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东山再起”的典故是什么?“东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山?

东山再起,是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它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自《晋书·谢安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都有一个典故,东山再起也不例外。那么,它的典故出自哪里?与何人有关?

谢安,现在河南太康人,东晋的政治家、名士。他出身富贵人家,父亲是东晋太常谢裒,堂兄是镇西将军谢尚。年少时,他以清谈而闻名,多才多艺,还精通音乐。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居功自傲,有宰相的气度。谢安以大局为重,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为宗旨。被王俭称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称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升平三年,谢万和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出征前燕。结果谢万在北伐时,不仅没能抚慰将士,还误认为敌军抵达,导致手下士兵惊扰崩溃,甚至自己也单骑狼狈逃还。军士看在谢万是谢安弟弟的份上,才没有杀他。但是,谢安也受到了牵连,官至高位的他被贬为庶人。

辞官后,谢安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同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同时,因为谢万事件,谢家在朝廷中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一些重要人物先后逝去。为了家族的荣耀,已经四十多岁的谢安,才有了做官的兴趣。

升平四年,征西大将军桓温前来东山,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因为谢安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谁也不想浪费他的才能。因此,谢安才从新亭处罚,百官都来为他送行。这时,御史中丞高崧对他开玩笑,说:“您多次违背朝廷的旨意,隐居东山。人们常常议论说谢安不肯出山当官,将怎么面对江东的百姓!如今百姓又如何面对出山再次当官的谢安呢?”听完,谢安非常羞愧,但为了家族,他不得不出山。

到达桓温的府邸后,桓温非常高兴,与谢安畅谈了生平的经历,俩人聊得十分愉快。桓温非常重视谢安,并重用了他。但桓温有意夺取帝位,作为忠臣的谢安是不可能与他为伍的。升平五年,桓温即将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乘机投书给桓温说自己要回家奔丧,从而离开了桓温。后来,他被任命为吴兴太守。不久,被征召入朝,先后担任侍中、吏部尚书等职,这便是成语“东山再起”的典故。

简文帝逝世后,谢安和王坦之破坏了桓温准备谋朝篡位的计划。桓温死后,他和王彪之等人共同辅政。“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用八万兵力击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功高震主,他也没能逃过,战后因为功名太盛而遭到孝武帝的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而他当年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如今绍兴上虞上浦镇境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谢安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