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先养肝!中医治“发作性睡病”的医案,丝丝入扣,请你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段有趣的医案故事。
从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一些深层的道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医案记载姓钟,是一个中学生。
大概在两个月前,她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
一个女孩子,自尊心本来就挺强。这一回被老师批评,她就有点受不了了。
结果怎么样呢?在学校的时候,情绪低落,心事重重。
当天中午,回到家以后,她就说自己困,于是就午睡。
想睡就睡吧。可是到了该上学的时候,父母发现,这孩子不起来。
怎么办?走进卧室,想把她叫醒。
可是,任凭父母怎么推弄、呼叫,小姑娘就是不醒,呼呼地睡。
家人吓坏了,心想是不是突发脑出血、脑梗,或者心脏出问题了?不然,怎么昏迷不醒呢?
于是,赶紧叫来救护车,把孩子送到医院。
到了医院,人家还是不醒。于是趁患者熟睡,医院做了系统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既然正常,那就让人家继续睡吧。父母在病房里,看着熟睡的女儿,茫然失措。
医院说了,总这么睡,不吃东西,也不行啊。于是就静脉点滴,给点葡萄糖。
就这样,小姑娘一直睡。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她就仿佛是个睡美人。
结果,七天之后,家里人忽然听见,她在床上发出了动静。回头一看,她醒来了。睁开眼睛那一刻,家里人乐坏了,长舒一口气。问患者知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她表示不知道,而且身上没有其他不适。
从那以后,这个小姑娘就落下了睡病。每隔三五天,或者一礼拜,她就得睡一回。睡一回,就得连睡3到7天不等。
这可咋办啊?很多医院表示束手无策。就连当初批评患者的老师,都跑过来当面给小女孩道歉,以图打开心结,结果人家还是照睡不误。
后来,家里人就张罗带患者看中医。
看的谁呢?是当时湖北的中医前辈,钱远铭。钱师早在1999年就去世了,生前曾任湖北中医研究所研究员等职。
刻诊,见患者舌苔白而稍厚,脉象缓和,发育良好,智力正常,问答如流。
很显然,这是一个正常人。
那她的“睡病”,是怎么来的呢?
在了解小患者发病之前的经历后,钱师逐渐有了思路。他提笔书方一首:
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麦冬15克,胆南星10克,橘红10克,神曲10克,姜半夏15克,百合20克,白术15克,柏子仁15克,甘草6克,大枣15克。
这个方子,水煎服。
结果,5剂药喝下去,患者睡病的发作频率开始降低,而且每一次睡,一天左右就能醒来。
接着,再用5剂,患者的作息开始正常了,毛病停止发作。
后来,患者带着方子回老家,继续服用来巩固。三个月之后告知医家,毛病彻底好了,再也没犯过。
这是钱师早年的一张医案,特别有深意,让我记忆深刻。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患者舌脉和全身状态,都没有太大异常。辨证,只能结合其以往的生活经历。
方才我说了,这个孩子,之前被老师严厉批评,进而郁郁不乐,心事重重,当天中午就开始长睡不醒。
我觉得,这是唯一的线索: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
肝郁气滞,则津液输布受阻,患者体内就会化生痰浊。痰浊上蒙心窍,神识为之蒙蔽,所以患者就长睡不醒。
小女孩舌苔白厚,基本可以视作痰湿内阻的表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化痰理气,养心安神,开窍。咱们看看当时钱师用的配伍:
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麦冬15克,胆南星10克,橘红10克,神曲10克,姜半夏15克,百合20克,白术15克,柏子仁15克,甘草6克,大枣15克。
这里头,白术、半夏、胆南星,燥湿健脾化痰,橘红理气,神曲消积。石菖蒲和远志,开窍化痰醒神。柏子仁、百合、麦冬、大枣,养心安神。这就是基本意图。
等患者的痰浊之邪没有了,一身气机顺畅了,她的心神和神识就慢慢苏醒过来了。动不动就长睡不起的现象,自然消失。
说起来,这是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治疗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或事,并不常见。
但是,我却从这里,品出一个道理。我想跟你说说,你看看对不对。
这就是,长期心情不好,心态不畅,使得肝郁气滞,会导致人神识受阻,发生困倦、嗜睡等问题。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我曾经见过好几例嗜睡、一天到晚没精神、走哪儿睡哪儿的人。你去观察生活中的他们,会发现,这类人很少有活泼开朗,整天喜笑颜开的时候。相反,他们往往面目表情麻木、冷漠,遇事容易犯愁,性格相对内敛、文静。对他们来说,身心一天到晚不畅快,仿佛总有一股莫名地难受。
怎么回事?问题在于肝郁。肝郁气滞,津液结成痰浊,阻滞心窍,导致困倦、嗜睡。
所以我说,如果你是一个身材略微肥胖的人,平时困倦、嗜睡、乏力,开会的时候坐着就能睡着,你应该反思自己的心态,是不是长期背负压力。这种肝郁的状态得不到改善,意味着气机无法打开,你会越来越困,越来越没精神。
怎么办?解决方法之一,是尽可能地多运动。运动,从中医角度看,最大的好处就是行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滞不畅的局面。这对于振奋阳气、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了,上文医案中的方药,我不建议普通读者盲目尝试。咱们一定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文老师讲的,仅供你参考和体会。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