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苑轶事 | 翰林杏坛闻见录(五)

清道人以宗法北魏驰名。曾农髯则主南宗,有“南曾北李”之称,二人与吴昌硕、蒲华、高邕、王震、俞语霜、谭德钟并称“海上八怪”。清道人去世时,曾熙作挽联:“道德我师文字吾友,永诀此日相期他生。”并亲自扶柩到墓地,每年春秋两季,必往祭吊。

胡小石先生的教学艺术,因形神具备、收放自如而堪称一绝。他博闻强记,既专攻农博,又精通文史,还长于绘画。他对《诗经》、《楚辞》中的名物训诂,既引经据典考证其出处,又当场作画以图形阐释。如讲解《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一句时,就引南宋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指出兰蕙属于唇形科植物,一茎一花为“兰”,一茎数花为“蕙”,并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品种的形状。他还指出,“纫秋兰之为佩”之“兰”为泽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之“木兰”即木莲,告诉学生南大校园内有两本木兰,而泽兰则可去鸡鸣寺香市辨识。

一九五七年,周恩来陪同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问杭州,特意带他到蒋庄访问马一浮。周总理介绍:“马一浮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是我国唯一的理学家。”伏罗希洛夫问到:“您在研究什么?”马一浮说:“读书。”伏罗希洛夫又问:“现在做什么?”又答:“读书。”

一九六三年夏,吴玉如应邀到北京劳动文化宫讲孙过庭《书谱》。大礼堂人头济济,充满期待。一中年人宣布开会后,会场鸦雀无声。只见吴玉如穿一件短袖布衫,拄一木杖,走到讲台,掌声顿时雷鸣。安静下来后,吴玉如想了一会儿,只讲了三句话:“今天叫我来讲《书谱》,讲了诸位也听不懂,还是不要讲了吧。”说罢,径自往台下走去。主持人不知如何是好,会场未有任何喧哗,目送先生飘然而去。吴玉如先生为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先生曾说:“今人作字,率剑拔弩张,功夫不到,妄逞险怪,是诚书法之恶道。……不多读书者,书法亦不能佳。”

游寿先生在1957年“反右”结束后,主动请调黑龙江,任教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历史系,主讲考古学、古文字学、先秦文学和书法艺术等课。1970年,游寿先生曾到黑龙江五常县农村插队落户,孤身一人,饱受艰辛。直到20世纪70年代,游先生退休后,才从塞外给同学沈祖棻寄去诗笺: “冬初小恙高烧,梦子苾来访不遇,唯见案上留诗。余出门追之,倦极而醒,乃一梦也。成此诗,数月寄与:又见冰花满窗棂,数尽飞鸿入北溟。唯有故人深入梦,留诗案上意叮咛。”

栾继生教授曾向游寿先生请教《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游说赵王取得成功,获“白璧百双,黄金万溢,……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其中的“璧”、“毂”的形制。先生解释道:“《尔雅·释器》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先生一边说,一边指着到文物室展柜里的玉璧:“肉就是璧四周的实体部分,好就是中间的空洞部分。器物名称,源于两部分的不同比例。”“至于'毂’,就是古代车轮上外承辐条,内贯车轴的部分。这些在《考工记图》中都有图形。你教《历史文选》,《说文》、《尔雅》、《考工记》都是重要的基础文献。”尔后,栾继生教授便把《考工记图》抄录下来。

张志岳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师从闻一多、朱自清,诗词专家。1982年,张志岳先生南行金陵,游先生特致信吴白匋等先生,为张先生安排行程。1985年,游先生八十诞辰,张先生作诗:“卅年塞北斗冰霜,健笔纵横翰墨场。莫谓老来豪兴减,此心安处是吾乡。”1988年,张先生从教五十年,游先生撰联书贺:龙腾化雨沐桃李逢五纪,杏坛论诗友松梅踰卅年。

东坡道人写过一首《次韵子由论书》,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书法观,值得品味。开篇即开宗明义:“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不善书”是自谦,而“莫如我”则是自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