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柴胡桂枝汤——高血压,盗汗,焦虑,抑郁

56肝气窜——李宇航医案

孙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08年11月19日。主诉:自觉周身有气窜动3月。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时常感觉周身有气游窜,气窜游无定处,痛苦不堪,用手拍打窜气之处,打嗝或暖气后症状能有减轻。伴有夜卧不安,梦多易醒,惊惕难安,善太息,胃脘胀满,口苦,大便干燥呈球状,小便黄赤等症。面色苍白带有瘀滞之象,舌质暗红,苔白略腻,脉细弦。诊断:肝气窜。治则:疏理肝胆脾胃,条达营卫气血。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8g 黄芩8g 半夏10g 生姜3片党参10g 炙甘草6g 大枣12g 桂枝10g白芍10g 枳实10g 竹茹12g 天竺黄6g草果6g 知母8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调节情志,禁食辛辣、油腻、海鲜以及牛羊肉。

复诊:周身气窜大减,大便已由原来球状转为条状,小便颜色正常,舌质稍暗,苔薄。更服柴胡桂枝汤加减14服,气窜消失,情志安和,颜面呈现荣润之象。《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医案选编》

57误下——赵守真医案

农民谢荆生,年二十五岁。先病感冒未解,寻由大便不利多日,腹不痛不胀。诸医偏听主诉之言,皆斤斤于里证是务,频用大小承气汤。大黄用之半斤,芒硝达乎四两,且有投备急丸者,愈下愈不通,病则日加剧矣。病家惧,因征于余。诊脉浮而略弦,问答不乱,声音正常。据云:口苦胁痛,多日未食,最苦者两便不能耳。细询左右,则谓:“患者日有寒热,寒时欲加被,热则呼去之,两月来未曾见汗。头身时痛,常闻呻吟,是外邪尚未尽耶?”吾闻之恍然有悟。是病始由外感未解而便闭,屡下未行,乃因正气足以驱邪,邪不内陷,尚有外出之势,故下愈频而气愈闭,便愈不通,此由邪正之相持也。如医者果能缜密审辩,不难见病知源。从其腹不胀不痛,即知内无燥结,况发热恶寒之表证始终存在,岂可舍表以言里。假使因误下而表邪内陷,仍不免于结胸,或酿成其他之变证,为害曷可胜言。幸其人体力健,抗力强,苟免如此。今当依据现有病情,犹以发汗解表为急,表去则里未有不和者。症见脉弦口苦,胸胁满胀,病属少阳,当用柴胡和解;头身疼痛,寒热无汗,病属太阳,又宜防、桂解表。因拟柴胡桂枝汤加防风。服后温覆汗出,病症显然减轻。再剂两便通行,是即外疏通内畅送之意。遂进食起行,略事培补,日渐复元。(《治验回忆录》)《经方直解》

论:本条是以病在经,误以为腑实而下之。柴胡提纲,误下之后,病仍在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是误下而未泄,病仍在者,小柴胡汤主之。

58盗汗——代立权医案

邓某某,女,65岁。患者于1985年9月24日以“心悸”收入医院,辨证投以温胆汤化裁治之,心悸及伴随症明显好转。然约半月,卒见睡中汗出,醒时即止,尤以头面及胸颈部为甚,伴有恶寒、微除,口干口苦而不欲饮,胸胁胀满,呃逆阵作,纳食少进,舌苔薄白乏津,脉细数乏力。首辨阴虚火扰,热迫汗泄使然,故拟当归六黄汤加生龙牡、麻黄根,投药四剂罔效;后独取生脉饮以求敛肺止汗之意,非但于病无益,反见盗汗更剧,诸症无减,汗出湿衣,可拧下水,每夜须换内衣三次方至天明,汗后恶风。通宵达旦,辗转惧眠,痛苦难忍,如此持续已月余。细审患者脉证,乃久病正虚,卫阳不固,复感外邪,乃致太少合病所致。遂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解表和里,调和营卫。柴胡9克,黄芩9克,法夏9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神曲18克,生姜6克,红枣7枚。

服药2剂,盗汗有减,寒热未作,续进原方2剂,盗汗甚微,腹胀、胸闷、心悸时作,呃逆不除,原方加苏梗4.5克,瓜蒌皮12克,枳壳9克,3付药后,汗止身爽,诸恙悉除。[北京中医杂志1987,(3):52]

按语:本案盗汗伴见恶寒微热,又口苦、胸满、不欲食,为太少合病,由邪侵半表半里,表里不和使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对此病机阐发甚详,其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然汗出也,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觉则气散于表而汗止矣。”故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解表和里,以复人体上下升降,表里出入之机,营卫调和则汗止。《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之盗汗,可拧水下,更衣三次,如此之剧,醒时即止,头面胸颈为甚。此病因是属外感,还是内伤?汗后恶风与恶寒都属正常,卫阳已泄,所以恶风寒。本案就是外感病。以心悸,收入住院。提纲少阳二,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案之汗出者,营卫不解而风泄,相火上逆而蒸泄,夜则阳蒸而不藏,所以汗多。

59泄泻——叶道仲医案

肖某,女,49岁,1973年7月30日就诊。近两天来,恶寒发热,昨日下午开始腹泻,已十余次,挟有黏冻,便前腹痛,心烦,呕恶,舌苔薄黄,脉弦数。体温39℃,大便常规:脓球0~2,红细胞0~2。处方:柴胡12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黄芩14克,生姜9克,大枣9克。

2剂后,寒热已罢,痛安泻止,大便常规正常,但神疲纳差,乃改用六君子汤加减2剂而愈。[四川中医1985,(10):22]

按语:肝胆失于疏泄,乘克脾土则泄泻,伴腹痛、心烦、呕恶、苔薄黄、脉弦数,乃肝胆郁滞化火之象。又见恶寒发热,则表证无疑,故用柴胡桂枝汤以散太阳之邪,和少阳之气,邪去气和则泄止。《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60肝郁——姜元安医案

郝某,女,22岁。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疼痛,每届月经来潮之时则小腹拘挛疼痛。当柴胡12克半夏9克生姜9克党参6克白芍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当归尾6克泽兰9克。连服六剂而愈。《经方临证指南》

61疟疾——袁桂生医案

张姓妇,25岁。患疟病,先由西医诊治,服金鸡纳霜(西医治疟药),疟止。数日后复发,仍由西医用金鸡纳霜,如是者数月,而疟终不断。延予诊治,疟病变为间二日一发,面黄头晕,胸闷作胀,但尚能饮食。舌苔薄白,脉息缓滑。遂与柴胡桂枝汤合平胃散。两剂,胸胀遂松,症来亦轻,遍身发出疹块,上自颠顶,下及两腿,其痒异常,盖病气外泄之微也。仍以原方接服两剂而痊。(《袁桂生医案》《经方研习》

62神经兴奋

一男孩,11岁,1977年4月3日初诊。患儿3年前于两侧肩部和颈部出现酸懒疼痛,身体弯曲,非常痛苦。一天中尤以晨起最为不适。睡眠不佳,每晚着床竟长达两个小时不能入睡。平素情绪不安定,一刻也不能平静。一坐在桌旁便频频欠伸,身体骚动,旋即称累离开,不能安静读书。易怒,常与弟兄朋友打架,学习亦无办法。以往亦曾经许多医院诊治,毫无效果。据说患儿常于疲劳后出现不整脉,心电图亦有所见。屡次发作头痛,腹内急痛,心部苦闷,动悸明显,此时多伴有发汗症状。行脑电图检查,并无变化。患儿面色略显苍白,身体适中,双目无神。在诊室初诊记病历时,患儿还比较安稳,未曾乱动。诊其脉象为迟脉。患儿父母代诉,人夜则脉迟,不出现不整脉。腹诊所见:右胁下有抵抗及轻微压痛,但腹直肌却不甚紧张。无舌苔,大小便正常。曾考虑是否痉挛症,但在诊察过程中却丝毫未发现相应症状。血压为150/70mmHgo.

综合以上症状,究竟以投何方为宜,作者首先考虑的是柴胡桂枝汤或抑肝散,其次还可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甘麦大枣汤等,最后决定先试投柴胡桂枝汤。以本方散剂1.5克投之,日服2次。柴胡桂枝汤证为:胸胁苦满、时发心腹卒中痛,有头痛及发汗之表证;患者多怒、不眠、性急,病症样神经兴奋显著。

二诊:4月29日。两周过后,其父母吃惊地发现,患儿已不再打呵欠了。服药后也不像以前那样发怒,且已能安寝。肩、颈之痛亦大为减轻。更加令人惊讶的是,他竟能自觉地坐下来学习,这使他的双亲感到非常高兴。

三诊:6月5日。其后治疗经过更加顺利,头痛、腹痛完全消失,动悸、发汗亦皆好转。双目顾盼有神,完全判若两人。连邻居和学校的老师也都为他的变化而吃惊。(《汉方治疗百话摘编》)《经方研习》

63焦虑——仝小林医案

常某,女,45岁。2010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焦虑4年。患者2006年因胃痛、乳房胀痛、下颏淋巴结痛,伴心烦、心率加快、口渴等,当时在当地医院给予消炎药后症状减轻。此后出现失眠、多梦,且又伴见心烦、口渴等症状,经多处医治,未见明显疗效,故而来诊。症见:焦虑,惧热闹,怕异味,心烦急躁,焦虑时血压升高,服安定后血压下降,神疲乏力,嗜睡,头晕,气短,多梦易醒,记忆力减退,时手指发麻,胸前区肋骨疼痛,肩胛骨疼痛,右臂内侧疼痛,右颏下淋巴结疼痛(1emx1em,移动度好),焦虑时疼痛加重,纳可,时便秘,小便调,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诊为郁证,证属肝气郁滞、气机失调。治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柴胡、半夏各9g,黄芩、党参、桂枝、炙甘草、浙贝母、猫爪草各15g,白芍30g,生牡蛎(先煎)、炒酸枣仁各60g,生姜3片。14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11月2日二诊:服上方后,焦虑缓解,气短、乏力、头晕、多梦等症状明显减轻,心烦急躁改善,异味较以前耐受,疼痛减轻,仍惧热闹,舌淡红、苔薄白,脉偏沉。守上方,黄芩、猫爪草、浙贝母改为30g,另加夏枯草45g,28剂,煎服法同前。后患者家属因他病来诊,述此患者在当地按原方抓药续服1月而诸症消失。

原按;此方本为少阳兼表而设的证治,全教授根据临床实际,发经方之新用,以柴胡桂枝汤疏肝解肌而治疗焦虑症。摘自:彭智平,仝小林教授治愈顽固性焦虑症验案1则[J].新中医,2013,(1):204.《经方治验精神神经类疾病》

论:都是上阳亢盛之证。心烦,率快,口渴,皆是火逆上亢之象。脉却为沉?即使脉沉,也应见火逆之数。火逆则脉数,下虚则脉沉,也是可行,为何不见脉数,心率快,不就是脉数吗?

64抑郁证——郝万山医案

管某某,女,42岁。1994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因心情抑郁、头晕头痛5个月,加重3个月,由家属陪同来就诊。5个月前,因不明原因的疲劳无力,反应慢,完不成工作而心情郁闷,并常有自责自疚感。后渐见头痛,失眠,早醒,醒后懒床难起,甚至至午仍未起床,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四肢麻木,肩背疼痛或窜痛,时而觉酸痛如压重石,对周围事情失去兴趣,至就诊时已逾3个月不能正常工作及料理家务,因痛苦不堪忍受,时时有自杀念头。在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抑郁症,用抗抑郁药后,出现眩晕、口干、恶心等反应,遂拒绝服药。

现症见两目呆滞、愁容满面、端坐不动、问而不答。病情由家属代述。且手足冰凉、脉细小而弦而数,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厚腻。西医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型,重证。中医诊断:郁证,辨证为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治疗即用温补心胆,舒郁涤痰之法。方用柴桂温胆定志汤和西药多虑平。中药处方如下:柴胡、黄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姜、陈皮、枳壳、竹茹、远志各10g,茯苓20g,人参5g,菖蒲6g,炙甘草6g,大枣5枚,水煎两次,分两次服,每日1剂。

用药后3日,头痛身痛已减,用药5日,上午可起床活动,食欲不振好转,不再想死。用药后4周诸症已得到控制。此时中药去菖蒲、远志,以太子参易人参,桂枝减量,隔日服1剂,继服两周。用药6周后已可正常上班,停服中药。多虑平逐渐减量,每减25mg维持5天。约4周后以维持量12.5-25mg继续服4周停药。随访至今无复发。摘自:贯春节,郝万山教授治疗精神抑郁症的思路与经验[J].光明中医,2001.16(3):54.《经方治验精神神经类疾病》

论:合方温胆汤的依据,就是舌苔白厚腻。此也是上焦不通,也是陈皮汤与陈皮竹茹汤的汤证。合方小柴胡,则肺胆胃通治,浊气之上逆也。为什么手足冰凉?隧道不通,阳不四达?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