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泰:老来难,老来难|散文

郭广华:暖心扶贫事

文/韩世泰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六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每年回农村老家祭祖,我都会拜望几位舅舅,他们年纪都大了,说难听点儿就是看一眼少一眼。

前几天,回村祭祖,父母孩子都去了。祭扫完我家的祖坟,我又载着父母、女儿赶去母亲的娘家,为姥姥姥爷祭扫——姥爷没有儿子,父亲是养老送终的女婿,所以,给老爷扫墓就成了我家的一项重要传统。加上我打小是姥爷姥姥一手带大的,从情感深处对祭扫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

还有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大舅就给父亲打电话说他已经到了坟地,他的父亲和我姥爷是亲兄弟,老哥俩的坟又在一起,几乎每年扫墓他都会在坟地里等着我们。

祭扫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没有急着赶回城里,还要到几位舅舅家做客。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们都很想让母亲能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多见见面,让她能有一个好的心情。

父母不来的时候,我是不会先去这位舅舅家的——老两口儿都七十多了,我们一去肯定少不了麻烦二老,看着年过古稀满脸皱纹的舅妈忙前忙后心里真不是滋味儿,但不让我们吃点喝点儿他们又不肯。老家的亲戚都很质朴,家里来了客人,就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要是不让客人吃点喝点,主人的心里是怎么也过意不去的。所以,每次到了母亲的娘家,我都很纠结,按理说应该长幼有节,先去拜望年龄最大的舅舅,但年龄大的舅舅家去了又没人做饭,不吃饭就走舅舅又不答应;让年迈的舅妈下厨又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一年就去一次,我去帮厨吧,舅妈又不同意……

所以,第一个要去的舅舅家,我会选择家里有表哥表嫂的,如果表哥表嫂出门了,就先去年轻一些的舅舅家,让年纪大些的舅舅知道我已经吃过了饭,然后再去几位年长的舅舅家,放下礼物,寒暄一会儿,喝杯清茶,推脱说刚吃过饭等到了饭点再做饭,然后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离开。

然而,今年父母都来了,只能先从年纪最大的舅舅家开始拜望。这位舅舅是我三姥爷的长子,两个儿子都在新疆,虽然都会按时把钱寄过来,但老人的生活实在是很不方便。夏天舅舅流鼻血不止,村医无能为力,还是他的几个老弟兄们送到县城的……有一年老两口被儿子们接到了新疆,但没有半个月两位老人就跑回来了,说是不习惯。

舅舅家的房子还是八几年修的,狭小的门窗采光不好,进到屋里黑乎乎的很压抑,家具也是三四十年以前的,和我小时候离开那里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舅妈的身子佝偻着,严重的风湿病折磨得双腿变形,走路都费劲,头发像白羊毛一样在风中凌乱。她招呼我们上炕,自己开始捅炉子,然后颤颤巍巍地双手将一个用铝铸造的大茶壶坐在炉子上,感觉那个大茶壶随时都会从舅妈的手里掉下来。炉火不旺,屋里有点冷,舅妈不停地用火钳子捅着炉子。

舅妈眼睛也不好使了,记性也不太好,取放东西都是靠手摸,颤颤巍巍的从柜子里取出袋装牛奶,又把杯子洗了一遍。我要帮忙,她说什么也不肯,看着舅妈颤抖的开了裂的双手,心里莫名地伤感起来,七十多岁,本该是安享天伦的年纪,而他们……

半晌,炉子终于着旺了,舅妈倒了奶茶,又摸索着把一口大铝锅搬到屋里洗了一遍,说是平常不用这么大的锅。是啊,一年四季只有老两口儿,哪用得着这么大的锅呢?我一边把舅妈拽到炕沿上坐下,一边给父母使眼色,示意父母我们该走了。

舅妈不肯我们就这么走掉,她说家里平时也不来什么客人,我们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不吃饭就走呢?说是舅舅在剁鸡肉呢。鸡还是留下让他们自己吃吧,我们推脱还有几家要去,坚持要走。舅舅闻声进来了,说什么都不让走。舅妈说,知道我们今天一定要来上坟,天不亮舅舅就开始杀鸡了……孩子们过年都没有回家,想孙子了,只能打个电话——舅舅的老年机玩不了微信。

鸡肉刚进锅,其他几个舅舅就来请我们了。这个小山村几乎都是我家的亲戚,我们一年也就回去一次,所以大家都很亲切,也很好客。

为了吃这顿饭,我们花了三个多钟头。倔强的舅妈死活不让我们搭把手,非要亲力亲为。最后,是母亲帮着她一起做的饭。看着两位花甲古稀的老人在那里做饭,我的心被什么戳了一般。

晚上,我们去了一个表弟家里,他家房子宽敞,能解决我们一家五口的住宿问题。表弟家三个月前我刚去过一趟,那次是因为姨夫故去了,今天到他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母亲想看望她的妹妹。

表弟两口子很快就张罗起来了,又是煮肉又是炖酒的,看着一尘不染的屋里,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

酒过三巡,我和表弟都开始感慨起来。他在怀念自己的父亲,说老人在世时家里家外啥心他都不用操,只要他两口子肯出力气,日子是十里八乡最好的,现在老人走了,打工是不可能了,只能守着庄稼地过活了,可是靠种庄稼只能维持个温饱……

是啊,貌似是年轻人在养活老人,其实老人在这个家里出了多大的力啊,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儿女身上,只要自己还能动弹,就挣扎着给儿女们干着干那的,不到万不得已,就绝不会给子女添半点麻烦。

听表弟说,像大舅那样的家庭,在农村很常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农村的新常态,年轻人都出门挣钱了,家里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有的儿女出门时把孩子也带到城里上学了。

是啊,年轻人不出门打工挣不到钱,孩子大点儿就必须到城里接受教育,留下的这些老人怎么生活呢?

我的心像被什么压着一样,沉重极了。农村的空巢老人太多了,他们没有什么积蓄,更没有什么收入可言,大多数身体都有这样那样的病痛,他们的晚年太难了。

老来难,老来难,看到自己的舅舅,我才真正懂了。

(0)

相关推荐

  • 韩淑玲:回忆我的姥姥

    [总第093701期] 回忆我的姥姥 作者:韩淑玲 这几天,脑子里老是浮现姥姥的慈祥可爱的面容,尤其是坐车上班下班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犹如时光倒流.姥姥的故事犹如垂柳下的小溪源源不断,又如蓝天下的白 ...

  • 这样的外婆

    外婆 这位图片上的老人是妹夫家的外婆,一位精明能干的老人,戴着一副老花镜,精神矍铄,虽然年龄有80岁,但看上去也就七十多. 每次去小妹家,她都很热情,也喜欢聊天,其实她完全可以享清福,她有退休工资,有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老屋与老人》

    老屋与老人 老屋门前的院落长满了青草,还有杂乱无章的灌木,连门口三个石级的石缝间也不例外.   清明时节,春雨绵绵,石级湿滑.舅舅掏出特地带回老家的钥匙,在表兄的搀扶下踏上石级,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办 ...

  • 【文坛新秀】陈心怡:西镇黛西

    在青岛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时候,它被粗暴地分为两个部分--平静的西镇和热闹的台东. 我.我的姥姥姥爷.在铁路工作的太姥爷.倒卖日货韩货的太太姥爷以及打鱼种地当佃农地主的那些我并不认识的姥爷们,都是(或曾是 ...

  • 那个冬夜的雪

    那个冬夜的雪

  • 方正往事

    虽然我搜集资料力求客观.真实.全面,但因为这类资料少有白纸黑字,即便有,也不一定是真实客观.比如,我曾在图书馆查阅1980年代编写文史资料,一些文字涉及到我老家1949年前后的历史事实.我顺藤摸瓜找到 ...

  • 韩世泰:兰州新区的春|散文

    文/韩世泰 韩世泰:冰火两重天|小说 文/韩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轻轻推开窗户,一缕微风扑面而来,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毛孔瞬间舒张开来,舒服极了. 阳光明媚,艳阳高照,是该出去走走了.一个正月,蛰 ...

  • 韩世泰:养花记|散文

    姜广富:东台湿地我来了|散文 文/韩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以前单位有个老丁,搞美术的,爱好广泛,特别擅长钓鱼,养花. 进单位不久,我们便热络起来,跟着他学习钓鱼.他说过,男人一定要磨自己的性子 ...

  • 韩世泰:养猫记|散文

    君之忆:油腻大妈和油腻大叔的逆袭 |故事 文/韩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岳父家在乡下,独门独院,四周都是庄稼地,春夏季节很是惬意. 可是,最近两年让人有点受不了,一到晚上,家里家外,都能听到老鼠 ...

  • 韩世泰:养狗记 |散文

    乔兆军:熟人生处|随笔 文/韩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女儿很喜欢小动物,一直在我耳边嘟囔着想养一条狗.可是,我家的条件真的不允许再多一个成员--哪怕是一条小小的宠物狗. 就在元旦后,一个以前单位 ...

  • 韩世泰:“爸爸,故乡是什么?” |散文

    <阅读悦读>2020年1月热文榜(附奖励办法和标准) 文/韩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爸爸,故乡是什么?"上五年级的女儿为了完成一篇老师留下的作文题目,向我求助. ...

  • 韩世泰:同事老张|散文

    藜藿:夜行|诗歌 文/韩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国庆小长假,和几个从铁中调出的原同事聊天,说着说着,提起了以前的老同事老张.说到老张,大家的语气里难掩心中的羡慕. 老张和我大约做了十四年的同事, ...

  • 韩世泰:家乡的赛马会|散文

    田雪梅: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文/韩世泰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七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赛马会是草原上 ...

  • 韩世泰:小伙子,你努力拼搏的背影最帅|散文

    江托天:舂陵河|散文 文/韩世泰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七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年,小外甥初中毕 ...

  • 韩世泰:正月十五跳茅火|散文

    琴声悠扬:剑南重镇--潼川古城 文/韩世泰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六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爱好文学,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