即加封李光弼为太尉、中书令。
然而在久经沙场的史思明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利算不了什么,这一战他虽然损兵折将,但并没有损伤太多元气,更没有损伤他夺取天下的雄心,他依然信心满满,依然意气奋发。
公元759年年底,也就是在河阳战败后不久,他就派大将李归仁率五千精锐骑兵西进,攻打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驻守陕州的,是一支在后来对中晚唐历史有极大影响的部队——神策军。
神策军原本驻于陇西的磨环川(今甘肃卓尼),公元754年由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为防备吐蕃所建,安禄山叛乱后,神策军和其他很多西北边防部队一样,奉命东进中原勤王,不久包括神策军故地磨环川在内的陇右大片地区被趁虚而入的吐蕃占领,此后神策军便留在了中原。
应该说,此时神策军的战斗力还是颇为强悍的,在军使卫伯玉的带领下,他们对李归仁迎头痛击,一举将其击败,粉碎了叛军西进的战略意图。
一连串的受挫让史思明不得不停下了继续前进的步伐。
而李光弼却开始反守为攻。
公元760年二月,他亲自领兵去打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