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 马腾驰//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对话《背馍记》

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对话《背馍记》

刘铭   马腾驰

7月11日上午11点至12点30分,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主持人刘铭,在一个半小时的节目中连线该书作者马腾驰,就《背馍记》的创作情况一书进行了对话。节目中,还插播了朗读爱好者朗读马腾驰散文《背馍》《活人就要活个干帮硬正》《坐席》《下锅菜》与《打铁花》。下面是主持人刘铭与马腾驰的对话:

刘铭:首先祝贺马老师新书《背馍记》出版发行!说到《背馍记》,不能不说到勾起几代人回忆的散文《背馍》。请问《背馍》一文,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发表后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麻烦您给听众朋友们具体讲一下?

马腾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散文《背馍》是2017年11月1日写的。我记得,那天晚上天气很冷,和平常一样,我去了给孩子已装修好,正在通风透气的房子,坐在厨房的厨柜旁写的。之所以要坐在厨房里写,我是怕抽烟薰黑了孩子的房子。

《背馍》,我是在手机上写的,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吧。写完后,改了几遍,从手机上发给我弟弟晓驰,让他编一下,第二天从“美篇”网页发出去,文章后的落款时间是第二天,也就是11月2日。没想到,他当晚编完就发了出去,结果就弄成了网上发出的时间是11月1,写作时间却是11月2日。呵呵,有细心的读者看出了这一问题,还在网上留言,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背馍》从“美篇”发出去,就不管了它,我还要写其它的东西。没想到,两三天时间,“美篇”的点击阅读量就达到四、五万,网上、手机朋友圈与群里就海量地传开了。紧跟着,公众号《无言年华》声明原创后也发了出去。

这边,“美篇”以每天几万人的阅读量增加着,《无言年华》平台因为原创,不停地给要转发的网络平台授着权,很快就授出了四、五百家。授权转发的网站、网页,点击阅读量也非常高,留言评论的也很多,其中一家公众号转发出去后,一个星期内,就有了76万的点击阅读量,3千多条留言。那段时间,网上到处都在转发《背馍》,到处都在评说《背馍》。这么大的转发量,这么多的评论与留言信息,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有评论家说一时“长安网贵”,《背馍》成为网上的“背馍事件”。也有评论家说怀揣梦想,不惧艰难困苦,背馍上学的精神是一种“背馍精神”。

《背馍》在网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

刘铭:收录《背馍》一文的散文集《背馍记》出版后,有评论家说,《背馍记》“展现的是一幅关中农村历史画卷。”是“复活了的关中记忆。”评论家评价很高,读者争相购书,作为这本书的作者,请您给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您的《背馍记》。

马腾驰:《背馍记》由太白文艺出版者出版。全书共分五辑,收录了86篇散文,是从我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下半年创作的100多篇散文中挑选出来的。这本书的出版,得到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太白文艺出版社把该书确定为该社的重点图书。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在我平时的写作中,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与帮助,得知《背馍记》要出版,他欣然为该书题写书名,并撰写了要替我“吆喝上一嗓子”,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序言:《马腾驰和他的散文》。

他在序言中这样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著名作家白描老师说:《背馍记》每一篇文章都用真情写就,饱和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背馍记》的乡土题材书写,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

《背馍记》出版后,有很多的评论文章,评价比较高,我知道,这是老师们,是大家对我的鼓励,我还需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解决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背馍记》出版,正赶上新冠疫情爆发,书不能正常发行,快递公司的快递业务也全部停办了。全国各地许多的读者打款过来,说先排上队,等快递开通后再给他们发书,读者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很是让我感动。也使我认识到,唯有不断努力地写作,唯有不断地努力地写出好作品,才能对得起广大读者这份信任与支持。

刘铭:听说您是在搁笔20多年之后,又拾起笔来开始文学创作的。在这里,请您给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您的文学创作之路好吗?

马腾驰:文学创作,我是受了我父亲的影响。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在报刊发表了很多的杂文、随笔与评论文章。他的文章,曾被收入华夏出版社每50年出版一次的《新中国一日》,还有很多的选集之中。我很是崇拜父亲,很是崇拜文字,对写作也就莫名地喜欢上了。

真正开始写作,是我在铜川参加工作以后。在铜川,我当过企业的宣传干事、报纸编辑,当过领导的秘书,干的都是和文字相关的事情,在这期间,我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杂文、散文、诗歌与小说。获得了多种报刊与有关文化单位的新闻与文学创作奖,出版了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与散文集《山的呼唤》,因为写作方面成绩突出,被推选为铜川市青联委员和最年轻的政协委员。

1992年底我离开铜川,去一家企业打工,在咱们内陆陕西,我可能算最早的一批打工者吧?那时,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户口卡得很死,买粮、买煤,等等都要票据,脱离了体制,没有了正式工作的我,这些都成了大问题。未来在哪里?迷惘,无助的我,不知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我先后去了云南、山东、湖南等地当产品推销员,风餐露宿,东奔西跑,感知了人生的冷暖,体味了生活的不易。1998年5月开始,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作,从事了几年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是经历了很多的艰难与波折。那些年,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有饭吃,我一直在外奔波,一直在打拼着。

多年过后,回过头再看那一段时光,还是有很多的感慨。生活,让我把笔搁了下来,却给了我别人不曾有的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我精彩异常的创作素材。

直到2017年下半年,我重新拾起撂下20多年的笔,重续我的文学写作梦。好的是,重新开始写作不久,散文《背馍》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随后,《背馍记》这本集子的出版,给了我勇气,给了我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的力量。既然重新拿起了笔,那就不停歇地,慢慢地往下写吧。

刘铭:据我了解,在您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得到了很多文学名家、大家的扶持、提携与指点,您能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马腾驰:我先期与重新开始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很多名家和大家的指点、提携与扶持,他们是我的贵人。从铜川踏上文学创作之路时,《铜川矿工报》社长、诗人李祥云先生,《铜川文艺》编辑、诗人刘新中先生,他们是我起根发苗时尊敬的师长,是我文学创作上的引路人,给予了我写作上很多实际的、具体的、大有教益的指导与帮助。任何时候,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在铜川,我出版散文集《山的呼唤》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老师为该书作序,序言先在报刊发表,后被收入《礼泉县志》。阎纲老师能为一个小青年,一个无名之辈写序,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直到现在,阎老师在序言中大段的话我都能背诵下来。在我内心深处,永远记着尊敬的阎老师,是他,让一个年轻作者,有了继续写作下去的信心!

也是在铜川,有幸和在铜川写作《平凡的世界》的路遥老师结识,得以多次聆听他的教诲,这是我终生的荣耀。“勤奋——赠马腾驰同志”,路遥老师给我的题词,将会是我不停歇奋斗下去的动力!“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从更深层次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永远怀念路遥老师,永远感恩路遥老师!

我到咸阳以后,陈忠实老师来咸阳,他在看了我的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之后,为我题词:“跋涉者到达理想目标的最重要之点,就是在几乎绝望的境况下决不绝望,重新获得继续跋涉的勇气和自信。”陈忠实老师的题词,对我来说是名言,是真正的名言,我把它当成了我的座右铭,从中获得继续跋涉的勇气和自信。

上边说过贾平凹老师多年对我的指点与扶植,《背馍记》出版后,我去给先生送书,先生高兴,为了鼓励我,在我带去的另一本《背馍记》扉页上,给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二0二0年初,腾驰出了《背馍记》,已是第三本书。腾驰的文章生活气息浓厚,细节精到,文字优美,艺术质量上乘,愿明年再有新作。”

前边的路还很长,我将会更加不断地努力,把笔下的文字写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一路走来,真心感谢各位老师的扶持、提携与帮助!

刘铭:我读过您很有趣的一篇散文:《手机上挖出一本书》,通过这篇文章,我才知道您不会用电脑,《背馍记》一书,是您在手机上写出来的。手机上写作品,方便吗?

马腾驰:《手机上挖出一本书》,这篇文章是2018年12月24日写的。文章中,说了我在手机上写出《背馍记》一书的过程。今年年底,我要出版的另一本40多万字的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也是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在手机上写出来的。

我不会用电脑,如果在稿纸上写,要请人录入电脑,还要反复校对,很麻烦。手机上写作,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我这个笨人的笨办法。手机写作,对我来说,方便也不方便。说它方便,一有空闲时间,就可以拿出手机来写,在路边等人,晚上在小区院子的凳子上,都可以写。写完,校对方便,编我个人的公众号,往外投稿也方便。不方便的是,手机上地方小,在仅有两指宽,两指长的小空间写作,一是费眼睛,二是文章前后难照应,气息难以贯通,需要较强的把控能力。

刘铭:您之前写诗歌,写小说,也写散文,但以杂文居多,重新开始写作这几年,您以散文为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您能谈谈您散文写作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吗?

马腾驰:各种体载的文学作品,我都试探过。重新开始写作这两年多,以散文为主,写了有200多篇。经验实在谈不上,个人体会倒是有一点。

散文写作,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认知,都有自己的写法,贾平凹老师给《背馍记》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段话也是我散文写作中一直在追求,并极力要求自己去做了的。

他说:散文写作首先需要形神凝聚,形神凝聚,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具有情感的重量与体积的支撑,才能体现其厚重与博大,同时,还需要作者具备重构日常生活的能力,自在,不露痕迹地将记叙、抒情与议论真实准确而又饱满性地融合为一体,文章就会鲜活生动起来,就会有了不同一般的面目。其次,散文写作要求作者心散开去,心散就静,心静就放得开,就平和自然,就超乎物外,而往往这个时候,既可脚踏了大地又可仰望了星空,自由、自然而又超然放逸,便有了不加粉饰而真正能拨动读者心弦的真情吟唱。

散文写作,要抛却繁冗、虚情、概念与口号,使笔下流淌出单纯、朴素、干净与本真的文字。心中既使有呼啸怒吼的狂风,也要形神凝聚,要向最深最静最宽阔的大海学习,把真情、记叙与议论饱满地融合在一起。

另外,我个人认为,在散文写作中,不能小家气,要追求浑厚、扎实而大气的风格,要使作品的内涵丰富与宽厚起来,让读者读你的文章有味可寻,有所思所忆。在行文中,要有画面感,有“音响”效果,要使读你文章的人,能看到一幅幅掠过的画面,能听到文中主人公“嗬嗬”的笑声或沉重的叹息声。另外,在散文的语言上,我要求自己,平实、干净而有磁性,吸引人能读,爱读。要把“冶炼”了关中方言土语巧妙地运用到文字中去,增加作品的地域特色与可读性。

刘铭:有评论家说您是乡土作家,也有评论家说这个定义不全面,您是怎么看待的?

马腾驰:散文,我写故乡,写乡土内容的要多一些,有些读者说我是乡土作家,也有评论家说乡土作家的叫法不全面,说背馍系列作品,不仅仅是乡土味的小品小炒,也不仅仅是一桌十五观灯,九碗十三花般的乡村筵席。它还有社会学等方面的表征和贡献,对作品引发的文学现象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定位。

感谢那么多评论家和读者的关心与鼓励!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作者,外界怎么称呼你并不怎样重要,关键是你自己的写作方向要明确。你的文字要反映什么,你要叙说什么,你要告诉读者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一个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把自己手上的活儿干好,拿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才是硬道理!

刘铭:您上边说过,下半年您的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就要出版,先表示祝贺!在这里,请您给听众朋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情况。最后,请问您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

马腾驰:下半年出版的《花本无心自在开》还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六个章节,收录了我2018年下半年到2019下半年创作的103篇散文。这本书还是以写故乡,写老家大张寨的故事为主,可能要更纯粹,更细致了一些。至于作品的质量、艺术水准如何,还有其它等等的问题,还是等书出版后,让读者去评判吧。

关于新的创作计划?计划有,具体什么计划就不说了。慢慢的,不停地写吧,我相信,创作,只要像农民一样辛勤地种着自己地里的庄稼,总会有收获的。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0)

相关推荐

  • 散文||行走于生命的文字

    行走于生命的文字 常常觉得命运这个东西,实在是奇妙而无法预料的.正如青春时期,以仰慕的心阅读或者摘抄各类书本报刊上心仪的文章时,我不会想到有一天我写的文字也能变为铅字,登上报刊书本同样映入读者的眼帘. ...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胡小鹄比老胡还有哪些差距

    醒胡粉:"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已有84000粉丝,本号的网络课程辅导广告,都经由胡老师认真审查.网络上的理财广告,只要让您掏钱存储的,请一定提高警惕. 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q ...

  • 【滋水 · 爱故乡】王秀琴:同行路不远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35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同行 ...

  • 【征文】 ‖ 《散文福地》是培育作家的一块宝地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散文福地>是培育作家的一块宝地 天津 崔建良 每当想到我这个已经步入古 ...

  • 散文||文苑携我在路上

    文苑携我在路上 袁福成||江苏 对于已年满四周岁.拥有近五百位群友的<冬歌文苑>大家庭.大学校而言,我既是个姗姗来迟的"胡子兵",更是个蹣跚学步的"插班生&q ...

  • 《大家》纸媒 | 李雅芳:在散文的创作中思索

    在散文的创作中思索    作者:李雅芳       我爱文字,爱它赋有生命的灵性.记得曾经写过散文诗"文字的魅力"解读了我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和它所蕴含的魅力,诠释了我对文字的无限钟情 ...

  • 【阅读悦读·散文】段遥亭《白鹿原上白鹿魂 ——悼念陈忠实先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新疆,乌鲁木齐.2016年4月29日,早晨9:08分. 和往日一样,照例做好早餐以后,我正坐在窗前翻阅书报时,收到西安一位亲友发来的微信:"今 ...

  • 我上学了

    无论是欣赏他人的文章,还是自己写一些小文,真是情不自禁感叹文学修养不够,自知应该静下心学习,才能有所进步.老年大学提供了机会,可是因为经常不能到校聆听老师的讲课,所以没报上课程,着实遗憾. 机会又来了 ...

  • 白永祥:【读刘平安一书《途中》有感】

    作者简介 白永祥 白永祥(笔名):一个用文字承载感情的我,真实与感性赋予了文章的生命,同时也浇注了我自己的一种孤独--作品散见于<铜川文苑>.<E铜网络>.<三秦文学&g ...

  • 文学函授学校

    文学函授学校 美文墨夜 高中毕业那一学期,我参加了"土记者"班.半年上文学课,由几位语文老师讲写作技巧,练习写诗歌.散文.小说. 步入社会后,我写了几年的新闻.通讯稿,产生了写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