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让孩子玩泥巴、捉虫子、看蚯蚓的重要性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151】天

忆起童稚六、七岁,坐在木门槛前,天高风清,云卷云舒,偶尔飞过一只燕,或薄翼的蜻蜓,蚂蚁一列出征,直奔一小粒蛋糕渣,我常用手中的木棍为其设置路障,布下迷魂阵,看蚁兵如何逃离陷阱,突围险境,如何呼朋唤伴,荣归故里......这一坐,往往就是一天。
直至今日,我时常回想起童年时独自坐过的一个个宁静午后,庆幸有过那些纯净天真的日子,让我在迷茫时总能看破迷雾,找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人类的精神健康极其脆弱。面对日益纷杂变化的世界,一些人常常消极对抗,无望过活。不仅是成人,孩童也会陷入这样的精神困境,常常不为肉眼所见,只能独自承受。
10个人中有1个人正在精神煎熬着,焦虑症、抑郁症渐渐从边缘病症变得普遍,我们生活的世界如今正面临着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同时,人类的精神健康也正危机重重。
与自然断联,会加剧这样的困境。如果不与自然接触,人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麻木不觉。反之,亲近自然,或许能治疗很多破碎之心。
2018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报告中,450名学龄儿童参与,90%的孩子表示,参加完野外活动后,学到了很多新知识;84%说自己有能力做好想去做的事,79%越来越自信。对人和自然关系这一问题,90%的孩子一致同意:人们应该关爱环境;89%则说:我们应该保护植物和动物。
如今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愈发不似从前,一是信息化社会变化太快,二是人与人、与自然渐生裂缝。朴门原则之一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连接 —— 与自然合作
首先,必须了解自然。童年是亲近自然最理想的年龄段,以游戏的方式,观察自然如何运转。让孩子“多维度”与自然合作非常重要,运用多种感官,眼睛观察,双手创造,心灵感知,头脑学习......
一些亲近土地的行为,如伸手抚摸土壤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让人们更开心。以下提供一些土壤相关的“多维度”活动,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可以动起来,找回心中的小孩,快乐一把。
参考年龄:3-6岁
眼睛(观察)
· 踢掉鞋子,赤脚站在土上!不同的土壤感觉怎么样?比较覆盖丰富的森林层、沙滩和粘土坑的质感。用手摸,用鼻子闻!
· 寻找小昆虫。翻翻石头底,看看木头里,不过记得把它们的家放回哦。
双手(创作)
· 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看看蚯蚓有没有爬出来,但注意不要踩伤它们。
· 三只小桶,分别装上沙子、粘土和壤土。加上水,看看会变成什么?哪个更易变成城堡?哪个更容易挖洞?
心(感知)
· 唱一首关于蚯蚓的歌
· 照顾蚯蚓。把蚯蚓轻轻置于掌心,观察它爬行的方式,几分钟后,再轻轻将其放回,和它的家人团聚。
脑(学习)
· 说出找到的小昆虫叫什么名字:蚯蚓、屎壳郎、潮虫......
· 翻阅资料,看看蚯蚓吃什么?它们的粪便是怎么帮助植物生长的?
参考年龄:7-12岁
眼睛(观察)
·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土壤生物,观察这些小生物怎么运动
· 眼观、鼻闻、手感不同质感的土壤:沙质、淤泥、粘土、壤土......
双手(创造)
· 土壤测试。用手指揉摸土壤—— 里面有像沙子或粘土的颗粒物吗?和淤泥一样软软黏黏的吗?
· 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的土壤状况,推测生长区域过去是什么样。如,营养物越多,荨麻就长得越好。
· 做个蚯蚓塔,养些蚯蚓。一定要加覆盖物,确保不观察时,蚯蚓们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
心(感知)
· 唱一首关于土壤不同质地的歌
· 角色扮演土壤中的各种元素:石头、沙土、淤泥、粘土、水、空气、腐殖质、蚯蚓、真菌、植物根系...... 下雨时养分会怎么样?沙质或粘质土壤有什么影响?如果土壤有覆盖物又会怎样?
脑(学习)
· 学习土壤酸碱度,它们是怎么影响上面生长的植物的?植物怎么影响土壤PH值?(如松柏会使土壤变酸)
· 了解蚯蚓的生长周期—— 你知道每只蚯蚓都分公母吗?你怎么知道一只蚯蚓已经成年了?
有作家曾说:童年是一个人的全部。幼年时期,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源源不绝的,多让孩子观察,在自然中思考,比起无止境的游乐场玩具、零食手机等“奖赏”,更加健康环保,意义更深远。就算是成人,认真履行以上多维度的活动体验,相信也会找回最初的童真和灵气。
国庆中秋,恰逢佳节,不如带上孩子野外撒个野吧!预祝玩得开心!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在看”吧
或点击左上角公众号名称关注我们!
(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