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中提交的新证据法院并非一律不予采纳

案件主旨

行政诉讼意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具体到商标确权授权纠纷中,法院原则上仅对商标管理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审查。当事人未在行政程序中提交而在诉讼程序中补充提交的证据,法院并非一律不予采纳,若该证据对实体判决有直接影响,在一定情况下法院予以采纳。

案情简介

争议商标系第1586269号“创维SKYHIGH”商标,由新时代公司于2000年3月22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2001年6月14日被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第9类假币检测器、衡量器具、电测量仪器、救生器械和设备、电源材料(电线、电缆)、避雷器、电焊设备、电门铃、电子防盗装置、电熨斗等。

引证商标系第590243号“创维SKYWORTH”商标,由创维公司于1991年5月3日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1992年4月10日被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第9类电视机、收音机、收录机、收音录音机、投影机、监视器、录像机、录影机、传真机等。创维公司成立于1988年,其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经营彩色电视机、监视器、显示器、视听器材、通讯器材、声光电子玩具等。2004年2月20日,商标局下发商标驰字【2004】第31号《关于认定“SKYWORTH创维”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批复》,认定创维公司使用在第9类电视机、收录机商品上的“SKYWORTH创维”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

2004年12月24日,创维公司以争议商标的注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简称商标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规定为由,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申请,其认为:1、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2、引证商标为驰名商标,应当获得扩大保护;3、争议商标损害了创维公司的在先字号权。

2009年5月4日,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商评字〔2009〕第11698号《关于第1586269号“创维SKYHIGH”商标争议裁定书》(简称第11698号裁定)。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该裁定中认定:争议商标指定使用的假币检测器等商品与引证商标指定使用的电视机等商品在功能、用途等方面存在区别,不属于类似商品。故两商标不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争议商标的申请注册未违反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创维公司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企业名称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就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故其关于争议商标侵犯其企业字号权的主张不予支持。创维公司在第9类电视机、收录机商品上的“创维SKYWORTH”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时间是2004年2月25日,晚于争议商标申请日2000年3月22日,且创维公司提供的现有证据也不足以证明其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就已经是驰名商标,故争议商标的申请注册未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综上,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裁定争议商标予以维持。

创维公司在商标评审阶段提供了证明“创维”商标和创维公司知名度的证据材料,包括:1、1999年和2002年创维牌电视机两次被评为“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2、2000年创维牌电视机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中国消费者协会“3.15标志”商品”;3、2003年创维牌电视机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质量、服务、信誉消费者可信产品”;4、2000年创维公司被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评为“99四川维护消费者权益十佳(省外)单位”;5、1999年创维公司被西安市消费者协会评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单位等。

创维公司不服该裁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第11696号裁定。

法院判决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争议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与引证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不构成类似商品,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不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创维公司在商标评审阶段提交的几份荣誉证书不足以证明已经成为了驰名商标。创维公司在诉讼阶段补充提交的证据材料不是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第11698号裁定的依据。创维公司在商标评审阶段提交的证明其企业字号知名度的证据与前述证明驰名商标的证据相同,这些证据材料不足以证明创维公司的企业名称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创维公司的经营范围也与争议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不同,故创维公司有关侵犯其在先权利的主张缺乏事实依据。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维持商标评审委员会第11698号裁定。

创维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及商标评审委员会第11698号裁定。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另查明:二审审理期间,创维公司提交两份补充证据:1、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于2010年1月18日出具的《关于第1586269号创维商标调解情况的说明》,内容为创维公司与新时代公司于2010年1月15日在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的主持下就争议商标进行调解,创维公司愿意对新时代公司就争议商标的申请费用进行合理补偿,而新时代公司提出在争议商标行政案件二审结束前,向创维公司转让争议商标的价格为人民币350万元。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2、《深圳商报》2009年11月18日B5版,内容为广东红徽商标事务所代理转让争议商标的广告。创维公司提交上述证据用以证明新时代公司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不以实际使用为目的,实际上是以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不正当抢注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应依法予以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未就上述证据陈述意见。2010年3月26日,新时代公司就上述两份证据提交了书面意见,认可上述两份证据的真实性,但认为两份证据超出了商标评审委员会及法院的法定举证期限,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新证据,没有证明力。新时代公司提交的补充证据为: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于2010年3月25日出具的《关于第1586269号创维商标调解情况的补充说明》,内容为在2010年1月15日该协会主持调解过程中,创维公司表示如能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创维公司愿意对新时代公司就申请争议商标的申请费用及一审时赴京开庭的差旅费用两项合理费用进行补偿。新时代公司表示如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愿意向该协会捐赠10万元作为协会的经费。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主要涉及三个焦点问题: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是否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创维公司提交的证据材料能否证明引证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成为驰名商标;争议商标是否侵犯了创维公司的字号权。关于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是否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的问题。本案中,争议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假币检测器、衡量器具、电测量仪器等,而引证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电视机、收音机、收录机等,两者在《类似商品与服务区分表》中虽处于同一大类,但不属于同一类似群组。此外,两者在功能、用途、消费渠道、相关公众等都存在较大区别。因此,争议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与引证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不构成类似商品,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不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创维公司关于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的上诉主张不能成立,不予支持。本案中,创维公司为了证明引证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成为驰名商标,在商标评审阶段提交了几份荣誉证书,但这几份荣誉证书不足以证明引证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在中国的相关公众中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即不足以证明已经成为了驰名商标。创维公司关于引证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成为驰名商标应当给予跨类保护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创维公司在商标评审阶段提交的证明其企业字号知名度的证据与前述证明驰名商标的证据相同,这些证据材料不足以证明创维公司的企业名称在争议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创维公司的经营范围也与争议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不同。创维公司有关争议商标侵犯其在先字号权的上诉主张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创维公司在本案二审期间提交的两份新证据对本案事实认定没有任何影响,也不能证明其上诉主张成立,不予采信。综上,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创维公司不服二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另查明,创维公司在一审时提交了“驰名商标认定申报材料”,其中1998-2003年的相关证明材料,是商标局在2004年认定引证商标为驰名商标的依据。该证据材料显示,2000年,使用引证商标的主要商品年销量为400万台,销售额51亿元,上述两项在中国大陆地区同行业排名均为第四。1999年广告投入合计17784万元;2000年18056万元。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1996年全国彩电企业前20名产销排名,创维列第7位;1999年列第四位,2000年列第四位。

最高法院认为:根据当事人申请再审理由及答辩意见,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是:一、创维公司在一审期间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应否予以采纳;二、创维公司请求依据商标法第二十八,撤销争议商标应否予以支持;三、创维公司请求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一条撤销争议商标应否予以支持。

一、关于创维公司在一审期间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应否予以采纳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该司法解释第五十九条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据此,法院对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提交的新证据不予采纳的限定条件是“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的情形,而“不提供”的后果是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并非“一概”不予采纳。就本案而言,在商标评审程序中,创维公司提交了其引证商标被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的相关证据,在一审诉讼期间,为了进一步证明其引证商标及字号的知名度,创维公司又提供了其申请认定驰名商标时所提交的相关申报材料,该等证据属于补强证据,因直接影响法院的实体判决,法院依法应当予以采纳。鉴于创维公司不存在行政程序中拒不提供证据的情形,考虑行政诉讼救济价值及立法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权利救济需求,因而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除了应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外,还应考虑当事人诉讼请求及其提交的相关证据的合理性及合法性,依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一审、二审法院对创维公司提交的证明其引证商标及字号知名度的证据不予采纳,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确立的立法目的,法院予以纠正。

二、关于创维公司请求依据商标法第二十八条撤销争议商标应否予以支持的问题

商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本案新时代公司申请注册争议商标的行为是否违反商标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需要进行综合判断。首先,关于是否构成近似商标。本案引证商标获准注册于1992年,该商标中不仅含有“创维”二字,属于臆造词汇,而且还含有“SKY”字母。而争议商标申请注册于2000年,该商标除含有“创维”二字外,也同时含有“SKY”字母。据此,可以认定引证商标与争议商标构成近似商标。其次,关于是否构成类似商品。本案争议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与引证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两者在《类似商品与服务区分表》中虽属于同一大类,但不属于同一类似群组,且两者在功能、用途、消费渠道、相关公众等均存在较大区别。据此,商标评审委员会及一审、二审法院认定争议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与引证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不构成类似商品是正确的。虽然创维公司在商标评审程序中曾提交证据以证明引证商标为驰名商标,但因其提交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该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时已经驰名可以跨类保护的程度,故而商标评审委员会及一审、二审法院对创维公司请求依据商标法第二十八条撤销争议商标未予支持,并无不当。

三、关于创维公司请求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一条撤销争议商标应否予以支持的问题

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本案创维公司成立于1988年,而争议商标申请注册于2000年,期间相隔12年之久。“创维”既是创维公司的注册商标的主要部分,也是创维公司的企业字号。根据创维公司在商标评审期间及一审期间提交的相关证据,虽然不能认定引证商标在争议商标申请注册时已经达到驰名可以跨类保护的程度,但该等证据足以证明创维公司的企业字号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并为相关公众所知悉。因创维公司享有的在先字号权受法律保护,故新时代公司将创维公司的“创维”字号作为自己的商标申请注册的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损害他人在先权利的行为。创维公司据此申请撤销争议商标于法有据,应予支持。

案例评析

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中的基本原则,其中含有两层意思: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具体到商标案件中,当事人对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将审查对行政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上不再采纳当事人在诉讼阶段提交而在行政程序中未提交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该司法解释第五十九条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从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可以看出,法院对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提交的新证据不予采纳的限定条件是“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的情形,而“不提供”的后果是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并非“一概”不予采纳。最高人民法院在判决中指出,行政诉讼救济价值及立法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权利救济需求,因而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除了应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外,还应考虑当事人诉讼请求及其提交的相关证据的合理性及合法性,依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具体到本案中,创维公司在一审诉讼期间提交的证据,本法院认为对案件实体判决有实质影响,因此法院予以采纳。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新提交的证据法院未必不采纳;若原告提供的证据不属于被要求提供而拒不提供的情况,且该证据对实体判决具有实质影响,法院会考虑采纳在诉讼程序中新提交的证据。

案件来源

再审申请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因与被申请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第三人中山市新时代公关广告有限公司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最高人民法院(2012)行提字第22号]

作者姜向阳律师简介

姜向阳,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多年来致力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实务工作,擅长处理与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特许经营等领域的业务。先后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熟悉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通过各种方式的知识产权运营,让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竞争的利器,为权利人创造商业价值。执业多年以来,办理了大量涉及商标的行政、民事、刑事案件,在商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