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高)第十六课《鸟鸣涧》
阿雷吟诵讲堂(高)第十六课《鸟鸣涧》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中的《鸟鸣涧》。
一幅鸟鸣山幽的山水画
《鸟鸣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它是王维所写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诗题的意思顾名思义:鸟儿在山涧中鸣叫。那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又写出了王维怎样的心境呢?我们还是先吟一下这首诗吧。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中寂无人声,桂花散着清香,纷纷扬扬飘落,夜幕之下,青山碧林,更显空旷寂静。明月虽悄然升起,无奈还是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王维的这首诗应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一位参禅悟道的王诗佛
历史上流传着“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可见诗人对这位王摩诘的评价有多高!不过这只是传说,大家都知道对于这三位诗人,历史“官方”给出的评价是“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则是诗佛”。
缘何王维被尊为诗佛呢?说法不一。不过,从他的名字当中,我们也能一窥端倪:其名王维,其字摩诘,两者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乃佛门弟子,从姓名即可看出王维之佛心之重。
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信奉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在盛唐炽盛的佛风中,王维虔诚地投向佛教,连他的名和字摩诘都昭示了他与佛教的契合紧密,佛教影响了他的生活节奏和政治态度,可以说,佛教左右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他将佛引入人生,追求佛境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合一,佛境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佛境合一,佛教深深地融入他的社会生活、政治追求、艺术创作中,达到了政、艺、禅三位一体。
我们经常会在王维的诗中感觉到深深的禅意。小学课本中王维的几首诗,也能看出禅意。比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还有今天学的《鸟鸣涧》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诗中的“空”即是禅意之体现。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第二章二曾指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影响是很显著的。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赞誉。后来,更得到‘诗佛’的称号。”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我现在一直让我们班的孩子在吟唱《声律启蒙》,也没有告诉他们问什么背诵,就是让他们每天接龙背诵的情况。为什么这样做,很显然,为他们将来学习更深程度的古诗文的诵读,甚至是作诗做准备。
这里要讲到的押韵问题,古人是怎样来记住韵的呢?他们有这方面的专门教材,流传到今天的比较有名的就两本,一本是《声律启蒙》,一本是《笠翁对韵》。两本书的目录,大家可以看出门道,以《声律启蒙》为例,其目录分上下卷,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十五删;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十五咸。这三十个平声韵,每个韵共三段,共九十段。它们的特点:
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这个韵的,比如一东韵,有哪些字呢?“风、空、虫、弓、东、宫、红、瓮”等等,把这些对子背下来,也就记住这些韵的字啦。这样的话三十个平水韵包涵的字就全部背下来了。
当然,《声律启蒙》背下来以后,并不仅仅是记住三十个平水韵,同时它还教会了孩子们对仗,还教会孩子们意向系统,这都是为孩子们学习和创作诗文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一首以动衬静的小夜曲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山居秋暝》《鹿柴》等,同样《鸟鸣涧》亦如此。当然,这首诗也有特别之处,那就是本想表达静谧,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从这首诗的音韵上,这首平起五绝,压的是“东”韵,这个韵是一个通透之韵,正好适合表达空寂的诗境。偶位上拖长的加上韵尾的长音,给人一种延展之感;读高的字都有强调之意。“月出”示连续的两个入声字,有突然之意。“山”“空”两字长音,可见山之大,谷之阔。“鸣”“中”两字长音,可见鸟鸣之久。
让我们一起来吟唱这首以动衬静的小夜曲般的五言绝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