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商业观察——对近期商业井喷式签约的冷思考
2020年,可以称得上是安阳商业复兴的元年,近几个月,各类商场、酒店项目集中签约,这在疫情防控、经济下行、转型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有两面性的,我们也要全面看待当前井喷式签约的现象。
“冷思考”不等于“泼冷水”,更不是“唱反调”,只是带着大家冷静冷静,辩证思考一下。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项目签约呢?
一方面是“补旧账”。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安阳的城建发展出现了停滞,即使放现在看,很多商业类项目也没有完工,这些项目也构成了安阳烂尾楼方阵的“主力军”,之前不走,现在要跑,所以赶赶进度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是“谋发展”。我们的定位是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那就应该有“区中”的样子,且疫情过后,又开始了一轮“新基建”的热潮,所以在合理范围内,发展一批商业项目是有必要的。
那既然如此,又有何冷思考呢?干就完了。但参考之前我们走的弯路,摔的跟头,古城认为,还是有必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好好想想的:
一、能到最后落地的项目有多少。项目签约只是第一步,土地到位、资金到位、手续齐全、要素完备,然后真正开工了,我们才能松一口气,毕竟之前有一些项目到现在还停留在图纸阶段甚至PPT概念图阶段,商业项目不比住宅,前期基本上都是净投入,所以也的确得拿出卧薪尝胆的精神去建设。
二、能不缩水竣工的项目有多少。项目结合实际进行了合理化的调整,那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明显缩水呢?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情况,那也不算少见。有从以商业为主配套住宅,变成住宅为主商业配套的;有建了七八年,商业部分始终不开工的;有没正式规划前写字楼+商场,正式规划变住宅+配楼的。
三、能不打折运营的项目有多少。有些项目,勉强封顶或是基本完工了,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些项目,可算是开门了,但是入驻的品牌和运营质感,和当初的定位却有着很大差距。有些项目,以国际级的定位,盛大招商,但最后却尴尬的以社区型商业的结果收场,当然这个是没有找准位置,盲目冒进也是不可取的。
当然了,本土商业吸取了十年前的教训,开始与大商管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合作,这是可喜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期的运营风险。所以整体来说,古城对近期商业集中签约的情况是持审慎乐观态度的。
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加快建设进度,早日竣工开业,为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助推城市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是我多虑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