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伢的记忆|14周岁:你在读书 我在拖板车
黄梅伢的记忆|14周岁:你在读书 我在拖板车
曹锦军
1988年,也就是我十四周岁那年的夏,天气异常地闷热,整个夏天都没有下什么雨,孔垄这个小镇也终日灰头土面的。在一个初夏的午后,我连中考都没有考就揣着初中毕业证,哼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小调,伴随着耳边孔垄镇中大门“咣当”一声,细小的身躯开始迈着不太坚定地步子向无限迷茫的社会一步步走来。
上世纪80年代的孔垄镇工商业繁荣,不但商店多,就连企业也比较多,有黄梅县第一棉纺厂、黄梅县第一机械厂、也有造纸、也有塑料、印刷什么的。
在那个闷热无比的夏天,我报名参加了黄梅县第一棉纺厂的招工考试,在考试前的一个月白天就坐在风扇边复习,后在参加考试的110人中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了棉纺厂,成为了一名全民合同制工人。
刚进工厂的工人,一般没有特殊关系的话都要干重活,这也是一项“潜规则”。我当时在一棉的工种是拖筒工,也就是“拖板车”的,每天都要拖几千斤的纱线筒管在细纱车间和加工车间来回穿梭,几乎是一个半小时一趟,每次大约三百来斤,常常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候是轮班转,一个轮班即两天白班,两天中班,两天夜班,两天休息。一个月的工资很少,没有转正前,一个月不到36元钱,好像是18元。
其实白班和中班都没有什么,最难道的莫过于上夜班。夜班是晚上十二点到次日早上八点的班,人容易犯困,上眼皮和下眼皮经常“打架”,但再累,再困,事情总得干完。惟有早上三点可以休息半个小时,是工人吃饭的时间,或许是人正在发育,或许是人身体透支大,在那阶段我在上夜班时一顿都能吃上斤米饭的,每次食堂的师傅们都以一种异常复杂的眼光看着我,不知道是叹息,还是心里在同情,这么小的年龄本来应该在学堂里读书写字,现在要干那么重的活,一下吃这么多的米饭。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苦涩的工作之余,也有我们微不足道的快乐,比如钓鱼。每逢休息日的时候,年少的我们就去钓鱼,鱼很好钓的,很多小河小沟就有,只要准备足了红蚯蚓,沉得住气的一个人一天可以钓上5、6斤的。东港、祭塘、付渡、龙感湖一场附近的沟塘大都有我们野钓快乐的笑声。钓鱼时,饿了就啃馒头,渴了,就喝塘里的水。80年代的塘水大都清澈,可以放心直接饮用的。
下雨的时候,下班的我就喜欢坐在家里的小阳台上看看书和杂志。国内的如《半月谈》《西游记》,国外的如《红与黑》、《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简·爱》都曾阅读过,曾试着写些诗歌、小说什么的,因多次搬迁都没有保留下来。那阶段看书有个好习惯,就是写读书笔记,把好句好段进行摘录,对每篇文章进行评析,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2008年。后来看的多是电子书,也就没有再保持这习惯了。其实没有电子作品的时候,我一般是喜欢闻着书刊特有的墨香入眠。
次年的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我报名参军到浙江长兴空军某部当兵四年,从此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