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在座各位都是杠精
你的身边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人:
你说你喜欢东,
他们就说难道西不好;
你好言好语安慰,
他们偏说你在伤口上撒盐;
你发一张精心修饰过的自拍照,
他们要鸡蛋里面挑骨头,说这里那里拍的不好看;
挑刺、泼冷水、心怀戾气……这种人,就是江湖人称“给一个槽点,就能杠起整个地球”的传奇人物——杠精。
如果把杠精也分一个三六九等,那么非典型杠精、中级杠精和究极杠精分别会有以下这些表现:
这一类人表现出来的很有礼貌,往往措辞也各种委婉,添加各色备注,可以想见其求生欲是有多旺盛了。但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没有眼色。
他说的话不一定不对,甚至可能很对,但却发错了地方。比如:
你:我太喜欢××了,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还有才华,简直完美balabala
杠精:仅代表个人感觉,××都是在营销人设,光从他最近的表现看,就有12345条不符(不喜勿喷)
这样的对话,你看了会不生气?只想送这类杠精一句话:“干你屁事”。
这类人往往认为自己说的都在理,有时候,他明知自己的话会引起别人的不适,还偏要高人一等的打着 “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其实是他自己不吐不快,宁愿膈应他人,也绝不为难自己。
他们尤爱站在道德顶端指责他人,摆出一副“恕我直言,在座各位都是辣鸡”的模样,即使败了,也会用“不是我辩不过,而是我不屑与你辩”的姿态挽尊。可谓“既当×子,又立牌坊”。
不管你说什么,他总能找得到抬杠的地方。毫不客气的说,他们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扛”人民中去。
究极杠精,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并以最坏的恶意回报他人,他并不在乎会有多少人来攻击自己,反而以此为荣,攻击的人越多,他越觉得自己有存在感。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可能已经被挑起了火气,然而我们还要秉持着客观理智的态度,了解一下杠精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一
心理学上的“TA沟通”(Transactional Analysis,译作人际沟通分析或交流分析),认为人存在三种自我状态:
小时候从父母处看到并习得的信息规范。由于爸爸妈妈对我们每个人的教养方式都不同,所以这种状态的表现,可能是语气温柔、温和待人,也可能是语气严厉、威严感十足。
也就是俗话说的“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孩子”。表现出来就是天真且叛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对现实状况的理智判断。这使我们表现出来一种成熟、客观的态度,沟通时比较理智,不容易情绪化。
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有的严厉,有的跳脱,有的理智,那如果俩人的沟通是交错式的,不在同一频道上,自然就会产生沟通不畅,或者是抬杠。
二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杠精。
听起来仿佛在拉所有人下水,但从心理学上讲,也不无可能。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告诉我们,反复的给实验狗建立“铃声响—喂食”的联系,最终使狗一听到铃声,便条件反射的分泌唾液。
场景迁移一下,如果一个人不管发表什么言论,总是有人与他抬杠,长此以往,他就会对所有观点充满了攻击性,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只是“不”。
一名新时代杠精,便由此产生。
三
什么是“存在感”?
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的,活生生的,但心理层面上,被感知,我们才会获得存在感。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如果没有一个人回应,很容易产生“我是不存在”的感觉。
只有当别人做出评论或回应的动作,即发射了一个信号,我们接收到,完成了一个有效反射,因此确定了存在感。
抬杠无疑是得到他人回应的最为迅速的方式,所以,为了求关注,确定自我的存在感,有些人“自愿”成为杠精。
遇到杠精,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搭理,简而言之“拉黑Ta”。
毕竟无论输赢,你既没奖励,又浪费了时间。从经济角度讲,实在不划算。万一遇到的又刚好是“求存在感”的杠精,即使你“杠”赢了对方,某种层面上也是输了。
如果真的气不过,非要一争高下,贴心奉上反杠秘籍,祝你“怼死人不偿命”:
不过,以上这些方法都比不过这最后的一招:“嘴上笑嘻嘻,心里呵呵哒”,具体表现为嘴上“夸他夸他往死里夸他”,心里“藐视无视不care他”,请谨记“千万不要和傻×吵架,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同一水平线,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以善良待人待己,不做杠精,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