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不是我不出仕,实在是举荐人不行
谁开千古恨,落日淡神州。与预期计划相去甚远,本来九月份要写的内容留到了现在,总之还是开始写,司马懿,字仲达。
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他的父亲司马防,祖父司马儁jùn,可以说是从司马儁这一辈开始,河内司马氏才走上了由武入文的道路,有经学传家的才能称得上顶级世家,如弘农杨氏治《欧阳尚书》,汝南袁氏治《孟氏易》。
各个世族都有大儒研习经典,而在这方面司马氏是欠缺底蕴的。就像后来司马炎所说“吾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其实传到他这一辈也没多久,诸生指的是在郡县学校、太学的学生。 当时河内郡谁算名士呢?杨俊,这也是司马氏的亲近对象。杨俊喜好品评人物,而这个范围通常在同郡内,与许邵、许靖的月旦评相仿,影响力是有差距的,不过一个在河内,一个在汝南。
杨俊评价年方十六、七岁的司马懿“这可不是一般人呀”。(少年你骨骼清奇天赋异禀,当以天下为己任...)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年少成名,司马芝也被他的光芒遮掩,又是杨俊铁口直断“司马芝虽然现在声望不如司马朗,但实际理政能力更胜一筹”。也是经过杨俊这种名声的“宣传”,年少的司马懿兄弟借此收获了名望,后来杨俊获罪时司马懿、王象这样的同乡都站出来为他说情,人情世故,你来我往。
司马防对曹操是有举荐之恩的,因而司马氏在曹操势力中的处境较好,如司马朗年仅22岁出仕曹操,后任兖州刺史。司马芝担任过河南尹、大司农等,以清正廉洁闻名。司马懿属于出仕较晚的,建安六年(201年)郡里就试图举荐司马懿为上计掾,也就是处理呈上级文书的官员。
而司马懿并没有借此机会出仕,案《晋书·宣帝纪》所载,司马懿是不想屈身侍奉曹氏,所以假装偶遇风痹,躺在床上装病,哪怕夜间再探也是如此,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后来曹操强行征辟司马懿,曹操表示如果司马懿还像之前那样躺着,就直接抓起来。
像《晋书》这种记载当故事看就好,司马懿是有被迫害妄想症吗?自家兄弟还在曹操手下当差,到他这就横竖都不过去咯?《晋书》这一段的记载,就是一幅受害者的形象,还以为司马懿收了多大的委屈。
司马懿拒绝出仕,一方面是曹操当下所面临的形势不明,世家豪族习惯于分鸡蛋分摊风险。另一方面是举荐人的问题,当时的河内太守是魏种啊,就是曹操口口声声说着“唯魏种且不弃孤也”,随即叛逃的那个魏种,后来曹操生擒魏种后,又怜惜其才华“还不是因为他有才!”因而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这是建安四年时事。
所以魏种这种有污点的举荐人,司马懿又怎么会轻易接受呢?看不上举荐人而拒绝出仕实属常态,比如程昱就是看不上刘岱。那么司马懿出仕时,举荐人是谁呢?荀彧,曹操阵营中颍川系的领袖,有荀令君做背书,司马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继而出任文学掾,后来司马懿投桃报李,夸过荀彧也夸过荀恽。
事实上,司马氏后来与世家豪族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四人组合:曹丕:除了太子四友,汉末还有哪些组合呢?
五人组合:荀彧:三国时期的组合,到我们五人组了
七人组合:曹丕:请注意,建安七子没有我
八人组合:汉末时期的八人组合,你了解几个呢?
八人组TWO:贾诩:忝列魏晋八君子,八人组合还有哪些呢?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