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红:中考作文考前终极辅导(3)文学美在意象 | 七个老师

中考必胜

丁向红: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

文学美在意象

文学作品一直美美在上,我们常常觉得高不可攀,以为那是作家的写作专利。我们普通学生能否写出来呢?笔者近两年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文学作品的含义特征,才能有个努力方向。

文学,是语言艺术,简称文艺。作为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朱光潜在《论文学》这本书第一节指出:凡是文艺就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文艺创作的任务就是建造一个映照现实人生又不同于现实人生的意象世界。那么是怎样的意象世界呢?叶朗在综合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指出,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与命运的最原初的经验世界。这为我们指出了创作中主客观和谐融合的美学原则,和体现艺术为人生根本主旨的创作任务。

意象世界,不同于理性世界,着力于人的知性,而是诉诸人的感性直观,主要是视听两种感官,也包括触觉、嗅觉等感官。这个感性世界,不同于外在的物理存在的感性世界,它是带有情感性质的感性世界。意象以一种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某种意义,这种意义“全部投入感性之中”。杜夫海纳在《美学与哲学》中指出:感性在表现意义时非但不逐渐减弱和消失,相反,它变得更加强烈、更加光芒四射。从感官上触动人,情感上感动人,使人产生直觉的审美愉悦,这是文学作品着力于意象创作的价值所在。文学以创造意象为己任。象的选择,意的提炼,意与象的融合,意象的表现形式,这往往要作家苦苦思索。而灵感出现往往就是这样思想火花在闪烁。

文学作品中意象的意一般潜隐、双关的,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欣赏时获得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趣味。含蓄隐曲,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这增加了文学的艺术魅力。意与象融合的象征手法,象与情融合的移情手法,意象与形式融合恰当的有意味形式的融合,融合使内容组成和谐统一的生命体。这些在“隐”“合”“联”字诀中有详细的阐述,请参看相关文章。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由意象群组合,按照一定的意脉组成意境。

意象群往往是系统组合,或相关,如《春》中的草、花、风、雨、人,组成一幅幅春景图;或相反,如《海燕》中的海鸥、海鸭、企鹅反衬海燕的坚定、勇敢、智慧;或相似,如《紫藤萝瀑布》中紫藤与瀑布是不同类的物,但因为生命长河的壮观与强大,彼此相生、补充、融合。请参看“比”字诀“排比”“对比”“比喻”三篇文章。

意脉是意象有序组合的线索。在渐次展开的具体的画面、场景、人物、事件等意象世界中有条若隐若现的情感脉络,这使得作品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开合自然。意脉是条变化的曲折的线。如果没有变化和延伸,那是单调孤立的一个点,不可能展开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方圆之间圆融变化,才能变出无限风光。如何分?如何变?“分”字诀和“变”字诀给予了一些答案,可惜解说得还不够到位,将来会进一步探究完善。

通过意象营造意境,带读者身临其境,这是文学作品实现审美目的的理想效果。套用叶朗的说法,文学“美在意象”。 

文学有自己的特点,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语言文字是每个人表现情感思想的一套随身法宝,它与情感思想直接相关,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了文学。可惜,人类有了文字,不识字的人倒是无从创造和欣赏文学。使用语言文字得心应手,如今是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必要条件。

文学作品,不管什么文体,都是篇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文章。这本不须多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