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朋友圈——番外篇——高适
原创 渊圄·淮冥 淮冥阁 7月7日
一般而言,提到高适在诗歌上的成就和与其他诗人的往来,我们一般会第一个联想到边塞四大诗人而非李白。毕竟,高适和李白的名字并不像李白的其他密友一样常常被提及,故而我们会对他们二人的友谊有所疏忽。
但事实上,高适和李白天宝三载左右便相识,年龄相仿的二人很快结为好友,和杜甫相约一起求仙访道,可以说,李白对高适的情谊绝对不逊于其他任何一位至交,但是笔者今天想与大家讨论的话题,不在于此……
公元757年,一名身着华服的老人冷冷的看着拜访在面前的那份信,又以一种令人颤抖的眼神垂眼看着匍匐在地、大气也不敢出的信使。“这个逆贼的来信,你怎么敢送过来?嗯?”他以一种淡漠的口吻质问着。信使还未想好如何回答,就听到了他进门来一直巴不得听到的那个字——“滚!”看着信使狼狈离开的背影,老人叹了一口气,冷漠下复杂的情绪翻涌而上——思念、回忆、痛苦和……深深的,自责——“对不起了,老朋友,我毕竟还不是你。”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朝廷大臣高适,接到谋反逆贼李白请求保释的书信后铁面无私、果断回绝。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边塞诗人高适,接到昔日好友李白请求保释的书信后置昔日情谊于不顾、果断回绝。
文人和政客
这就引出一个文史上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情谊还是前途?诗人,还是政客?李白与高适的友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友谊在不同身份的人心中也是有不同分量的,对于文人或侠客而言,友谊重于金钱、名利——甚至生命;对于商人、政治家而言,友谊是一种锦上添花——可以利用,也可以丢弃。对于高适这种即是文人又是政治家的人而言,他不会利用友人,但也不可能为一段看不见的情感舍弃自己的官位——注意,我说的是政治家,不是官员,不是所有官员都是政治家,比如苏轼就是一个官员——这是事实,但他不是政治家——这是性格。写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要指摘高适的不是了(顺便一提,已经这样做的人在历史中不少),但是,笔者认为,不应该。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白一样家财万贯,而且诗人也是人,是需要吃饭的。高适一家老小指着他养活,这是一种责任,他凭什么舍弃这种责任而去帮助一个谋反的朋友呢?换句话说,高适不帮李白,是本分;帮了他,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负责任!李白可以肆意潇洒,因为他本就不是一个学得会负责任的人(尽管他一直试图学会这一点),他的生命里只有他自己和其他人,一切他做的事,都是他自己的因果之指向;苏轼能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他豁达,也因为他有一个能为他舍弃一切的弟弟和已经为他舍弃了一切的三位妻子——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而言,名利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管这叫——天才。但高适不一样,他的父亲虽是大官,但家中亦不算阔绰,他自己更是46岁才中第,之后的平定永王叛乱、解救睢阳之围……他的一切军功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是自己在血里火里打拼来的,是踏着手下的尸体换来的!他更像一个普通人,不舍得自己的成就、不舍得自己的利益,但难道只因他是大诗人,李白是他的朋友,就连这都有错了吗?没错。同时,历史上所有不想为另一个人牺牲自己的一切的人,都没错(自然,这不包括为了自己的一切而牺牲另一个人的那种人,如秦桧)。
但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高适未免过于厚道了,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怀的诗人。如果他生在800年后的上海松江,也许能认识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徐阶。
(敬请期待下一个系列——明朝的“翻云覆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