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多读纸质书,莫于此处误人生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的畅行,给人们提供了功能多元化的多媒体平台和应用终端,为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使原来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垂手可得的现实。然而,辩证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任何技术成果都是“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平台和应用终端,能给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她)提供几乎无所不包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实现手段,俨然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资源库(巨大图书馆、资料库)、大词典、人才库(有问必答的咨询专家库)和学习平台、展示平台、瞭望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很便利地在多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阅读学习、查阅资料、研读古今中外名著专著、研究各种学问、听名师讲座授课、咨询请教名师指点、进入各类网上学校就读、瞭望国内外大事小事、观天下风云变换。可以说,现代多媒体信息平台为人们提升生活、工作以及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提供很好的实现条件,只要谁能充分、得当地应用,谁就能获得发展提升的充分的资源和正能量。然而,具有巨大好处的多媒体信息平台也能给人们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它可助力一个人成才变为优秀,也可使一个人一事无成,甚至由优秀变为平庸以至变坏堕落。仅就多媒体平台与学习而言,最明显的就是知识碎片化和忽略阅读纸质书的问题。一是多媒体平台拥有海量的、即时更新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明显的新奇性和很大的诱惑性,加之手机终端功能的日益强大,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便捷,使得大多数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不停地追逐快速更新着的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信息变化实在太快,使得带着赶时髦心理的人们尽管再加速也追赶不上信息的更新变化,于是出现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追逐新信息,无暇停下来疏理和处理追逐得来的信息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追逐信息者仍有大量未经加工的“原料”信息,这些信息的主要功能就是成为“谈资”,使人们在聊天时发挥自如、洋洋得意,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张口就来,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殊不知,这些纯粹皮毛的东西距离知识还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升华为文化和智慧了。可想而知,为了成为“原料”信息的“富有者”,对应的人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时间,或者说,能用于整理加工信息,使之具有条理性、系统化并消化吸收其中精华(知识营养)的时间少之又少,更谈不上阅读纸质书或静下来研读名著专著书籍了。如此的结果,对信息的加工研究和对书籍的系统研读成为了人生的“留白”,必然出现了拥有大量“原料”信息或知识“碎片”、“耐看不耐读”更不耐品而“底蕴”不足或缺位的一代人。这就是信息化时代最普遍,也是最严重而不易被“当事者”所觉察或觉察了因抵挡不住诱惑而仍“我行我素”,甘做“原料信息和碎片知识奴隶”的一代人的负面作用和效应。
鉴于以上现实,笔者觉得,即使读纸质书籍重要性是“明摆着的事”,但仍大有“老生常谈”之必要。首先,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相比具有几方面优势:一是纸质书特别是经典名著和作者的代表性专著,是作者的思维逻辑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结合体,较系统反映作者的知识结构脉络和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一本纸质书是作者从大量的日积月累的知识中精心筛选并通过作者的情感串起和逻辑思维组合而成的知识精华体系。因此,读者可从中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思维逻辑和自成体系的系统性知识,获得成系统的、条理较完整的观念和有机融合的知识集合。二是纸质书是经过出版机构编辑、核校、审核定稿后印制成书的,有严格的质量把关程序,质量水平更有保证。三是纸质书的装帧设计融入特定的美学元素,集情感美、文采美、表现形式美于一体,使阅读者“见字见文如见其人”,获得“立体美”的美感享受,阅读的情感度、愉悦度较高,对文章或著作内容和意蕴的感知度也较高。相对于纸质文章或书籍,电子文章或电子书籍由于为了适应网上信息更新变化极快的特点,往往在撰写和审稿上是较匆匆而行的,故质量的保证度相对纸质书有较大的差别。加之电子文章或书籍是在电子屏幕上阅读的,除了对保护视力不利外,电子屏幕缺乏纸质书籍的装帧设计美感,阅读的愉悦感相对不如纸质书籍。因此,从真正做学问的客观需要来说,必须把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有机结合,以纸质书为基础,通过纸质书搭建知识体系框架、铺垫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构筑具有特点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逻辑思维架构,以此为基础,再去理性地、有目的、有选择地在网络平台上“淘金拾珠”,使网上和网下学习互促互补,相得益彰。笔者认为,这才是避免在网上无畏浪费时间、知识碎片化、贻误人生学习的正确学习理念和应有的学习方式。但愿有志于学习、有志于成为有底蕴的、丰富的人的人们,都能辩证认识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的本质区别和利弊所在,真正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用心专注地多“啃”些经典“大部头”,真正取得有效的、高层次的学习成果,以厚实自身底蕴,升华人生素质和品位,努力做一个值得读耐品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