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智慧| 认知半径、能力半径和行动半径

明德至善智慧堂传递心性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专注修行、投资交易与生活。

明德至善智慧

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面对未来,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在确定的能力圈内小心行事,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小步试错——如此,才有未来。
一个人要干成事,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三个“半径”。第一个是“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地大,你视野里的东西要多。比如你要多学习各类知识!但是你千万别觉得,认知半径里的事都是你能干的。比如,你大体搞懂了期货是怎么回事,不代表你就能炒作期货了。你离那个东西最好远一点。
这时候你得意识到第二个“半径”,就是能力半径。绝不做超出能力半径的事情。所以,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清晰。
但是,还有第三个半径,那就是“行动半径”。行动半径和认知半径的要求正好相反,是要尽可能地小。
什么意思?就是你想做的事越大,手头干的事就得越少,最终推动的系统规模才能越大。大系统,都是一些简单要素大量重复的结果。比如,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型餐饮集团,基本都是快餐。只有菜谱简单,动作少,才能靠大量复制扩大规模。
不得不说,长期深入一个行业的日子,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枯燥的。总怀疑芒格、巴菲特这类总结出“扩大认知半径,减少行动半径”的人,日子应是单调无趣。不过,稳定是肯定的:财富的积累,人脉的积累,知识、认知、智慧的积累,应该都是稳定的。
曾经,碰到一批生活和工作做减法的人,专注于某一领域,专注于家人,及少数的朋友和交际。如今时过境迀,发现这批人生做减法的人,家庭幸福、事业稳定,生活舒适休闲。
接触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时,有个多维度竞争的观点,深以为然。至少有一个维度的突出技能,以维持生活的成本,再跨领域地学习和实践,以增加多个技能。原理是世界是立体的,面对的人事物莫不如此,各专业提供了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本就相通,专业只是人为的区分而已。
正如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面对未来,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在确定的能力圈内小心行事,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小步试错——如此,才有未来。
那作为普通人,如何提高认知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①保持开放的心态
轻信是一种错误,相信是一种能力。在轻信和相信之间,我们要开放的接纳,谨慎的抉择。
什么意思呢?不是说,别人说什么我都信,而是遭遇新的认知,新的观念,先不要利用惯性思维去解释,这样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利用认知的盲区解读认知的盲区,并且制造着新的认知盲区。
而是,冷静下来,好好去听别人的逻辑是什么,查询相关资料,深刻思考其中的道理所在,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谨慎的去尝试,去了解。
②跳出角色思维
中国有句话说的很好:屁股决定脑袋!
不同位置有不同位置的思维,不同角色也有角色思维,陷入角色思维,往往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生有学生思维,销售有销售思维,技术有技术思维,在衡量一件事的时候,要跳出自我视角,跳出角色思维,广泛去考虑,这样才能察觉看不到的死角。
③扩充知识储备
这个点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了,但还是得说说。
要明白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
知识储备是最底层的东西,没有这个一切都无从谈起,但知识这么多,如何储备呢?
我们可以往T字型人才这个方向去积累知识,广度上积累足够多的概念,深度上不断强化最擅长那部分的专业性。
更小行动半径,是最好的抉择
没有选择很痛苦,有选择了也很痛苦。
在各类抉择之中,行差踏错,可能就万劫不复,足够的认知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抉择,同时也排除错误方向,但方向再小,你也得选。
怎么选呢?对于普通人而言,减少行动半径是最佳选择!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其实不在于行动真的那么难,而是大部分总是拿认知半径套用行动半径,这固然更有想象力,但是结果往往都是惨剧。
认知和行动不匹配导致的后果,我们大部分时候的认知,越往外延伸,就越浅,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全貌,其实了解的不过是一个轮廓,更遑论冰山之下的潜在风险。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本身手头资源有限,减少行动半径,在最擅长的部分延伸,专心且专注,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杜月笙曾对一个朋友说:你原是条鲤鱼,修行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原来只是条泥鳅,修炼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再修炼500年才跳过了龙门。倘若我俩一起失败,你还是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
杜月笙都尚且如此,何况我们。
普通人没什么不好,扩大认知范围,减少行动半径,或许大部分人还比哪些看似功成名就的人好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