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蕲黄岭上好人家

王林|蕲黄岭上好人家

堪赞蕲黄岭上人,传家善举百余春。

山泉煮茗赠行客,盏盏杯杯满是情。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黄梅画家画黄梅”采风组一行16人,分乘三辆车去画梅春亭。

行驶在黄梅北部山路上,时见桃红,偶遇梨白,黄灿灿的油菜、绿沉沉的楠竹,不时扑面而来。好一派盎然春色!虽是坐车观花,隔窗赏景,但七色花海、十分春光,几个峰回路转,人还是美了、醉了。远处山峦上、翠竹簇拥处,一亭独立—梅春亭就在眼前。

梅春亭地处黄梅县柳林乡望江村九组,蕲黄古道三叉路口上,海拔千余米,亭边有国务院1998年立的黄梅与蕲春的阴刻界碑石。往西是蕲春县,往东是安徽宿松县,是古时鄂皖两省三县的交通要道,中原南下江南的必经之地,行人与客商较多。难怪柳林乡自上而下就有“根生两省,叶落三县”之说。

到梅春亭写生,只为动人的故事而来:岭上好人吴氏一家六代免费为行人送茶一百四十余年,当前坚持送茶的,是省市知名的道德模范、好人吴国明。

据《吴氏家谱》记载:曾祖吴永发当年在岭上看到行人商客喝冰凉的山泉水,担心伤身,遂想为路人送茶,再加上婚后想添男丁,更坚定了送茶想法,于是从清同治六年前后开始给“界牌石”凉亭送茶,以积德求子,果然在第三年喜得贵子。此后,吴家就把给路人送茶作为“积善之家有余庆”的家训代代相传。

一年三百六十日,一百四十余年累计五万余天,天天如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喝过吴家茶水的过往行人不计其数,农夫、客商、学子、军人,炎天暑热,清茶胜琼浆。当年刘邓大军渡江作战前在此过兵三日三夜,吴家是柴灶门口不断火,送茶路上不断人。

送茶,看似平常,一辈子坚持就难,何况六辈子呢!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小事坚持就成了大事,小善累积就成了大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闪耀,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他们身上传承,中华民族的善脉在他们身上延续。

四处寻访,吴国明老人家上山采草药去了。于是,大家摆开阵势,找准位置,为梅春亭、为蕲黄岭上好人家写生。

笔为情意,画为心声。写生的角度虽不同,可大家不约而同地以凉亭为重点,以大山、翠竹、三叉路口、民居、歇脚路人、石桌石凳、茶瓶茶杯等为辅助,幅幅作品展现主人依大山、拥翠竹、居陋室、便行人、赠茗茶的美好画卷。

柳林的空气清新怡人,有“黄梅的香格里拉,鄂东的天然氧吧”之美誉。好在出发前担心的春雨没有下,可山风不知是欢迎还是欺生,一个劲儿地吹,竟也感觉丝丝凉意袭身。

“喝口热茶吧!”传来了一位老者热情而又凝重的叫喊声。

大家纷纷停下了画笔,收拾工具聚到了梅春亭。亭里有一张简易石桌、六个圆石凳和几条长石凳,桌上放有开水瓶和茶碗。大家边品茶,边相互观摩学习,交流心得。

一杯热茶下肚,人周身暖和。大家正为不见主人翁而表示遗憾时,恰好吴国明老人肩扛草药适时归来,算是没有擦肩而过。 吴老是一名实在人,见面就说新建的梅春亭样子好看,但四面都是空的,不能为人遮风挡雨。可见他总是为他人着想。

在吴老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施茗堂和忠烈祠。施茗堂起因一病人露宿山地,吴家人生怜悯之心,在梅春亭对面的路边做了三间小房,置办了床被,供该病人以及错过时辰的行人免费落脚安身。

当问起为何建忠烈祠时,吴老说他一生敬重忠烈,故建“忠烈祠”供奉关羽等古往今来的忠烈典范,并教育儿孙做好人,当忠烈,“宁可埋其身,不可埋其名”,

禅宗里有一个“五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之说。 吴老15岁开始送茶,至今56年,人已七十了。因吴家子女均在外务工,我心里突然蒙生出吴家会不会也出现免费送茶“六代永不传”的问题?此言一出,吴国明老人大手一挥说不会,他已把世世代代为路人“送茶”作为家训刻到“忠烈祠”正面墙上,以告诫后代要一代接一代地送下去。

   作者:王林: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员、黄梅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黄梅画家画黄梅采风组主要成员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