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藏着一个“小上海”,重要物资集散地,独具苗疆人文景观
贵州的简称是黔,在历史是属于西南偏远地区,因为土质脆弱,不利于粮食的种植,长期处于贫穷的状态。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从这个谚语看出,贵州的平地非常少,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的王国,境内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比,达到92.5%,建国前的交通,主要靠水路,旱路再换马帮。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国家大力修建高速铁路等,过去不便的交通得到了改善,贵州很多漂亮的景区也都开启了逆袭之路,纷纷成为我国旅游界的网红打卡点。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地方非常小众,可以大家都没听说过,它叫下司古镇,是藏在贵州深山中的,但在近代史中,却是贵州一处非常繁荣之地,可惜在时间的流逝中又逐渐衰落了。
下司古镇地处清水江上游,是“苗疆古道”东线的龙头地域,当时下司人们非常聪明,他们抢先在清江畔修建了码头,这使下司成为沅江水系距离黔中最近的一个水陆码头,后来逐渐发展成黔东南第一商业重镇,成为重要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人文下司,天造山水”,下司古镇被正式辟为商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到了民国初年,更是发展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闹市,素有“小上海 ”之美誉。
现在游走在下司古镇的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清代修建的房屋,各省会馆,融合了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西洋建筑,这些建筑与下司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构成多元化的建筑特征和文化。
走在青石铺砌成的古大街上,旁边还有一些鲜花,很有以前的韵味。
岁月在变迁,而镇上的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都保存了下来,留到现在,这就是一个巨大而丰厚的旅游资源。
必打卡景点:阳明书院,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王阳明再传弟子孙应鳌延续阳明文化的地方。书院内部非常古朴,并且散发着传统儒家文化气息。风雨桥廊桥底下的石拱桥,桥面上有木结构廊桥一座,上面还建,非常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桥北边有一个石雕,据当地人说是镇水用途,也是监测清江水位的一个仪器,每当水淹过石雕,就证明要小心清江的水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