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诞看移动互联网的“场景”
又到圣诞节、平安夜,孩子们兴高采烈,年轻人也闹腾起来。这个西方人的“春节”搞得比咱们春节好玩多了。从社会功能来看,虽然圣诞与春节都是人们凝聚亲情、相互祈福的节日,但圣诞注重敬神,春节注重祭祖。遗憾的是,如今圣诞仍保持着神圣性,而春节的年味却越来越淡。当大街小巷都被圣诞的符号装饰,随处可见的圣诞树闪烁着星星点点,当Silent Night歌声唱响,每个人的童心和爱意都被唤起,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更令孩子们无比向往。当然,春节也有喜庆的场景,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当然也有给孩子的压岁钱。城市里禁放烟火之后,年味少了。我问一学生你今年看春晚吗?她说看,但看了一半抢红包去。
电视机作为家庭媒体,电视春晚作为客厅文化,多少年来作为春节的最主要场景一直陪伴着我们。然而,自从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进入了人们的社交圈,构建了新的生活场景。电视可看可听,微信不仅可看可听,还可用可玩。微信红包生生的把年轻人从现实场景中拉到了虚拟场景,良好的互动体验让用户流连忘返,有趣的生活场景让用户乐此不疲。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要求用户至上,服务为王,要争夺移动端,恐怕还须“场景为王”。到底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才能hold住用户,对比春节和圣诞,或许可以最好的启示。尽管东西方节日还有商业化,但咱们更甚,我们的节日已沦为商家的促销大战,吃货的吃喝节,圣诞权上挂的不是小礼物,而一个个红包。没有了神圣感和仪式感,只剩下消费和交易,这样的节日怎能让人动情?难怪有人在微博上感慨,和尚都过平安夜了,这世界还有救吗?
场景是什么?场景原指电影拍摄的场地和布景,也泛指情境。互联网的场景包括虚拟场景和应用场景,QQ秀就是虚拟的生活场景。应用场景是指互联网的一个应用(产品)使用进用户所处的场景。它包括移动设备、数据、社交媒体、传感器、位置服务等核心要素,其实更重要的要素是文化。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最好的文化是价值观的输出,最好的场景是能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借助神话、故事、书籍、音乐、表演以及电影演绎,圣诞的内容和内涵不断地沿着人们内心的需求被创新,圣诞的节日场景不为地被美化和强化。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就是场景,而需求响应和价值创新就是场景设计最基本的理念。
圣诞这一西方节日场景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财富和金钱,而是唤起我们对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在当下中国社会,在移动互联网上,更需要哪些美好的连接、快乐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