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98期:进步的路上总会有挫折,如何成为那种很厉害的人,孟子讲过一个精妙比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98期#

昨天我们讨论了一个话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相信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话题都比较感兴趣。关于这个话题我给大家准备了好几个建议,昨天讲到了第一个建议:在擅长的事情上发现缺口,缺口就是窗口,缺口就是出口。当然了只有这一个建议是不够的,“三点确定一个面,三角形才是稳定形状”,所以讨论任何问题,我们至少都要给出三个以上的建议,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第二个建议。

在讲这个建议之前,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发生在一所中学的课堂上:不久之前老师组织了一个小测验,题出的稍稍有点偏,绝大多数同学考得都特别不理想,有很多人都不及格,一些平时表现很好的同学分数也特别难看,全班就只有一个同学考得特别好,居然考了90多分。试卷发下来以后,班里同学就纷纷议论:考90多分的同学是不是提前知道题,因为那天考前收作业,还有现场拿卷子都是他来做的,估计他利用这个机会偷偷的看题了;同时还有人抱怨说老师这个题出的太偏了,非常刁钻,明明是难为我们,为了成全这一个他喜欢的人,就伤害了我们大家,这题出的有问题。

随后在讲评试卷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讲考题的对错,而是拿出了一段孟子说的话,这段话出自《孟子·公孙丑》原文是这样的,“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段话大致的意思就是一个有仁德、有修养的人,就和一个射箭的人是一样的。你看一下射箭的人都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姿势,然后再把箭发出去。如果这一箭没有射中,首先他不会去羡慕嫉妒恨那些比自己做的好的人,同时他也不会抱怨环境、抱怨靶子,或者抱怨这弓不好、箭不好。在发现自己表现不好以后,这个射箭的人会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通过调整自己来保证下一次设的更准确。通过这个话就形成了一个中国成语,叫“反求诸己”。

最后老师就提醒同学们,反求诸己是一种境界,同时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其抱怨考题太偏或者嫉妒表现好的人,不如下定决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和失败,就会满腹牢骚,不停抱怨,习惯于给家庭挑毛病,给公司挑毛病,给社会挑毛病,给老师挑毛病,给领导挑毛病。在抱怨的同时,对那些比自己表现好的人还会不停地产生羡慕嫉妒恨,这些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思考方式,消耗了心理能量,消磨了理性智慧,最终使一个人错过了进步的机遇。

所以孟子提出这个主张太透彻、太精辟了,“仁者如射”,一个持续进步的人应该向射箭的射手学习,表现不理想的时候,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懂得调整自己,在反思、反省和反求的过程中不断的精进提升。

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听我姥爷讲过一个“锄禾日当午”的故事:大中午的烈日当头,有个人在农田里边劳动,他一边诅咒太阳毒辣,一边抱怨命运不公,越想越烦,越说越气,最后地里的活也没干好,秧苗还受伤了。而另一个人发现太阳特别毒,他就回到瓜棚里边喝了点绿豆汤,扇着扇子打了个盹儿。等到晌午过去了,太阳没那么毒了,他精神抖擞,带着草帽,哼着小曲儿开始干活,而且一边干活一边感谢这大太阳给自己放了个小假,让自己打了个盹,睡了一小觉,心情很好,那地里的活干得也很漂亮。所以大家看到干什么事都有挫折,干什么事都有挑战,吐槽抱怨是没有用的,羡慕嫉妒恨更没有用,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调整自己,反求诸己。

说到这我们总结一下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第一个建议是在擅长的事情上发现缺口;第二个建议是在挫折的事情上懂得反求。那么进一步来说,其实在刚刚孟子的比喻当中还包含着第三个建议,这个内容我们要留给明天了。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