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兰亭序》真迹被个人收藏,现在公布于世会,怎么样?

如果《兰亭集序》真的流落民间,并且收藏者公诸于世,那只会给其带来无尽烦恼,甚至是无妄之灾。
《兰亭集序》曾在民间流传数百年,而它的两次露面都给主人带来了不幸。
据说,男神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之时,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于是乘着酒兴写下了这件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老丈人郗鉴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他一看此作,好啊妙啊,于是向王羲之开了口:“小婿啊,我待你如何啊?”王羲之忙答道:“泰山将女儿都许配给我了,对我当然是恩重如山啊!”“那么,你将这件《兰亭集序》送给我应不应该啊?”王羲之一听,哦,原来在这等着我呢,但又不敢说不,赶紧说:“应该,应该!”
送出作品的王羲之心疼了好几天,几次提笔重写《兰亭集序》,却始终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再说郗鉴得了这件宝贝后,欢喜得不得了,日夜把玩。后来在老病即将去世写,亲手将《兰亭集序》交到儿子、也就是王羲之的小舅子郗昙手中。
郗昙也是文化名人,写曾参加了兰亭雅集,自然也是非常喜欢姐夫的这件作品。但这位小舅子在自己去世时,却做了件蠢事,他将《兰亭集序》带进了坟墓。
两百年后,陈霸先建立了陈囯,此时有人惦记起了《兰亭集序》,于是带兵掘了郗昙的墓,盗取了这件绝世佳作。
此为《兰亭集序》第一次给主人带来不幸。
《兰亭集序》再次现身后,几经辗转,最后又转回了王家。又经几世流传后,传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手中。智永去世后,此作流传到了他的弟子辩才和尚手中。
此时已来到唐代,喜欢王羲之书法的李世民,正在四处收集王羲之作品。当他听说辩才手中有《兰亭集序》后,想要从他手中买来,但怎奈辩才不爱金银,假言自己并无此作,搪塞过去。
李世民正无计可施之时,御史萧翼自告奋勇,愿意替主子想方设法获得《兰亭集序》,李世民自然大喜。
萧翼向李世民讨来几件王羲之作品,以作诱饵,自己扮着一位书生来到了辩才所住的寺庙。
在获得辩才的信任后,他假意向辩才请教书法。说到高兴处,取出随身携带的王羲之作品向辩才炫耀。
辩才果然上钩,说萧翼的作品并非佳品,并且取出深藏的《兰亭集序》向他展示。
萧翼一阵狂喜,几天过后,他乘辩才外出,偷偷盗走了《兰亭集序》。这便是书法史上有名的“萧翼计赚兰亭”,当时的画家还以此为题材画了一张著名的国画流传至今。
这也是《兰亭集序》第二次给主人带来烦恼。
这一次露面后,《兰亭集序》就进入了皇宫,再后来便不知所踪,有人说是唐太宗带走了,有人说是武则天带走了,还有人说是归了太平公主。
不管究竟是谁带走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这件作品如果真的被带到了地下,一千多年过去了,几乎可以肯定,它一定早已成为了粉末。
那么,《兰亭集序》有没有可能从李世民的皇宫流落民间呢?
近日看“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的流传故事,忽然有所思。
《韭花帖》自宋代就在皇宫流传,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名叫高士奇的鉴书博士,临摹了一件假的《韭花帖》换出了真作。如今,假《韭花帖》还静静地躺在无锡博物馆,真作却不知了去向。
看到这,我忽然想,以冯承素那么高超的临摹技巧,当年他有无可能以一件临作将《兰亭集序》真作换出了呢?
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就这个题目,我们不妨假设《兰亭集序》就是这样流落民间的吧。
但是,对于国宝的去向,我一直认为应该由国家保管,普通人既保证不了它的安全,更会给自己和后人的安全带来隐患。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虢季白子盘就是一例。这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晚清出土后不久,被淮军将领刘铭传意外收藏。
此后,刘铭传的后人在清代、民国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数十年来不断受到国内外势力的威逼利诱,最后不得不举家搬迁。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其后人主动将虢季白子盘捐献国家,才为国宝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假如《兰亭集序》真的还在世,它最好的归宿也一定还是国家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