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陶建军《悠悠扶贫情》
文/陶建军
【作者简介】陶建军,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驻熊家垸村工作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太阳携着春风向我们微笑,向我们走来,那么万物就会复苏,希望就会发芽;它能让山河重新焕发盎然的生机,让人心重新布满无穷的希望。
在这样的早春天气里,我们要从熊家垸村部出发,步行大约4公里,到海拔近400米的王家山入户走访。
王家山是熊家垸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约20户人家住在这里,其中有七户贫困户。
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上,路两边的土地里、树林里偶尔有些梳理树枝的人跟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早春的山林,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灌木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它们纷纷探出身子,争先恐后地张开双臂,来拥抱太阳的温暖,来汲取太阳的力量。
几片山坡上的松树林里一些鸟儿,忙着筑巢,忙着捕食忙着谈情,忙着生育。它们整日里鸣叫不已欢歌不断,仿佛是在诉说春天的故事,仿佛是在歌唱春天的美好。山坡上的梯田或者梯地里,麦苗返青,微风吹来,涣起绿色的微波。还有几块田里有金黄色的油菜花,虽然稀稀疏疏,但很是晃眼。
到了王家山,虽然有七户贫困户,但是接待我们的却只有三家。其他的或者外出务工,或者走亲戚。但是尽管只有三户人家的走访,却让我感受颇多,思绪颇多。
感动:愿好人一生平安
我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见到郭金美了。但是这次到他家的时候,他还没有起床。那个时候,差不多是上午十点。我知道他的肾脏功能衰竭,按照他说的就是肾脏已经化成了水,需要每周两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他是个勤劳惯了的农民,从没有让自己闲过。这个时候还没起来,我估计是身体出现了问题。接待我们的是她妻子。
我们详细询问他家的医疗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就是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郭金美从二楼上缓步走了下来。他步履艰难,需要扶着楼梯扶手才能够顺利下楼。他的头部又出现了水肿。他妻子说,现在看起来肿得还要好点,是因为前几天还在医院里抽了几斤水,否则还吓人些。
对于自己享受到的政策,郭金美非常满意,特别是他一再强调医疗扶贫政策真是好,如果不是这样的政策,他早就没命了。一叠连声的感谢党的好政策。他说,尽管重疾缠身,可是高额的医疗费用都差不多全额报销。让他的生命能够延续到今天。
年轻的时候,郭金美曾经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参军经历,让他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共产党的领导,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优越性。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对他带来的利好,更是让他感激不尽。
离开郭金美家,我们心理默默祈祷:衷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羡慕:平凡小幸福超燃
郭振二十八九岁,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也改嫁他人,家里就是他以及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小孩过日子,一个小孩快两岁,还没有上幼儿园,一个出生刚满月不久。我们在他家伙房坐下的时候,她的岳母把小女儿抱到院子里晒太阳。
我们一起聊他被识别为贫困户时候的情形。那时候他父亲过世,加之自己准备结婚时,母亲就改嫁,他一个人生活确实是异常艰苦。他很感激自己的妻子和岳母,我说:“你真是好福气,有这么疼你的丈母娘,照顾你的家务还帮你带孩子,有这么爱你的妻子,跟你驻守大后方。你应该感觉到自己是个很幸福的人。”他说:“也算是苦尽甘来吧!”我询问他妻子生二胎时候的医疗费用报销情况,以及第二个孩子是否上了户口,我还嘱咐了同行的村里的扶贫专干,要注意调整郭振家的人口动态信息。接着我们开始攀谈起来。
我问:“现在已经开年了,新的一年是继续外出打工呢?还是在家乡自我发展?”他说:“我原本是技工学校学机电的,我还学会做油漆工,准备今年同我老婆的舅舅一起在麻城市内搞装修工程。”
“这样也好,你在外面打工,家里你媳妇和你岳母跟你照顾好,你应该在外面甩开膀子挣大钱!尽早脱贫致富!”
看到郭振这样的生活状况,我们倒真是心生羡慕,一个小家庭,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深爱着守候这小家的妻子,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人家的小幸福吧。在这样的环境下,再不去奋斗,那倒真正是辜负了春天,辜负了一切关爱他的人们。
敬佩:这个女子不简单
从村庄里走出来,就是郭红地家,他的父亲刚刚过世不久,母亲是个智力障碍的残疾人。姐姐前些年已经远嫁到江苏。
父亲在世的时候,年高体弱,几乎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因为父母亲身体精神的缘故,郭红地留在家里务农,大龄未婚。
他们家虽然住的是两层楼房,但是内外都没有装修,属于那种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的那种房子。
在郭红地家,我们询问了他父亲过世的时候,丧事料理的情况。以及年前他们家享受政策的情况。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当然更关心的是他新年的打算,因为他的母亲还需要照顾,如果是留在家里,就要想办法搞好产业发展或者经营性活动。
就在这样互相对答的时候,他姐姐郭再娣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我已经做好了安排,我在江苏给我弟弟找了一个工作,他今年可以出去务工了。母亲我带着,我负责赡养。我弟弟办事能力不是很强,留在家里我也不放心。以前我父亲在世的时候,父亲还可以指导他、教他,现在父亲走了,只有我帮忙弟弟撑起这个家!”淡淡的几句话,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充满温情、勇于担当的心灵。这个女子令人敬佩。我们临离开的时候,郭再娣还为我们留下了电话号码,并一再表示将随时同我们联系。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