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中国最早的书法之美!(附甲骨文汉字对应表)
前一节写六书,被朋友说,六书只是造字法,跟书法有毛线关系,我没敢跟评论,只默默地继续写后面的文章。每个人认识的书法与别人认识的书法或许是不一样的,今天写甲骨文书法,不知道是不是还会被人说,但不怕,只管写。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就是河南安阳小屯 ,自从盘庚迁都到殷,到纣王被灭,经历了273年,商王朝的首都一直都在这里。)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因为用的材料,一般都是龟甲)。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到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我在前面的其他系列文字中曾说,中国的古代,包括其他文化的发祥时期,人们对很多现象还不能解释,大都以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行事方针,并且有专门的巫官,也就是说,巫师在国家里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我们看《芈月传》里,义渠王手下那个老巫,就是国家万事的总咨询师,行军的总参谋长。
前节讲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甲骨文里主要有两种字,一是象形字,一是大量的形声字。向上承接原始刻绘符号,向下开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承前启后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它之前的汉字还处于刻符状态,它之后则成为成形的钟鼎文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先说用笔。所谓的用笔,就如我们在篆刻系列里提到过的一样,因为甲骨文是以刀代笔的,因此,用笔就是用刀,刀法的轻、重、缓急、深浅,线条直、曲、长、短都会形成不同的面貌,当然,甲骨文在契刻时的单刀、双刀、重刀等刀法上的区别,都会形成不一样的字形面貌,同时,不同的创作者(可能是医官、巫师、史官)刻写习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书法家创作。甚至同一个字,拿出来对比,不同的甲骨上可能呈现不一样的形体特征,原因就是创作者契刻的刀法不一样,而刀法,就是笔法。再有,因为甲骨文的行字顺序与后来的书写顺序不完全一样,上面的文字经常是左右对称的,右侧从右向左一行一行地刻写,左侧则由左向右一行一行地刻写,这很可能是创作者转换左右手进行创作的原因。这种原因,甚至会影响到笔画的刻写顺序,当然也会影响他的审美。
再说结字,汉字由六书而来,甲骨文里多用象形,因为独体字的象形字很容易表达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一些事物,这些事物因为现实存在,形体基本确定,经过简化之后,形成象形字,简化简笔过程中,一般还保持有原现实物体的基本轮廓,因此,一般是稳定的,端庄的;而另一大部分形声字,也因为要与这部分象形字配合,而展现出来稳重大方的朴素结构,这也就基本奠定了甲骨文在结字上有端正稳定的汉字独有之美。
最后说章法。一是因为书写习惯,导致的左右对称章法,这是书法美学上的一个基本分类,我们知道,对称美是最基本的美学分类。而甲骨文因为其书写习惯,在章法上有天然的章法对称美。再者,因为用于书写占卜卦辞的龟甲形状不一,在契刻时,就会根据形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字体大小,不同的密集与留白,这是最朴素的书法章法。
有时候,在看甲骨文时,不管是哪一组,宾组卜辞也罢,历组也罢、何组也罢,总之都会想到篆刻,会想到绘画,会想到后来的钟鼎文字,石鼓文字等,由此联想到至今影响中国书画界的”书画同源“理论。真正理解了这个理论的书画家们,篆刻家们,雕刻家们,往往容易创作出上佳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们把生活的美与各种艺术形式的美融会贯通,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
从甲骨文起,甚至更早一些年的原始刻符,就是六书造字之始,人类的图画表达能力,慢慢体现在文字领域,形成表达思想与事件的具体化的文字,这当然是书法和绘画的源头。由此想到上一篇文字里,有朋友说,我没上过小学,但却认识甲骨文,这一点也不奇怪,文字与绘画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3)
附一个甲骨文汉字对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