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的择偶要求到底有多高?你达到「普通男性」标准了吗?
依据2020年民调表明,日本婚活女性对结婚对象的要求为:长成星野源那样的“普通男性”。这看似普通的要求,实则反映出日本社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适婚人士择偶标准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何为“婚活”:这是由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所创造的词汇,是结婚活动的略语,指为了结婚之最终目的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你可以说“婚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给自己主动创造赢得爱情和理想生活的良机;也可以说这种像找工作一样找结婚对象的行为,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个人价值估售活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开始进入“平成大萧条”时期。民众在这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普遍都以保守的“三平”标准择偶——平均收入、平均学历、平均相貌。
而后,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复苏,民众的择偶观也发生变化,形成了所谓的“三高”标准——高收入、高学历、高身高。可以说,民众择偶标准是与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高要求的择偶标准也是日本民众对未来生活蒸蒸日上的希望之选。
12月9日的“Good Luck!”早间新闻里,节目组采访并总结了婚活女性心目中“普通男性”的标准:“身高165厘米以上,体重60 ~ 80公斤,外貌类似星野源,常去健身房,睡觉前会用化妆水护肤,看不到鼻毛,胡子、指甲整洁;日本大学/东洋大学/驹泽大学/専修大学以上学历,居住在东京都内,年收入500万日元以上;如果居住在东京都外,职务要是公务员或在银行之类的大企业工作……”
甚至还有要求年收入800、1000万日元以上的女性……
这种标准还只算是普通标准?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在推特上引起日本男性炮轰:这么过于理想的高标准也好意思称作“普通男性”?星野源的外形虽不出众,但凭借个人才华收入颇丰。我们可否也提出“普通女性”标准,要求外形类似新垣结衣?
据2017年统计,东京作为全日本平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人均年收入为615万日元,人均月收入为41万日元,但这其中包括了许多高职位高薪资的中老年。而25~40岁的中青年男性,普遍年收入都在400万日元左右,月收入在28~32万日元的也很常见。
如果按照节目中所说的“普通男性”标准,那在东京达到结婚资格的男士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真正能达到500万日元年收入的青年精英人群,有很多并不追求婚姻生活,他们更多会选择高质量的单身生活。
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把对方评定为三六九等,并在婚姻市场中进行讨价还价,这不仅仅是在日本,在中国也十分常见。
根据现当代统计学大数据表明,我国年轻女性在婚恋观念方面也有着微妙的变化。虽然大多数女性在择偶时,最关注的依旧是男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所关注的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内容有所变化,比如对男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而对资产和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此外,对男方身高的要求有所下降,而对修养和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
可以说,择偶的标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在相似的经济时期产生类似的择偶观,这都是有迹可寻的。
传统观念因素
中国和日本都算是比较保守的东亚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固化思维很难完全消除,总会有那么几代人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
在他们的观念里,男方的社会地位和家族地位都要比女方高;夫妻双方中男方要比女方年长,身高也要比女方高;双方相处中男方负责主动,女方负责矜持;男方的收入必须高于女方等等。
在现代的日本和中国,虽然这种陈旧的传统观念已不再被墨守,但还是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不少人。
受教育程度因素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比起较低的女性,择偶标准一般来说会更高一些。同样毕业于日本的顶尖学府东京大学,男性会十分自豪的说自己是“东大男”,可“东大女”却被婚活男性望而却步。
女性由于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大多会要求对方的受教育程度与自己相当或略高于自己。女性自身经济和思想独立,必然会在选择配偶时希望对方的条件更优越,这也无可厚非。
地域差异因素
通常来说,处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沿海城市女性,能够接收到更多信息,思想观念更新快,因此对于男方的要求也会更苛刻。而处于偏僻落后、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女性,很难接收到新信息,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更容易受到传统思想支配。
因此,沿海发达地区女性通常会比内陆地区女性的择偶标准更务实,她们对男方的文化学历、经济条件、相貌身高等方面要求会更高。
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择偶标准都会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除了上面提到的传统观念、受教育程度和地区因素,每个人所处的小环境也都会影响到择偶标准,家人、朋友也可能对个体择偶过程产生压力和限制。
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择偶标准本该是件好事,但太多人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蛊惑,而忘记婚姻本身的目的是组建幸福、共筑新家庭。
因此,我们应该遵从内心的声音,把对方的性格、品德等着重考量。同时,更要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要过度包装自己的婚活“履历”。这样,丘比特才不会只是短暂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