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实践|对萌新最友好的苔藓繁殖教程

今天的文章还真是不好写,主要是太乱了,我不想光放一些成品的图片,中间失败的探索才更有借鉴意义,我尽量想要清楚的告诉大家我的苔藓繁殖是如何一步一步搞的。

在开始文章之前,还是有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想和大家交代一下。我养苔的位置在北京八达岭,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直到现在,夜间最低气温都没有超过20度。所以我苔藓繁殖能成功,“天时”和“地利”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所谓的自己的技术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我愿称呼这些技术为奇技淫巧,养苔藓这么多年了,我最大的感触是不要和大自然做对,顺应它们,成就自己。

我一直不敢触碰苔藓繁殖,因为知道室内苔藓繁殖的困难。我这里气候虽然宜人,适合苔藓生长,但是我在阴面宿舍,光照不足。东去春来,太阳北移,屋里的光线变得明亮起来,苔藓也长得更欢实。

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观察到我养的白发藓,万年藓,以及金发藓,开始都抽出新芽来,我看到它们繁殖,为什么说是繁殖呢,因为它们的新芽都是从老的枝条上萌发出来的。

白发藓

白发藓

金发藓

金发藓

万年藓

万年藓

万年藓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先人的智慧,看到这些新萌发的小苗,我知道苔藓繁殖的时机到了。我苔藓繁殖用的容器为自己设计的苔藓瓶(前面推文有详细介绍这款苔藓瓶的制作过程),容器为非必需,后面有介绍。为了大家有一个直观的对比,我把之前到现在的苔藓生长图片都放在一起,照片底部有照片拍摄的时间,大家仔细观察,注意时间的流逝和苔藓的生长。这算是我的第一批繁殖的苔藓,我前后共繁殖过四五批苔藓。

5月5日(用鱼线把水苔紧紧绑在陶盘上,将新鲜野采白发藓剪碎,均匀撒在上面,喷水保湿即可)

5月5日(大家仔细观察,能隐约看到一些白发藓小苗,这已经离撒种过去了一个月)

5月5日(大家仔细观察,能看到一些绿色绒毛状的结构在包裹水苔,这是白发藓的原丝体结构,大家看到有的苔藓植株比较大,那是因为我剪的时候比较粗糙,没有将苔藓叶片一个个剪下来)

5月30日

5月30日(小苗全面爆发,这个时候白发的假根已经牢牢的扎进了水苔里)

6月1日

6月15日

6月18日

6月18日(大家仔细观察陶盘边缘的这些苔藓小苗,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看到苔藓小苗,大约需要一个月,从看到苔藓小苗到苔藓小苗全面爆发,又需要大约一个月。从小苗生长到成年苗又得好几个月的时间。养苔藓最消磨人的耐心,喷的水为自来水,我这苔藓繁殖技术还有待提高,我只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个最真实的苔藓繁殖历程。白发藓的繁殖是比较慢的,直到目前还没有可商用的人工培育白发藓。苔藓繁殖成功的喜悦和苔藓养护成功的喜悦是不一样的。环境合适,富有耐心和爱心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繁殖试试看。我的苔藓繁殖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咱们继续。

一次成功,不算成功,因为带有偶然性,而且我在第一批做的时候,其实内心是不那么坚信能成功的,是持有很强烈的自我怀疑的,所以照顾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我想要教大家一种苔藓繁殖方法,我只能说给大家介绍一种苔藓繁殖的可行办法,并不是最有效的办法,也并不能保证每个小伙伴都成功。在看到第一批白发藓喜人的发芽效果后,我紧接着又做了第二批白发藓繁殖实验,撒种时间为5月27号,我第一批繁殖用的白发藓种子为新鲜野采白发藓剪碎,第二批白发藓繁殖用的白发藓为人工驯化白发藓,我的人工驯化白发藓已经阴干,我在撒种后发现苔藓发白,不那么的翠绿,这让我有些纠结。于是我在几日后,又繁殖了第三批白发藓,这次我先把阴干的白发藓泡水复绿,再剪碎,这次剪碎的苔藓种子为翠绿色的。我这里先说结果吧,事实证明发芽速度几乎一样,一个月均发芽了。我搞得这么复杂,就是为了让大家搞得不复杂,少走弯路,大家繁殖的话,随便拿到什么白发藓,直接剪碎种就好了。

阴干的驯化白发藓

剪碎制备的种子,大家看我剪的有大有小,为了繁殖出来的白发藓更加均匀一致,有必要剪的整齐一点

泡水复绿的驯化白发藓

复绿的白发藓剪碎制种

被剃头后的白发藓还有些好看

剃头后的白发藓,一株一株的像一朵一朵牡丹花

左边为阴干直接剪碎,右边为复绿后剪碎,照顾方法一样,撒种后注意喷水保湿,喷水保湿要注意,不能一直处于水汪汪的状态,要注意干湿交替,我一般是五六天喷一次水,因为容器顶部和底部都有孔,所以五六天后表面的水分会散失。因为顶部的水汽回流设计,水分散失又不会太快

渐渐的看不出区别,左面那盆是5月27号撒种,6月17号观察到小苗。

6月17号,因为第二次做实验的时候,照顾比较到位,及时观察苔藓状态,及时的喷水,还有就是温度缓慢回升,所以第二批繁殖的白发藓,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看到了小苗

6月24日,小苗已经爆发,这次发芽到爆发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这是右边那一盆,撒种比左边那盆晚了几天,具体6月几号撒的种忘记了,到现在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刚才观察,也看到了一些苔藓小苗。开始发芽了

容器不是必须的,大家繁殖白发藓不是必须要做一款我这样的容器,关键核心就是保湿,苔藓繁殖的早期,保湿是重中之重。所以我选择用水苔,大家用水苔要注意,水苔里的水要挤掉,我的水苔用的时候,会把里面的大水挤掉。里面不要存太多的水,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先来给大家证明保湿的重要性。我除了做上面写的繁殖试验,我还做了其他的失败处理,有必要提一下,我在陶盘里用了赤玉土粉末,赤玉土粉末上撒种,但是失水严重。结果当然是失败的。因为失水太快,补水劳心劳力,所以实验做了半个月就停下了。

白发藓

丛藓

匍灯藓

真藓

在赤玉土上,真藓半个月发芽了,但是吧,这个状态也太丑了,户外可以,所以大家户外看到真藓,一场雨后,迅速爆发。室内真藓我还是爱不起来,它虽然发芽了,可是长的又细又长,不像白发藓小苗那么可爱

再来说说容器,就像我上一段和大家说的,容器是非必需的,大家一定不要纠结,什么容器都可以,关键是保湿。为了像大家证明这一点,我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这个实验和第二批白发藓实验室同步的,也是用的阴干白发藓做种子,这次容器不一样,也是塑料瓶子,只是在底部开了一个口子。一个月它也发芽了。

顶部是密封的,瓶子底部有一个铅笔直径大小的孔洞

留好孔洞是有必要的,这个大家要记住。我也做了对比实验,就是在全封闭的容器里来撒种繁殖,图片就不放了,和大家说一下结果,一个月的时候零星能看到几个新芽,出芽率低,叶片一直是水浸状态,水分散失不掉,这是非常不利的。养苔藓所有的道理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干湿交替。养护过程中重要,繁殖过程中同样重要。这里说的干,不是那种嘎巴脆的那种干,是满足苔藓最低生长需水量的那种干。或者更确切的说叫“润”。润湿交替,你不能一听完干湿交替,苔藓都干的脆了,你才给水,这就大错特错了,差不多的时候,润的时候,苔藓颜色变浅的时候,就该浇水了。

白发藓繁殖过程中,只要观察到苔藓叶片稍微变干,就可以喷水了。干湿交替的把握和苔藓养护是不一样的。我在平时白发藓养护的时候,给一次水,十天半月就不管了,而苔藓繁殖不一样,我一般三五天就会喷一次水。白发藓繁殖和白发藓养护中,我除了干湿交替频率不一样之外,给水的方式也是有区别的,白发藓养护的时候我是放在水龙头下面直接浇,吃饱水以后,两个掌托一个在苔藓上面,一个在陶盘底下,按压陶盘和苔藓,将里面大部分的水挤出来。而在白发藓繁殖过程中我的给水方式为喷水,水苔在用的时候从水里捞出来,挤干水分,用鱼线捆绑在陶盘上,然后把白发藓种子均匀的撒在水苔上,可以多撒一点,撒密实了,撒好以后用手轻轻按压一下,开始喷水,对着垂直喷,苔藓种子就会牢牢的固定在水苔上,如果水平喷,容易把苔藓种子吹散了。然后隔几天感觉苔藓叶片缺水了,再喷水,喷水不用太多,不用把整个水苔层喷透了,只把表面苔藓种子所在那一层喷湿即可。

白发藓繁殖过程中,保湿很重要,这是大家要注意的,还有就是我刚说的三五天喷一次,大家一定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观察,不可以我三五天喷一次,你也三五天喷一次,随着苔藓繁殖所用容器以及大家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给水频率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单说我自己,我用不同的瓶子来养,我喷水的频率就不一样,就好像上面,我给大家介绍的那一瓶,里面有万年藓的那一瓶,因为上部封闭,底部以后一个孔,水分散失就会慢很多,从撒上种子到发芽,总共也就只喷了两三次水,差不多八九天一次。保湿很重要,可不是说让你一直让你把它泡了水里那叫保湿,保湿是一种内外调理,内调基质湿度,外调空气湿度,内外兼修,你就想像一下自己皮肤保湿问题,你狂洗脸没有用,把脸泡水里也不起作用,不仅不起作用,还影响脸部毛孔呼吸呢,苔藓也一样,你一直让它水汪汪的状态,它除了死,别无选择。

白发藓繁殖还有一点经验要说的,那就是种子的制作,前面提到不管什么白发藓都能做种子。制备种子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很有必要仔细的把白发藓的叶片仔仔细细的一个个闹下来,这样繁殖出来的白发藓更加的整齐,我是沿着苔藓生长面水平剪的,里面既有白发叶片,又有白发茎杆,甚至还有整宿株的白发藓在里面,所以大家会看到我最后长出来的白发藓小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我觉得大家可以不要茎杆,直接把叶子撸下来,繁殖用。再说说剃了头的白发藓,剃了头的白发藓大家也可以继续养护,会从茎中心位置长出一株新的白发藓来。

忽略我这苍老的手

白发藓是繁殖较慢的那一类苔藓,我还对其他的苔藓进行了繁殖试验。短绒长得最快,其次是尖叶匍灯藓,丛藓长得很慢,比白发藓还慢。对于丛藓长得慢,我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野外看的丛藓多紧密的长在泥土上,水苔作为基质来繁殖丛藓可能并不合适。短绒的根系并不发达,短绒虽然长得快,但是它的根系不旺盛,匍灯的根系十分的发达,它的根系牢牢的把水苔抓住,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6月11号(5月27号撒种)

6月11号(5月27号撒种)

6月11号(5月27号撒种)

6月22号

6月22号

6月22号

短绒可以轻松的从陶盘上撕扯下来

匍灯形成了强大的根系,将它们从陶盘撕扯的时候,直接下来的是一整块。

苔藓繁殖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尝试一下,不过这个季节已经不合适了,养苔藓准备一个温度计还是很有必要的,看一下你养苔藓的环境的最低最高气温,如果最低气温都达到二十多度了,苔藓长不好,就很正常了。温度低的时候才会有一个水汽回落的机会,就比如秋天的早晨,草地上会形成很多的露珠,在发凉物体表面水汽才会凝结,地上很凉,所以水汽会在地表附近凝结,而且在水汽降落凝结的过程中,会将空气中微薄的养分溶解在里面,所以这也是我选择陶盘的原因,因为陶盘把凉,但天气热的时候,陶盘也不行了,扛不住,夏天户外的大石头也烫屁股。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有小伙伴问的问题,我也是闷养啊,为什么我的苔藓还是很干,这就是原因,夏天热的时候,水分只会无止境的散失,不降温给再多的水也没有用,你想象一下你走在沙漠里,你带有充足的水,喝水也没有用,而且随着水分的不断流逝,会带走你体内很多的盐分,你的体表会有很多白色的粉末。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伙伴说的我的苔藓表面会有颗粒物析出,我的理解那就是苔藓的盐分随水析出来了。对于沙漠里的你,降温是第一步,温度降下来你才能锁住水分。本来这一段要结束的,一不小心又说了这么多,真的要结束了。我后面再写一篇文章,从野外苔藓到家开始,如何养出一盆繁盛苔藓的文章,一步一步从苔藓处理,到苔藓种植,到成长,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