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42-43-44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的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来理解伤寒论,及疾病的本质,同时做到中西医汇通
42.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脉浮而数,应当发热,但是恶寒伴疼痛,这个是有痈脓之变,身体哪个部位通,这个地方容易发痈。
浮数----一般体内有正邪相争,都会发热,发热最快的是体现在脉上,体温度上升1°,脉搏上升10次。
洒淅恶寒-------形容病人恶风寒时好像被冷水喷洒在身上,或被雨水所淋的感觉。
治疗上用仙方活命饮。---本方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用散结消肿止痛
如果脓已经形成,但是不溃烂,用益气补血药,---脱毒排脓---托里消毒散,托里透脓散
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为主
清热解毒----金银花
活血止痛行气----当归尾 赤芍 陈皮(理气祛湿) 乳香 没药 (消肿生肌)
疮疡初起,留在肌肤腠理之间湿热--- 白芷 防风
脓未成或者已成----天花粉 贝母 白芷 未成消散 已成溃疮(腐烂)排脓
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皂角刺 穿山甲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
小结:
脉浮而数,不仅仅是太阳病,还有太阳类症,太阳类症多是炎症反应,如果恶寒重,伴疼痛可以考虑化脓性感染。
43师曰:诸痈种,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想知道有没有脓,可以用手摸肿块部位,如果发热就是有脓,如果不发热,就没有化脓,因为脓局部会发热。
为什么局部热是有脓的表现呢?
因为局部的炎症可以导致血管扩张,血管扩张以后才化脓,脓为液体导热比肌肉组织快,所以局部的炎症产生的热量很快可以在体表感受到。
44.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咰,不得眠。
衄家---鼻子经常出血的人。如果是感冒导致的衄可以用麻黄汤,如果是内伤导致的经常鼻子出血不能再发汗。血属于阴液,经常出,意味着头面部的阴血不足。
汗出必额上陷------如果对一个阴血不足的人发汗,就会亡其阴,额上这个部位会因为阴血不足而塌陷,因为人体主要的组成成分就是体液,体液少,就塌陷。
吴老师在望诊课程里面讲的厥庭,就是额上眉心之间,这个部位侯太阳,额上陷者,已经伤形质,再次发汗会导致慢性疾病。可以通过看额头的皮肤和光泽,看出患者肺的情况,如果希望通过面部看一个人的疾病,可以学习吴老师的望诊课程。
脉急紧,直视不能咰,不得眠------血少,血不足以养脉,养眼睛,养心神而出现的症状。脉失去了柔韧,眼睛失去了灵动,心神不安不足以入睡。
外感病仅仅与肺有关系么,仅仅调理肺就可以增强卫气抵挡外邪么?
卫出于上焦---麻黄汤宣肺,抵御外邪
卫出于中焦----桂枝汤或者玉屏风散,补脾和胃,提高免疫力,抵御外邪
卫出于下焦-----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麻黄附子甘草汤,补肾阳,提高阳气,抵御外邪。
吴老师总结的,从病位来看,肺、脾,肾虚弱的人容易被外邪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