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瓦岗寨发生的故事,原来也有《水浒传》的历史原型
隋唐-瓦岗寨-瓦岗起义、北宋-梁山泊-宋江起义原来有这么多相似之处。
《水浒传》里面的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是被北宋名将张叔夜剿灭的。根据记载,宋江曾带着手下三十六个头领,在梁山泊发动宋江起义,横扫山东十余个州县。之后是在第二年被杀,还是先招安再安排去征方腊就不知道了。
显然演义是将宋江的故事的规模程度夸大了许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水浒传》的主体剧情的历史原型其实是瓦岗起义。
瓦岗寨在河南,跟山东的梁山泊一样,有群山作为依靠,还临近汴水,地理环境特征基本一致,是藏土匪的好地方。
瓦岗寨第一批土匪的首领叫翟让,跟梁山泊第一批土匪的首领王伦一样,都是真土匪。但不同的是翟让是个粗人,性格比较愚钝且贪财,王伦是个文化人(秀才)性格狡猾奸诈许多。不过两人军事水平都不太好,导致山寨规模一直很小。
瓦岗寨的第二批首领李密对应的《水浒传》里面的晁盖、宋江,军事水平、威望都远胜第一批首领,瓦岗寨、梁山泊都是在他们手上很快壮大的。
瓦岗寨跟梁山泊第一批首领都是被第二批首领火拼杀害的,火拼的现场也颇为类似,前者是庆功宴,后者是送行宴。不过历史上的翟让死得比较冤,他自己主动让贤给李密的,并不恋权,恋权的其实是他的下属亲信,但翟让还是被李密猜忌杀害;王伦则相反,心胸狭窄,比较恋权,被晁盖杀害是自找的。
瓦岗寨攻下洛口仓,然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这点跟《水浒传》的梁山好汉劫富济贫差不多一个意思。
瓦岗寨吸收了很多朝廷将领,比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等等,对应《水浒传》的就是关胜、呼延灼、秦明等原本吃公家饭的好汉。比如裴仁基,是被奸臣陷害一怒之下投了瓦岗寨,跟《水浒传》里许多好汉投梁山的情节太像了。
瓦岗寨先后打败了前来围剿他们的张须陀、裴仁基,可以跟《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打败高球、童贯的剧情对应起来。
瓦岗寨壮大后,李密犯了两次军事失误,一次是跟宇文化及的宫变叛军火拼,一次是跟当时除李渊之外最强大的王世充火拼;《水浒传》里面梁山好汉征北辽、征方腊,隐约可以跟他们对应起来。但不同的是前者跟宇文化及火拼虽胜但元气大伤,后者征北辽大胜而归;前者跟王世充火拼,遭受毁灭性打击,但基本没有折将(大部分先投降王世充后投降李渊),后者征方腊则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但二者都是在这两次军事失误之后覆灭的。
瓦岗寨跟梁山泊一样也是人才济济,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王君廓、李君羡、张亮、牛进达、吴黑闼、李孟尝、郭孝恪、李大亮、杜才干很多之后都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很明显含金量要比梁山泊的土匪高一些。
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李渊、李世民父子对应宋江、卢俊义,李渊父子可以算成第三批瓦岗寨的主人。而第二批首领李密是中箭身亡的,跟晁盖简直太像了。而且晁盖中箭后,让第三批首领宋江、卢俊义比赛争夺首领之位,这情节又跟李世民、李建成争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总总都说明了瓦岗寨跟《水浒传》有太多相似之处,我们有理由相信隋唐时期的瓦岗寨也是《水浒传》故事的历史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