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攻坚】暴露易感患儿高热,解肌救表覆杯而愈
初诊医案
果果,男,4岁
时间
2020年1月30日
地点
病史由许师弟子(患者舅舅)代为采集,请求远程会诊。
主诉
发热1天
病情简介
患儿两天前出现不适,昨日开始发热,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仍未降至正常,特请许师远程会诊。
刻下
发热,37.8℃,微恶寒,近日少汗,服用退烧药可出汗,咽痛,无口干口苦,饮可,食欲差,平素大便2-3天1次,较干,昨日大便量多,初头块状,后不成形,小便淡黄。
查体
舌红,质厚,苔黄白而干,尖面红点芒刺,唇燥起皮,下睑淡白边淡红,下肢中度甲错,脱屑,家属代诉触手可。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轻证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里虚
阳明里热,里结,里燥,外燥
处方
婴孺寒石柴胡汤×3剂
《婴孺》治小儿惊热欲发痫消热定惊煎方:柴胡 升麻 栀子仁 芍药(各七分)子芩 知母(各八分)寒水石(十二分)竹叶(切,一升)甘草(二分,炙)杏仁(六分,去皮尖,炒,别研)上以水四升七合,煮取一升半,绞去滓,内蜜、葛汁
《幼幼新书·卷第十一·(痫论候法)·凡十二门·截痫法第五》
分析
患儿以外感发热为急苦,而经方体系中治疗发热最常用的两种法度是解表法和解肌法。熟悉经典经方体系的同仁都知道,解表法和解肌法的共同之处在于表上都有风寒不解,区别在于解表法是通过辛温发汗的方法去决散津液,而解肌法则是顾护津液兼散表上风寒。
患儿在表虽有轻微的恶寒,但并无身疼腰痛、骨节疼烦等肢体异常,并非典型的太阳伤寒或中风证。相反,从舌红、苔黄白干、唇燥起皮、大便干燥而迟来看,阳明层面一派热、结、燥的攻冲,灼伤津血,导致津液不能濡养润降,故出现咽痛、肌肤甲错、眼睑淡白、食欲差等症候群。注意这里的纳差属于胃津虚的范畴,应区别于胃气虚,前者以津液不能濡润、荣养为主,后者以津液不能温煦、固涩为主,在此前的推文中,(链接:许家栋:解析经方理论中的胃气与三焦),许师已为我们详细分解了胃虚的四个层次,学者可自行温习。
根据患儿当前的症候群,可得出病机为火热津亏,而表不解,那么我们在治法上要排除辛温的解表法,而应选择解肌法,否则不异于抱薪救火。解肌四大主药为:清实热的石膏、清虚热的芍药、虚实兼清的葛根、清水热的知母。该患儿既有典型的实火实热,如舌红、苔黄干、大便硬结,又存在肌肤甲错、下睑淡白等津血不足的层面,故在选方用药时需要虚实兼顾。
《婴孺》寒石柴胡汤中柴胡、栀子苦寒升散,石膏、寒水石、葛根、升麻辛寒,均能解火证之表,竹叶、黄芩、知母苦寒直折清里,合而表里双解,釜底抽薪,其中葛根、竹叶、知母更能补虚生津,配以芍药、甘草养血润燥,让津液濡润肌腠、胃中、肠间,另杏仁苦泄发表的同时兼能固护津血,一药而身兼数任,丝丝入扣,故能达到一方而全解病机。
二诊医案
时间
2020年2月02日
服药后反馈
服上方2剂后热退。
刻下
无发热,无恶寒,怕热,平素汗多,无口干口苦,咽痛消失,饮稍多,纳差,大便2天一次,服药期间大便不成形,小便黄。
查体
舌红嫩,苔薄,根白厚微腻,尖有红点,下睑淡白边淡红。
基础病机
表束,中风轻证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里虚
阳明里热轻证,里结,外热
处方
黄芩汤×4剂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分析:患儿服药后阳明层面热势渐退,目前以胃津亏虚不能濡养为主,以黄芩苦寒清泻里热,芍药甘草汤润胃补津,大枣补虚健胃和中。
随访
患儿药后胃纳转佳,未再发热,无明显不适,遂停药。
今日所获
解表法决散津液而解表,解肌法固护津液而解表。
整理:三生石
编辑:颜国进
医生介绍
这
个
平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