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王曲村

王曲村位于韦曲镇南9.6公里,东靠神禾塬边,西沿滈河岸成条状,是原王曲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900多户3147日人。街区分为北街、南街、西巷、东巷等四片。其中主要为商户亦工亦农集体企业职工和单位职工。唐代与韦曲、杜曲、章曲、宜曲一起号称长安城南五曲(其中宣曲失传),均为著名风景游览区。历为名镇。是长安区中部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安王曲村)

《汉书·武帝本纪》和《东方朔传》载:武帝扩建上林苑,划这一带为狩猎之地,因武帝常夜间微服出猎,夜宿滈水畔王宫得名御宿川。此处为王宫修筑一渠,因而称为王渠。宋人张礼《城南游记》载:“子虚约游五台,而与仆夫负行李者相失,遂饮于御宿川之王渠。”王渠即今王曲,系谐音演变而成。《汉书·哀帝本纪》亦有“王渠”的记载。苏林注:“王渠,宫渠也,犹今御宿沟。”可见御宿川古代亦称御宿沟:明代为北王里(据《重修五省城隍庙记》碑,尚有南王里,未见县志记载),清代设王曲镇。《成宁长安两县续志》记王曲镇为长安县八大镇之一。

(汉武帝上林出猎图)

王曲村南滈河东岸有十三省总城限庙(原址在西安通讯学院院内,目前迁至北堡寨村),原来是西安外围最大的庙院,其建筑之宏伟,做工之精美,远非三原城煌庙所及,后仅存庙宇旧房数间。相传,为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次子秦王朱爽所建,是为了纪念替汉高祖刘邦而死的大将纪信,为自己镇守西北向皇帝表忠心,实为屯兵养马,窥窃皇位的根据地。

(王曲十三省总城隍)

相传,明嘉靖间,长安人邹应龙官至御史谏议郎,为官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累次弹劾严嵩罪行,后归乡而死。严嵩倒阁后,嘉靖皇帝敕封他为十三省总 城煌,可将全国贪官污吏,捉拿至此处死,人民群众痛恨贪官污吏,因此庙会时人山人海,远近人都来赶会,成为集贸盛会,山杂货物农副产品集市。

(邹应龙)

1935年东北军调入关中,张学良在王曲镇创立军官训练团(后改为东北军官学校)汇集一批流亡爱国学生,学习军事。“西安事变”时.这里成为进步势力的一个活动中心。蒋介石曾亲自来训话,以恐吓、安抚两手企图平息学员的不满。“西安事变”中周恩来曾来王曲向爱国青年阐明中共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立场。

(蒋介石视察王曲军官训练团)

城隆庙古建筑于民国25年(1936年),胡宗南所建军官训练团(次年改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所占,1938年,胡宗南在原址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建校9年毕业3万多人。10年中烧火做饭,拆毁殆尽。时民间有谣曰:“黄埔军校,尽是胡闲,白天睡觉,夜间拆庙,不要砖瓦,光要木料.生活做饭,打牌睡觉。”原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讯学院。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长铜像及军校牌坊)

自古以来,有城有隍,城隍只管城内不管城外,王曲既无城又无隍,为什么在王曲村修建十芝省总城隍庙?只有民间传说,而史书、地方志又无记载,其原因可能是王曲无有城池,城陛庙为民间建筑。

在王曲村北原有一座马蹄寺,相传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时,刘秀起兵复辟,王莽率部追杀,刘秀逃到王曲村时饥渴交加倒于路边草里,坐骑神马晓通人性,用蹄刨地出甘泉,刘秀喝了后精神大振,又上马奔逃躲过此难,后刘秀打败王莽新朝建立东汉,为感激神马之功、神禾之水,下令修建庙宇,并命名为马蹄寺。此寺在文革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拆除。

(滈河)

王曲村滈河西岸原为一片河滩,人称“十里蟆河滩”,滩上稻田、舀池、林木相间,一派江南风光,民谣曰:“杜曲三川,不如王曲一湾。”新中国建立后,围滩造田,筑堤造园,加之上游修建了石砭峪水库,导致滈河水虽锐减,原来的鱼米之乡,江南风光的美景已不复存在。

王曲村自古是村街合一,近些年由于交通不畅,村民传统观念浓厚,以种粮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容环境面貌陈旧。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上级政府支持帮助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村民集资修复了王曲小学、老年协会、村内道路、村委会等公共设施,使村里面貌有所改观。随着终南大道的建设,传统文化产业的兴起,王曲村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