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温:征辟曹丕怎么就成了选举不实?
人生倏忽一梦中,何必深深固权位。汉末烽烟四起,无数英豪涌现而出,其中有很多人来自名门望族,各郡县中均有些英才俊彦,只是不怎么被人关注。本篇来聊聊赵温,字子柔。
赵温是益州蜀郡成都人,他出身名门,蜀郡赵氏在东汉时期十分显赫,赵温的高祖赵熹曾任太傅、太尉,祖父赵戒在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四朝一直是三公,只是在太尉、司徒、司空之间来回轮转。
赵温的叔父赵典虽然不是三公,但也担任过侍中、太常等职。接下来就轮到赵谦、赵温这兄弟俩,他们是赵典兄长的儿子,虽然没达到“四世三公”这种地步,但蜀郡赵氏的名头在汉末依然好用。初平元年(190年)赵谦接任太尉后来迁任司隶校尉,他敢于诛杀深得董卓宠信的“车师王侍子”,也就是从车师来的王子。
董卓跋扈bá hù惯了,杀害朝廷大臣也不是一次两次,但也忌惮赵谦的名声,不敢对他动手。赵谦在初平二年(191年)病逝,他留下的司徒职位由淳于嘉继承,再下一任司徒就是他的弟弟赵温,而且赵谦谥号是“忠侯”,荣耀至极。
“卓大怒,杀都官从事,而素敬惮谦,故不加罪”——《后汉书·赵典传》
赵温的表字“子柔”与冯熙、蒯kuǎi良相同,他一出仕担任的是京兆丞,他对这种职位并不满意,反而感叹“大丈夫理应奋发图强,岂能无所作为”,因此辞官离去。正好赶上三辅地区闹饥荒,他散尽家粮救济百姓,救助了上万条生命。
在汉献帝刘协西迁的路上,赵温被任用为侍中,陪着天子一起迁都长安。他到长安后接替了杨彪司空的职务,毕竟蜀郡赵氏比起弘农杨氏来也不遑多让,兴平元年(194年)赵温就迁任司徒,他兄长赵谦曾经担任过的官职。
注意,赵温还“录尚书事”,这堪称臣子的权力巅峰,但不幸的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李傕、郭汜。赵温一直都看上李傕等人肆意杀害朝廷大臣的行为,他还特地写信劝说李傕jué和郭汜sì早日化干戈为玉帛,但他的用词比较激烈,也激怒了李傕,差点就步士孙瑞等人的后尘了,还是李傕的堂弟李应苦劝数日,才让李傕放弃派人干掉赵温的想法。
“献帝西迁都,为侍中,同舆辇至长安,封江南亭侯,代杨彪为司空,免,顷之,复为司徒,录尚书事”——《后汉书·赵典传》
这个李应是赵温的故吏,所以才肯为赵温苦苦求情。等到曹操迎奉天子,赵温就跟着一起迁徙到许昌去了,一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赵温一直担任着司徒。要知道曹操也只是在建安元年(196年)自领了司空,而司徒是位在司空之上的,当袁绍不再是太尉时,朝廷中只有赵温官职比曹操要高,虽然没什么实权。
但是赵温坚持的时间长呀,很少有人能在一个“三公”级职位上坚持15年之久的。对于曹操来说,他还是需要赵温这样的名士作为招牌的,只是曹操平定北方后赵温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赵温还想着向曹操示好,他以司徒的名义征辟曹丕,谁知道曹操翻脸了,他上书朝廷举报赵温选拔的人名不副实。
也是委屈了曹丕,让曹操有理由把赵温免官,为自己恢复丞相制度扫清障碍。想来赵温整个人都是懵的,怕马屁居然拍到马腿上了,他在建安十三年就逝世了,也许是受不了这委屈。这里还有个背景,曹操击败袁绍后想让荀彧出任三公,但是被拒绝了,自此“三公”皆作古。
“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三国志·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既登高处,必承其重。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