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端午节所思

苏州人的端午节所思

据说端午节的来源有五种说法,一说是荆楚人纪念屈原,二说是吴越人纪念伍子胥,其三是说山西人纪念介子推,其四是说会稽人纪念二十四孝之一的曹娥投江,其五是苍梧人纪念后汉时的苍梧太守陈临。中国地域大,民族众多,历史和文脉久远且丰富,很多事都有多种源流,我相信端午也不止这五种来源,也还看到资料说是源于更远古的龙图腾。大部分人信的是“屈原说”和“伍子胥说”,“介子推说”更多人认定是寒食节的来源。

虽说来源有几处,端午的一些习俗在后世渐渐归于统一,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成了节日定例。

苏州人大致也是这样过端午,因为苏州人是为纪念伍子胥,也有些许不同。今年端午苏州就有 “龙跃胥门”端午民俗文化节,歌舞龙舟很是热闹。胥门既与伍子胥有关,城门外的广场是伍子胥的像和其他纪念内容,他家在此,死后抉目悬于此,碑上大字“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正是宣扬他建设苏州城的功绩。在胥门这里又有一条胥江通向太湖。每年在这里举行端午民俗文化节,苏州人是敬爱伍子胥的。还不止这些,胥门往南的一个城门即是苏州著名景点的盘门,盘门水陆萦回是同时有着水、陆城门的,伍相祠即在盘门西侧的内城河边。正是因为伍相祠在此,非节假日就客满为患的这处热门景点,在端午节这天却是免门票的。

伍子胥固然是千古英雄。他和吴王阖闾、兵圣孙武出奇兵绕道直取楚国都城郢都,攻城后的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的行为,我认为他人格上是有缺陷的。他所带领的吴兵在楚都的烧杀奸掠,与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无异,这些事迹也很难匹配英雄气质。最后在仇恨和掠夺中失去理智的吴国人是被赶回的楚国人赶走溃退的,即便这样,苏州人是喜爱伍子胥的,这是很多中国人的爱的包容,苏州人尤其如此。从端午节苏州人纪念伍子胥,也联想到苏州人所代表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

苏州人是该喜爱伍子胥。据载最初的苏州城是伍子胥规划和建设的,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从一些资料和现在的苏州规划展示馆展示看,至今的老城格局仍保持伍子胥当年的规划,也就是说不管在这二千五百多年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一代代人仍在最初的城址上重建。

苏州人爱他们的英雄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一定受主流影响。除了伍子胥,苏州人也爱张士诚,没有计较败者为寇的意思。在元末的乱世里,张士诚盘踞苏州(时为平江)时,轻徭薄赋,有过一段难得的平静和繁荣,就为这个,当朱元璋攻城时,苏州百姓主动守城。张士诚被俘自缢后,大明朝依然是一统天下,按说成王败寇,苏州人就此该忘了他。而其实没有,在大明朝的严控下的苏州人,每到农历7月30日晚,家家都烧“久思香”(张士诚小名九四的谐音),如今的苏州还有“久思香”、“酒酿饼”、“讲张”等纪念张士诚的习俗。苏州何山上的张王祠,主祀的即是吴王张士诚,自明朝至今享受了六百多年苏州民间的香火,何山就在今天的苏州高新区。

在苏州随处可见苏州人按自己的思想和方式爱自己的英雄。

苏州最热闹一个民俗节日之一是农历4月14日前后几天的“轧(方言发音ga)神仙”,据说这日是吕洞宾的生辰,这一天人们聚在神仙庙一带,人山人海的挤着,希望人群中会碰到(方言轧的意思即在此)神仙吕洞宾,说是吕洞宾这天也扮成穷人的模样轧在人群中。苏州人就这样把神仙祭在神坛,也挤在人群中。

我在游苏州天平山时,爬到接近山顶,有一处天云寺,就想着里面供奉的该是菩萨或佛祖,进去才知道供奉的是一个叫叶天士的清代江南名医,听庙里人讲苏州人称这位名医为“天爷”。

这可能就是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吧。苏州人 喜爱着自己的喜爱,不愿受其他影响甚至是政治的压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