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心语(三十九)师德,就是用“无我”人格构建的有爱世界
当老师时,校长经常搞师德培训,我在听;当校长后,又时常给老师搞师德培训,我在讲。在听与讲的角色转换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师德一词召唤的是大德、至德,所以搞师德培训不是因为我们缺德,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有大德、至德,然而大德至德是不断修炼而来的,这也是不断进行师德培训的重要原因。
那么师德的本质是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本质是什么?是利他。
为什么要利他?他是我存在的前提,没有他和我就没有了人类社会。
师德的本质就是利他的“无我”的,这里的他是学生、同事、家长;这里的他就是家庭、学校、社会。说到这里大家会突然发现,世界是以我为中心建立的,我就是世界,我就是社会,我就是生活。我与一切的关系构建了我的世界、我的社会和生活。我是什么样,我的世界、我的社会、我的生活就是什么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说到这里很容易让大家混乱,一会“有我",一会儿“无我",其实并不混乱,“有我"指的是自然的实体存在,“无我"是精神的存在,是构建关系的法则。一个大德世界、至善社会就是以实体的我构建的无我的关系圈。“无我"就是大德、至德,是至善,是无私,是奉献,是爱。
师德就是用无我人格构建的有爱世界,这个世界是没有私欲的。师德培训就是让大家从陕隘的有欲的实体自我中解放出来,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的无我与自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灵解放和解放心灵。
对于教师而言,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有二:改变自我,接纳学生。
改变自我,教育是自育育人,自达达人的。自我必须是美好的,因为自我就是未来。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你必须成为美好的,因为你就是未来。教师工作的终极意义是未来,教育的设想是建立在对未来美好设想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教育是一件为了美好而创造美好的事情。美好是真实的,这就要求我们抛弃虚荣。尼采说,极端的行为来自于虚荣。很多极端师德问题就是因为教师私欲太重,没有满足或为满足自我私欲而出现的。
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用党和国家的要求去培养、评价我们的学生。要明白学生既是家庭的,更是党和国家的。要明白教师对学生的付出,不是对学生本人的付出,而是为国家民族发展而作出的努力和和奋斗。如果能这样想,我们的格局就会变大,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宽,就不会为一时的得失而纠结。
接纳学生,接纳学生是改变、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的接纳,才会有尊重和公平公正。只有接纳才会考虑学生的现状,学生的发展规律,才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时,才会有“容错"的心理产生,才能够心平气和地静待花开。
接纳学生的错误。犯错是人生常态,改错是进步的捷径,尤其是孩子,不犯错是长不大的。孩子犯错连魔鬼都能原谅,更何况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做人和做事是不同,事错了,不一定lll是人的问题,把做人和做事分开。相信孩子是美好的,孩子就会相老师是美好的,当学生信任老师,真正的教育才发生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和美教育的本质是和美关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