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古人如何刻姓名印

实际上,姓名印是现代篆刻学习都最常接触的篆刻分类,所以邓先生在讲完官印制度之后,分门别类讲私印,并且私印甫一开讲,讲的就是姓名印。
(《篆刻学》私印部分书影)
开头,邓先生讲了这样一段:
印,所以昭信。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示爵秩。私印虽为庶人所通用,亦各有其一定之格律,盖否则不能一其用,示其信,不独遗讥杜撰已也。
简言之:官印固然庄重,私印也不能胡乱刻,也是有规矩的。
首当其冲,就是姓名印,最常用,因此,列在第一条:
古时候的人用印,在姓名印中,大多只刻姓和名,没有杂字,最多,就是加上一个“印”字,或者加上“之印”两字,这是最常用的姓名印用字,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郑重其事。
1、单名印。如果名字只有一个字,就刻成:姓某,或者姓某印,再或者姓某之印,用字大致只有三种,如图:
(名字只有一个字的姓名印举例)
我们没有用邓先生举的印例,主要原因是不清晰。来看,第一方,姓姚单字名胜,就刻成“姚胜”;第二方,姓张单字名婴,刻成“张婴印”;第三方,姓冯单字名贺,刻成“冯贺之印”。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确定,最后一方“冯贺之印”这方印的印主不叫“冯贺之”呢?原来古人区分这种印式是有专门的方法的,就是用回文法,比如:
(采用回文读法的双名姓名印)
是的,这一方印,实际上是双名,就是姓郝,双名叫胜之,于是刻成了“郝胜之印”,用了逆时针的“回文”读法,以区别于单名的姓郝单名胜的“郝胜之印”。
其实,除了以上三种,汉印里还其他刻法,其一,是在姓名之后加“私印”二字,刻成“姓某私印”,印例也很多,只是现代人较少使用了,大概是觉得有个“私”字,不够正式。如图:
(汉印中的“王固私印”)
其二,是在姓名之后加“印信”二字,刻成“姓某印信”,印例也很多,现代人也较少使用。如图:
(汉印中的“李璋印信”)
以上所举,都是单名印。
2、双名印。就是除了姓之外,名字是二个字,就刻成:姓某某,或者姓某某印,如图:
(古人的双名印)
第一方,姓张名当时,刻成“张当时”;第二方,姓孙名千秋,刻成“孙千秋印”。
以上这些是最常用的格式,下面说些特例。
特例1:用“章”替代“印”。邓先生原话是:
或有易印为章者,或有并用印章二字者。章及印章,古惟施之官印,然苟布局得当不发挥拘泥成说也。
章这个字,现在我们常说,说,刻个章吧,但是在古代,实际上,章字只用于官印,特别是将军印,只是后来,人们渐渐将这个字用于私印。如果布排得当,则不必拘泥。如图:
(古私印中用“章”字的印例)
第一方,是李君之印章,无法断定印主是李君,还是李君之;第二方,印主大概率叫昌孺,后面加了印章两字。相对来说,用于书画的私印,用“章”字者较少,但亦无不可。
特例2:“唯印”。印上加“唯”字,构成一种特别的格式,篆刻界叫“唯印”,一般认为:“‘唯’印出现在东汉时期,其中的“唯”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是职官名称还是其他,目前尚无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李刚田,马士达《篆刻学》2009年8月第一版,96页)但邓散木认为
多仅表里邑。……里邑长,略同今之保正里甲,其秩甚卑,印加唯字,正所以示其秩之卑下,然未见载籍,未由确定。其姓名下作唯印者,或示无他印,或示谦下,当无他意。
我们认可这种看法,即用法大致两种:或者表示这是自己唯一的当作凭证的印信;或者表示自己的地位较低,对上级唯唯诺诺。“唯印”印例如图:
(唯印印例)
特例3:官职入私印。有一部分古人,将自己所任官职与姓名合成一印,即官职入私印,如图:
(官职入私印的印例)
第一方,屯田校尉是官职,史守是人名;第二方,中和府长是官职,李封是姓名,君游是他的字,这一方内容更详细。
接下来,邓先生大略讲了一下“回文印”(不详细,本人有详细的有关“回文印”的文章,可以找来看看)。
有作“姓印某”或者“姓印某某”者,为回文印,取双名不相隔离之意。盖回文读之仍为“姓某印”或“姓某某印”也。
比如我们熟悉的赵之谦先生的名印,有很多就是回文印,如图:
(赵之谦的回文私印)
当然,这样的印例,在汉印里,也有很多,这里就不再详细举例了。
这里,邓先生有个有趣的论断:回文印,不可著之字。并且讲了一个故事:
《七修类稿》曰:“陆友仁得古印曰:‘陆字之印,因名其子曰定之。倪迂赠诗,有辨文曰定之之句,此应是回文,否则姓陆名定,非定之矣。”
这跟我们上面讲的那方“郝胜之印”一样,肯定是叫“郝胜之”,不叫“郝胜”,因为是回文印。
此外,邓先生又提到有加“私印”的格式,并且称私印亦不得作回文。原因很简单,作回文后,私字很可能就混到名字里去了。
(戴咸私印)
接下来,邓散木先生的论断并不完全正确,问题有三:
1、姓名印以白文印为正格,惟秦汉印间有作朱文者。这一句并不完全正确,以白文印为正格不是铁律,不仅汉印里有大量的朱文私印,战国古玺里也有大量的朱文私印。秦代私印大多还是白文印,因为那个时代,印章的主要用途,还是用来押印封泥。
(邓先生所举秦印实为战国小玺)
邓先生所举两方秦印,其实都不是秦印,而是三晋系战国小玺,上面一方是“陈玉”,下面一方是“长(辶+畜)”,两方印都收在《陈簠斋手拓古印集》中。
2、汉印中不是“间有作朱文印”,而是大量的朱文印,甚至形成了特别的印式,叫汉朱文印式。如十六字金符藏印中的杜升印信:
(汉朱文印“杜升印信”)
略有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这一点,不再多说。
3、称秦印无不用“囗、日、田”等界画,盖犹承官印法则也。文字多用斯篆,间采古籀。这也有问题,春印里有界格的原因,不是因为它要承官印印制,而是因为它采用了小篆(即斯篆),小篆字体修长,没有界格,或者印不成印,或者印面瘦长,不端正。如图:
(秦印实物:恒奴)
另外,秦印里使用的标准文字就是摹印篆或小篆,不用古籀文,那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最后,邓先生又谈到鸟虫篆,称:
汉姓名印,有用鱼鸟虫篆者,以玉印为多,其文奇倔可喜,后世无能为之继者。
鸟虫篆有极强的装饰性,在汉私印里时有出现,所举三例:
(三方鸟虫印)
真的是漂亮,但说起后世无继之者,有点武断,因为历史上刻鸟虫印刻得好的很多,比如明代的汪关,又比如近代的方介堪,鸟虫印都刻得上佳。甚至方介堪先生在他的名作“白鹃楼”一印的边款里明确说明:“仿汉婕妤玉印篆意”,看篆刻效果,真是艺术精品:
(方介堪“白鹃楼”)
其实后面还有“表字印”,也跟个人名号相关,但已跳出“姓名印”范畴,下一篇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