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书|师友杂忆

撰稿:钓鱼舟

余乃一孤儿,年十二,先父辞世,余尚童无知。越三十五年,先母又弃养,余时年四十七,只身在成都,未能回籍亲视殓葬。国难方殷,亦未讣告交游,缺吊祭礼,仅闭门嗓泣深夜嚎啕而止。年七十一,值双亲百龄冥寿,余是年已辞新亚校务,患目疾,住院施手术。不久,即赴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任教,时思撰文,略述梗概,竟未果。今岁余年八十,明年,又值双亲一百十龄之冥寿。因乘余之诞辰,觅机赴梨山,沿横贯公路,自花莲返台北,途中滞留八日,住宿四处,草写此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回念前尘,感怆万端。自念我之生命,身体发肤皆传自父母,而今忽已耄老,精神衰退,志业无成。愧对当年双亲顾复教诲之恩,亦何以赎不肖之罪于万一。往事种种,迄今犹留脑际。拉杂书之,庶我兄弟四人之子孙,沦陷大陆者,他年当能读及,亦使稍知祖德之一二。亦以告并世之知余其人而不知余之生平来历者。

钱穆《师友杂忆》|钓鱼舟


钱穆先生晚年回忆录《师友杂忆》,以自己人生为经,自少至长,效编年体,以师友交往为维,多纪其始终,效纪事本末体,言简意繁,平易诚挚,颇为可读。

读此书,可知钱先生为学次第,而其学术思想生成及转折,读书自得之外,诸多师友讨论辩难,亦有以启之。如谓“余中年后,治学喜史地,盖由顾师导其源”,顾师指顾子重先生,受聘任教于钱穆所在的无锡荡口果育学校高级班。华紫翔先生曾开暑期讲习班,专教果育高级班,钱先生谓“此后余每治一项学问,每喜从其历史演变上着眼,而寻究其渊源宗旨所在,则亦从紫翔师此一暑假讲习班上所获入也”。1912年,钱先生受聘三兼小学,得读毛奇龄《四书改错》,“书中谓朱子注有如是多之错误,大为惊奇。自后知读清代乾嘉诸儒书始此”。

1913年钱先生在鸿模学校教书,勤读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谓“及十年后,余为《先秦诸子系年》,更改《史记》六国年表,亦不可谓最先影响不受自夏氏”。1919年,钱先生任后宅初级小学校长,杭州购书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为余八九年后写《刘向歆父子年谱》之张本”。抗战后钱先生任教西南联大,转移中游南岳,在图书馆借读王龙溪罗念庵两集,“于王学得失特有启悟。皆撰写专文。是为余此下治理学一意归向于程朱之最先开始”。联大文学院在蒙自开课,钱先生与陈梦家先生时有过从。一夕陈先生遂劝钱先生为中国通史写一教科书,此不为一己学术地位计,而为全国大学青年计,为时代急迫需要计。又一夕,陈先生续申前议。钱先生谓“余之有意撰写《国史大纲》一书,实自梦家此两夕话促成之。而在余之《国史大纲》引论中,乃竟未提及。至今闻梦家已作古人,握笔追思,岂胜怅惘”。陈梦家先生,先为新月派诗人,后究心古文字、上古秦汉史,文革中在家中上吊自杀。

钱先生专意学问,与政治少关涉,但不可谓无深识。尤其在红旗南挥之际,避地香港,使大陆少一冤魂,亦不可谓无决断。当时一辈知识分子,遭抗战流亡不久,家人生计,实多顾忌,对共字号新政权多以人为善之心,抱有深望。钱先生祖叔孙卿,劝其勿离去,钱先生“告孙卿,吾叔日常好谈论古文辞,不知共军先后文告,亦有丝毫开国气象否”,现在回头看,一叶知秋,实关生死。钱先生曾游西安,参观张学良读书处,知张好读书,叹其“终不失为同时军人一佼佼者”。但人终不可以读书与不读论,“至如毛泽东在北平接客室中,乃堆有大批古籍,知人论世又岂在此一端上,则难于言之矣”,言下之意或许是,同好读书,一成为英雄,一成为暴君,世事真是难说啊!

中国近代史,实为一中国受害史,施害人,内为乱主,外为日本。乱主以其不用心,或少些危害,日本以其用心,为害犹深。钱先生云:

“余在北大任此课时,又常有日本学生四五人前来旁听。课后或发问,始知此辈在中国已多历年数。有一人,在西安邮局服务已逾十年,并往来北平西安,遍历山西河南各地。乃知此辈皆日本刻意侵华前之先遣分子。并常至琉璃厂、隆福寺,各大旧书肆,访问北平各大学教授购书情形,熟悉诸教授治学所偏好,以备一旦不时之需。其处心积虑之深细无不至,可惊,亦可叹。”

又云:

“余在昆明时,有联大学生赴湖南江西前线者,临行前来求赠言。余告以诸生赴前线,首当略知军事地理,随身盼携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即就湖南江西两章细加阅读。余观日军来犯,军中必有熟此书者。如其在天津,不沿京津铁路进军,而改道破涿州,切断平汉铁路,则北平乃在包围中。又其在上海不径沿京沪铁路西侵,而广备船筏,直渡太湖径犯广德,则已至南京之肘腋间。此皆攻我军之不备,而实为历史上军事相争一必攻必备之地。能读顾氏《方舆纪要》,则可知相争要害之所在矣。”

抗战前钱先生读日人泷川氏之《史记会注考证》,发现其考证实疏,而备引《方舆纪要》不厌,故知顾氏此书必为日人有野心者所重视。

日本人的认真,尤其是在干坏事儿上的认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不一定学了去干坏事儿。因为,反侵略需要认真,反压迫也需要!

钱先生此书,上班地铁来回,匆匆一读,吉光片羽,皆堪玩味,以后还要多翻翻。


师友杂忆(作者:【中国】钱穆)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逝世。

内容简介

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与钱氏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人生苦短多烦扰,何以遣怀度平生?窃以为唯有读书。读书事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本栏目专为喜欢分享读书之乐者所设。只接受非论文非功利纯粹性文学艺术类推荐书评,以及真切自然具有个人温度的阅读笔记。

本栏目投稿要求:所荐图书的图文简介。荐书笔记1000——1500字。

爱读书|爱分享

微信ID:renwenxiangdu
(0)

相关推荐

  • 一本极好的书

    有一本钱穆大师的书--<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很对我的胃口. 初,我也不识钱穆为何人.这书,开始读时也无甚大的兴趣,对忆双亲部分没什么感觉. 后来有一次开会无聊,又读此书,从后半部分&q ...

  • 钱穆先生“改字”过新年

    恭賀新禧 释文: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夏历新年,新亚学院的教授带领学生给新亚书院的创办人钱穆先生拜年.有教授提议:"钱先生,新年到了,请您写些鼓励的话给大家,算是新年礼物吧?"大家拍 ...

  • 钱穆:坚持打坐养生95岁去世,打破“钱家男子短命”论

    钱穆 自古以来长寿都被认为是福泽深厚的象征,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长寿往往伴随着多福.所以人人都热衷于追求长寿,但是如果因病不幸去世或早夭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寻常人如果遇到了家人普遍短寿的不幸状况恐怕 ...

  • 钱穆晚年,双目失明下完成近百万字巨著

    80岁时,钱穆撰写<忆双亲>一文:83岁到84岁,钱穆撰<师友杂忆>:二者合为<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一书,堪称经典著作. 此书20万字左右,是钱穆对家人.师友的 ...

  • 学人行迹 || 任泰是任东伯

    根据以上师友提供的信息,并根据我查阅到的资料,学者任泰(东伯)教授的基本信息如下:任泰,字东伯,系任志清(可澄,1878-1946)长子,1900年前后出生,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人.任可澄是贵州现代史上 ...

  • 蒋梦麟:任期最长的北大校长,倔强又多情,三次婚姻后,含恨而终

    作者:山佳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南开.北大.清华)应运而生,弦歌不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实,还有一个西北联大,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1937年9月,在西安成 ...

  • 童年杂忆

    冰心 (作家) 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 一九八○年的后半年, ...

  • 杂忆母亲

    我是我妈的儿子,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就连警察蜀黍都不可能问这样的问题.可是我母亲自己倒是真的有几分疑惑.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把她的名字拆散,她都不定能认得出来.她一辈子唯一和文 ...

  • 旧锦新样 | 黄裳:读书生活杂忆

    编者按 黄裳是访书.读书.藏书的大家.他的阅读与人生经历,在二十世纪中国极有代表性,值得今人重温与了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推送这篇80年代的旧作,以飨读者. 读书生活 ...

  • 《牛棚杂忆》:十年间的血泪史 全纪录

    牛棚,顾名思义,牛鬼蛇神被拘禁的地方. 没错,<牛棚杂忆>就是季羡林被当成牛鬼蛇神被拘禁中的那段耸人听闻的故事.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 ...

  • 张庭伟:文远楼杂忆

    一. 系馆文远楼 从1963年进入同济建筑系,文远楼就代表了"我们建筑系",因为它是建筑系的系馆.老先生们说,1953 年文远楼始建时,其实是作为测量系的系馆,后来由于决定测量系迁 ...

  • 繁星 | 汤罐杂忆

    遍身长满铜锈,黑黜黜的一只旧物件,又一次被摆放在光亮的地面上.这是一只用半毫米厚的黄铜薄板焊接而成的盛水器具.外形像透了20斤装绍兴老酒的陶瓷坛子. 这是从祖母手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已经一百多年了,搬了 ...

  • 程砚秋舞台艺术杂忆(刘乃崇)

    程砚秋<碧玉簪>剧照 我在二十年代听程砚秋的戏时,年纪还小,不懂得他的艺术好在哪里?三十年代程先生三十多岁,人们说是他演戏的黄金时期,可我才十几岁,只能多少领略一点他的艺术精粹之处.抗日战 ...

  • 赵桥 | 红梅一点香如故——杂忆邓红梅同学

    总第135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1 在网上买了一本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集>. 这是购书计划之外的一本书,原 ...

  • 散文|童年杂忆之——林场和护林员(秋水长天&宁夏)

    童年杂忆之--林场和护林员 作者:秋水长天  朗诵:宁夏 01 翁蓊郁郁的树林.翡翠似的绿草.草叶上七彩晶莹的露珠.护林员.水井.辘轳.小土房.迁徙的候鸟.大眼贼儿(黄鼠)--直至今日,林场给我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