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春天不是读书天
春天里的情绪有点难以捉摸。
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色使人奋发:花开了,草绿了,沉寂了一冬的树抽枝打叶,阳光一天亮过一天。万物的变化使人有“一切皆可从头再来”的盼望。
同时,心里的愁绪滋长,在万物的热闹面前不禁惭愧怅然。花开不多时,春天的美和希望在眼前,但转瞬即逝,抓不住,。
为什么大好春光里人却忧郁,身心俱乏?
如此的光景里,书读得极慢,品咂不出滋味。
于是想,春天不是读书天。
春天适合闲愁。
发发呆,读几句诗,思念故人和旧事,写几个字,四处悠悠荡荡。
欢喜时笑,伤情处哭。
不妨肆意洒脱。
书待想读时再读。
12.《三体》I
作者:刘慈欣
纸质书
重庆出版社
读《三体》是怎样的缘起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看到不同人的推荐,有老有少。还有《三体》在国内外科幻小说界得到的多次肯定——得奖。
因为抱着“得奖是专业的评定,读书或是电影出自本心的喜欢更重要”这样的坚持,并没有立即拿来看。
后来,听说电影在拍摄了,想着进电影院前有一点基本的内容了解,拿起了这本书的第一部。
第一部主要讲了现实世界中接连几桩刑事案件引发出的对三体世界的探究。
现实世界与三体世界的对话开始于文革时期的国家秘密天文观测站。自此,人类对确认存在的宇宙文明“三体世界”产生了好奇和向往。人类期待通过更高级的宇宙文明拯救堕落中的地球文明。
这些人类中的异己分子通过“三体”游戏召集在地球上的同盟军,人数迅速上升。同时,“三体”叛军因在观念上的不同分裂为两派:降临派和拯救派。
实际上,“三体世界”并不是完美,他们的世界面临着独有的挑战,科技的高超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与地球文明的对话背后,是他们不曾言说的企图。
作者刘慈欣工科出身,对物理如数家珍。在“三体世界”游戏中,他加入了大量中国历史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的经历和理论,构画出了一个神秘绚丽的三体世界。
对于物理不太好的人(比如我)来说,一方面感受到作者创造的神秘世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一些物理名词及其解释读起来的确艰难。因为这艰难可能也失去了一些阅读的趣味。
但能够跟随作者用宇宙的眼光看待如今存在的地球,是用高过自身的眼光看当下的生活及生命本身。会有一些闪烁的片刻,思索何为短暂渺小生命中更重要的,也许会因此放下一些浮华虚荣和鸡毛蒜皮。
《三体》还有二、三部,要继续看吗?
这是个问题。
13.《观念的水位》
作者:刘瑜
纸质书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多年前,看过刘瑜的文集《从你一颗子弹》,结构跟这本《观念的水位》类似,有刘瑜专业研究范围的一些观点、还有她的书评和影评,以及她在英国读书工作的见闻所感。
刘瑜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英国剑桥、美国哈佛读书、工作,现任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她用相对通俗的语言、也用尽量客观的立场解读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她相信“知识的传播与价值的澄清依赖于人为的努力”。
书中的“观念”部分,对当下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贵族范儿、法治等她谈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宪法、选举等,她有专业的解读和清晰的价值观指向,“人的生命和尊严的重要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3%还是8%”。
“书”和“电影”部分,当中可以接触到作者本人的业余生活。如果说专业工作是一个人的骨骼,业余生活就像一个人的血肉,使这个人更加饱满和真实起来。刘瑜谈自己喜欢的,也谈不喜欢的,谈自己坚信的,也谈困惑。有些时候她会和自己辩论——如同每个人心底里一些观念的碰撞、辩论一样。
读刘瑜的书,有如老师般的知识观念传递,也有一个清醒者对自己所在环境、所思所想的彻底剖析。
14.《蒋勋细说红楼梦》音频
蒋老师讲了《红楼梦》前80回,每回差不多讲两个半小时,算一算大约有200个小时。
断断续续地听,前前后后半年多光景。
每日的上下班路上,晚间的散步时光,周末休息时,它曾经陪伴我。
《红楼梦》并不仔细读完,印象中的还是87版《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当时十几岁的年纪,故事看得似懂非懂,只是觉得电视剧拍得美,故事让人伤心。
这次听蒋老师的细说,对其中的诗词、人物、小说结构等加入了他的解读,同时他表达出曹雪芹本人对生命的看法——对每个人充满担待和慈悲,对家族过去生活的巨大忏悔。
200个小时的内容,以《红楼梦》为本,蒋老师谈及人性、儒释道、伦理、世家文化、教育、青春、管理等多个方面。
听罢80回,有怅然若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