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书 | 第三帝国的到来II 希特勒的夺权之路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了解下希特勒是怎样从政治边缘的小人物成为权利游戏的赢家。看看纳粹是怎样通过迅速、狡猾和残忍的手段逐步巩固自己的权力,软硬兼施,既靠哄骗,又靠暴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从一战结束到1933年之间,德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大萧条的双重致命打击,失业和经济萎缩更是破坏了公众对民主的信任。纳粹以其反魏玛意识形态和年轻活力的形象,博得了民众的好感。
纳粹从来没有理性的政治纲领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他们的 '政治策略'十分简单——就是喊口号、画大饼,但从来不说该怎么改善。纳粹全靠抨击魏玛共和国的腐败和无能,将一切归咎于“邪恶的犹太人”,并呼吁人们对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狂热追求。
这些简单又极具煽动性的口号为民众盲目、无理的愤怒提供了动力和发泄口,而这种愤怒在一个围绕着口号和形象而非连贯的政策而建立的政党中找到了归属感。
与其他党相比,纳粹提供了当时德国人想要的一切:一个超越党派、超越阶级分化的德国。并且许诺了一个以种族净化为前提的德国乌托邦式的愿景——让德国统一,带领德国走向富强。
希特勒利用所有可用的现代技术成功传播了他的理念——飞机、收音机、大喇叭、电影,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纳粹最早的狂热支持者位于德国各地的保守农村和小镇。
希特勒还意识到了仪式的重要性,经常举行令人敬畏的集会和戏剧性的火炬游行,这迎合了德国民众心理需要,即成为庞大集体的一部分,人多势众会给单个个体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错觉。
希特勒是一个优秀的专业演讲者,知道如何根据听众来调整他的演讲策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与工人交谈时,承诺将提供更多工作机会,通过驱逐犹太人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岗位:在与老板们交谈时,他提出了对工人和工会的压榨控制,以及清除共产主义的计划;在与中产阶级谈话时,他描绘出带领德国走出困境重回世界巅峰的蓝图。
希特勒还拥有一种有效的暴力武器——褐衫军,谁不服就收拾谁,让民众见识到了恐怖的威慑力。
不过,在夺权的过程中,希特勒本能地认识到并利用了代议制政府本身所蕴含的缺陷。尽管手握褐衫军,但精明的希特勒决定按兵不动,他知道以暴力接管德国政府是不可能的,纳粹必须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权。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纳粹几乎违反了所有的法律。
褐衫军
希特勒蔑视法律,但是他又非常会钻法律的空子。当时的德国宪法规定,在国家出现危机状况时,总理可以宣布解散国会,重新举行大选。希特勒认准了这一点,每当他在台上进行合法夺权之路的时候,就教唆手底下的人在外面打砸抢,制造混乱恐慌的氛围,然后忽悠当时的总理解散国会,重新大选。一年里,魏玛共和国足足进行了四次大选,民众只看表面,不会深究事实的真相,于是对魏玛共和国愈加失望,每进行一次大选,纳粹的力量就得以壮大一些。
应当指出的是,并非每个德国人都投票给了纳粹,纳粹从未获得过压倒性的议会多数席位,但他们确实控制了足够的议员席位(约40%),而其他的党派由于相互攻讦,各怀鬼胎,从来没能齐心协力阻止纳粹的崛起,以至养虎为患。
其实,希特勒的上台并不是德国民众一人一票选出来的,而是利用阴谋诡计对民主制度不断破坏的产物。
在这里插一段小八卦(埃文斯并没有写,未必准确,仅供参考):在夺权的过程中,希特勒很有可能敲诈了当时的总统兴登堡。
当时,社会民主党人想通过送兴登堡一大块东普鲁士土地,不过土地契约上写的却是兴登堡儿子的名字,而不是老头子的名字——这是为了逃避遗产税(当时兴登堡已经82岁了),这显然是个轻率而非法的做法,因为这份奖励给他儿子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一名纳粹支持者将这件事透露给了戈林,戈林在1933年1月初希特勒与老头兴登堡会面之前将这个秘密交易告诉了希特勒。史料没有记载希特勒是否借此敲诈兴登堡,因为在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之前,他们近两个小时的会面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
希特勒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所以他极有可能利用这次会面来敲诈兴登堡,因为在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之后,兴登堡顺利拿到了这块土地,作为对“为德意志帝国服务一生的奖励”。
兴登堡年事已高,无心也无力和年富力强的希特勒斗法。通过威逼利诱拉拢了兴登堡和兴登堡的儿子之后,希特勒绕开了任命总理需要经过议会投票的条件,直接当上了总理,那一天是1933年1月30日,是魏玛共和国的终结,也是第三帝国的正式开始。
希特勒与兴登堡
谁也没想到魏玛共和最后下了一步引狼入室的臭棋。希特勒被授予权力之后,拉拢军队高层,利用暴力和准军事力量操控了政府,有计划地剥夺了魏玛共和代议制政府的职能。每一次对民主的蚕食都加强了希特勒对德国的控制,使得右翼对他再也无法掌控,直到取得绝对的权力。
1933年2月27日,发生了国会纵火案,善于玩转阴谋诡计的纳粹党利用了这一契机,将纵火者的个人行为栽赃到共产党的头上,借机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并且说服兴登堡签署了授权法,也就是《解救人民与帝国苦难法》(Gesetz zur Behebung der Not von Volk und Reich),这一特殊法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授予总理希特勒无限的权力,容许他和内阁无需经过议会就可以通过任何法案。
这回希特勒终于披着“合法”的外衣大展拳脚实施自己的千年大计了:议员自己选,法律自己定,解散各个党派,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国只剩下一个纳粹党,并且正式通过法律规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
邪恶的纳粹就是一群兴风作浪的政治流氓,整整控制德国十二年,荼毒了几代人,祸害了全世界。
纳粹计划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将犹太人从德国灭绝(德国乃至欧洲对犹太人的厌恶早已存在很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只是反感,并未达到纳粹整体灭绝犹太人的地步)。埃文斯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希特勒和他的爪牙们如何在许多德国人的默许下,开始实施这个残酷的行动,并最终将犹太人从德国乃至欧洲铲除的种族灭绝计划。 纳粹上台后着手打造纯粹的日耳曼文化,对政界、艺术界和知识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清洗——美名其曰“净化”。
就文艺界来说,纳粹将希特勒的审美奉为圭臬:任何不是明显具象、原样临摹的作品都被认为是“文化布尔什维图像”。希特勒尤其反感立体派、抽象派、象征主义和达达主义这些现代艺术,在美术馆里专门开辟一个“艺术糟粕厅”展览这些“糟粕”,供民众批判唾弃。
不光如此,纳粹对文艺界迫害也是令人触目惊心,无数艺术家逃离德国,背井离乡,没跑掉的人(尤其是犹太人)最终也难逃纳粹的毒手。
善于拿政治话题插科打诨的主持人保罗・尼古劳斯逃往瑞士,于1933年3月30日在那里自杀,留下了这段让人心碎的遗言:“仅此一回,不开玩笑,我要自杀了。为什么?如果回德国,我准会在那里自杀。现在我不能在那里工作,也不想在那里工作,但不幸的是我爱我的祖国。我不愿意活在这种时代。”
在成为第三帝国最高当权者的过程中,希特勒的政治天分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种族主义偏执狂的本性。当他通过程序正义的民主夺取权力之后,就开始了一场党同伐异的恐怖统治。而西方各国对此反应迟钝,没有使他减速,也没能阻止,完全被希特勒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造成了犹太人、德国乃至世界的惨剧。二战后,历经磨难的犹太人最终在应许之地以色列安了家,而往昔的欧洲却从此一去不复返。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三帝国的到来中》,埃文斯向我们展示了希特勒是如何带领德意志民族从一战的灰烬中崛起。在剩下两部中,我们会看到希特勒是如何带领这个民族走向疯狂,最终在国际力量的作用和抵制下,轰然崩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