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攀登者》被黑半个月,突破10亿票房!是否对他太过苛刻?

电影《攀登者》在上映16天后,于10月15日,终于突破10亿票房大关。

对这个成绩,想必经历了《战狼2》《流浪地球》两次奇迹之后 ,期待吴京能继续延续神话记录的很多人都并不满意。

而很多一向对吴京潜藏不满和反感的人,则欢呼雀跃状跳出来,大喊吴京“失败了”“扑街了”,在各个平台大肆喧嚣,甚至好像比过年还开心。

那么,这部《攀登者》,对吴京当真失败了么?

首先明确一下,上映半个月,票房10亿,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究竟是什么概念。

刘德华,成名近40年的一代天王巨星,古天乐,拍了快30年戏、撑起当今香港影坛半边天的中生代影帝。两人今年联手,《扫毒2》(12.9亿票房),也是他们第一次主演票房过10亿,全都高兴得不行。

周润发联手郭富城,去年国庆档冠军《无双》(12.7亿票房),同样是这两位老牌天王近年最亮眼的成绩,同样大开庆功宴。

黄渤和王宝强两位票房巨星联手,还有张艺兴这个当红流量明星,舒淇、于和伟等一线演员,一年时间内上了无数个综艺做宣传,终于在去年暑期档,让《一出好戏》的票房过了13亿,也被认为是黄渤导演处女作的巨大成功。

邓超至今为止,也只有两部主演电影票房过了10亿,一部是周星驰电影《美人鱼》(34亿票房),一部是韩寒电影《乘风破浪》(10亿票房),男二号是彭于晏,女主角是当红女星赵丽颖。

《攀登者》的主演阵容固然强大,但章子怡、张译、王景春等演员,个人演技精湛,并不代表他们的票房号召力,胡歌只是个戏份很少的电影圈新人,成龙更是最后结尾才客串了2分钟。所以,这部影片近乎是吴京一个人在单扛票房。

从《攀登者》和同期《中国机长》两部电影的宣发海报也能看出巨大差别:《中国机长》主海报,张涵予、袁泉、欧豪、杜江、张天爱、李沁这六位主演,全都列列在目。

而《攀登者》主海报,却只有吴京一个人的大头照,名气相比于《中国机长》众人更大的章子怡、张译、胡歌、井柏然等,都省略不提。

因此,说这部影片的10亿多票房,是吴京一个单扛的成果,是一个很明确的事实。

没错,确实也有个别电影,票房过10亿还被认为是失败,那是因为投资成本巨大,连基本的盈利和回本都没做到,代表例子《长城》和《捉妖记2》。

  • 《长城》:《长城》投资1.5亿美元(10.6亿人民币),全球票房3.32亿美元(23.5亿人民币),片方分账票房5.5亿人民币,净亏损5亿人民币。

  • 《捉妖记2》:前影史冠军《捉妖记1》续作,投资+宣发总成本9亿,最终票房22.3亿,片方分账票房8.3亿,净亏损7000万。

而《攀登者》在上映一周的10月6日达到7.6亿票房(去掉服务费7亿左右),

出品方上影就出了公告,已经盈利700万~1700万了。这种上市公司公告,要对证监会和股民负责,如果弄虚作假可是违法的,所以盈利是必然的。

该片票房分账比例,是38.22%,所以,可以推算出:该片的成本与宣发总投资是2.5亿。

目前该片的最终票房落点,约在10.5亿以上,可获得大约3.8亿票房分账,净盈利1.3亿。

而单扛一部影片,票房过10亿,让投资方净赚1.3亿,还被一群人狂喷“失败”和“扑街”,在当今中国影坛,本就是只有吴京才有的待遇。

真是孤峰绝顶矗立,高处不胜寒!

诚然,《攀登者》最终票房,未能达到太多人的过高预期,这是事实,但问题就出在,制片方太过谨慎,从剧本创作时就尽可能规避一切热点话题。

如果看过目前已经公布的两版原始剧本,就会发现:

编剧阿来作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他花两周时间完工的第一稿剧本……居然是个以登山为背景的文艺爱情片?真按他那个版本拍,2亿票房已经是极限了,随便找个实力派中年演员,都能胜任,何必浪费吴京这半年多在雪原陡峰上的辛苦?

之后的第二版剧本,已经努力朝商业片方向去偏回来不少,但依旧没什么可能票房大爆。

这些老一辈的编剧和导演,所习惯的那些套路,和吴京《战狼》系列,和博纳《行动》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旋律商业大片相比,无论商业把控、剧本选择、电影审美上,都已经落伍很久了。

攀登珠峰这个故事,如果真想要和《战狼2》《流浪地球》一样商业大爆,达到40亿以上票房,应该怎么拍?笔者在半年多前的建议,当然是以60年第一次登顶为主线:

【中国人有史以来首次登顶珠峰,登山队还直接参与了平叛战斗,三位登山队员在雪峰之顶高举五星红旗和主席半身像,在和邻国的边境争端中,有力维护国土主权,让世界最高峰北麓永留中华版图。】

连我都清楚的简单道理,吴京能不明白么?他可是从《狼牙》这种小成本制作开始,历时多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准确定位。无论导演叙事能力、节奏的把控、题材的选择、商业的嗅觉,都是当今影坛第一流的。

只可惜,这部《攀登者》,吴京既非监制/制片,又非导演/编剧,不能和自己的《战狼》系列那样全盘操控,虽然他本着对影片的责任感,已经尽己所能地提了很多修改意见:

比如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接任新队长时,那番慷慨激昂、要做建设祖国接班人的台词,就是吴京专门给他改的。

比如吴京进组看过剧本后,就要求将自己和章子怡的人设改成“前夫妻”,去掉两人各种谈恋爱的戏份,然而这么正确的意见却被驳回。

比如吴京还专程在预告片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

学生在课堂问:「现在人连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要登山?登山能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么?」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回答:「中国六万万人,要是只想着吃饭那点事,那这个民族又还有什么希望?」

何其掷地有声!这本该是升华主题、阐述登山队员艰苦牺牲的巨大意义的画龙点睛之笔,

然而在预告片中出现后,居然被导演李仁港在影片正片中删除了,怎不令人大失所望?而且大量的删改台词,还造成了很多镜头的配音对不上口型,令观众在观影时大感违和。

李仁港这位香港导演,更在许多环节上都证明,他对新中国建国初期,那个火红激情的时代的特有精神,完全不加了解,以至于整部影片尽可能规避了一切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时间背景说是75年,可惜和80年、85年甚至90年,都根本看不出太大区别。

制作方和编导们大概认为,既然请来了吴京这位当今票房top巨星,又有张译、王景春、章子怡、胡歌等好演员的加盟,哪怕尽可能规避掉一切热点和争议话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规中矩拍个登山片,也能保证票房大爆,然而却忘记了一点:

此前吴京两片封神的军事动作片如《战狼2》,科幻片如《流浪地球》,在华语市场是首次票房大爆,但是在好莱坞已经有无数成功先例。

可是一百多年的全世界电影史,包括美国好莱坞在内,登山片都从来没有票房大爆的先例。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风雪特效和头盔将演员的面容都直接遮掩,甚至让观众都分不清谁是谁,本身就极大限制了观影热情。

与之相反,博纳公司这种要靠票房利润,来收回巨额投资成本的企业,会认真通过市场调研,琢磨出了一条将把部门宣传的主旋律影片,拍成广受大众欢迎的商业大片的流水线套路。

缉毒警之《湄公河行动》,海军之《红海行动》,消防之《烈火英雄》,民航之《中国机长》,皆是如此,演员随意搭配,整体品控都有保障,套路已经完全纯熟,有流水线生产的趋势了。

而《攀登者》的编剧、导演、制作方,不得不令人惋惜,因为他们浪费的,是一群华语影坛最顶级演员的群策合力和创作热情。

想想大家如果不是为祖国庆生,当做任务去努力完成。你们要花多少片酬,才凑得齐这样的主演阵容?

可惜之极!遗憾之至!

然而,也正是在这等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这次的《攀登者》,验证了吴京真实票房能力的最低底线。

他在同档期两大30亿级体量大片的联合绞杀下,单日排片量只有15%~20%的劣势中,在个人和影片都被全网狂黑、编剧导演都有严重短板的逆境里,硬生生把一部冷门题材的登山片,扛到了10亿票房以上。

世界电影史上,登山片的最高票房,不过也就全球票房2亿美金,折合14亿人民币。吴京如果不被拖太多后腿的话,差一点就能破这个记录。

这不是传奇,什么是传奇?这就是当今中国中生代最强男星的实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