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常态化的思考
很多人在谈猪周期,谈猪产能恢复,预测猪价未来走势,并以此来给股票估值。不同思路得出不同估值体系。认为能控制住猪瘟,产能能恢复或过剩的思路,自然会给出周期估值。认为猪瘟能形成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思维,也就能给出成长估值。无论哪种思维都是建立在对猪瘟影响产业发展的判断基础上的,没有对猪瘟防控的基础判断,也就失去了估值的依据。假如没有猪瘟怕是猪股股价全腰斩都还是很贵。
猪瘟防控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是什么?
病毒是通过猪和肉传播,也就是说没有带病猪或者不吃带病毒的肉,也就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所以国外小国家采用的方法两个,全国灭杀掉所有猪,空栏半年后再继续养。或者在屠宰端检疫,发现病毒猪销毁,一是禁止病毒猪流入市场,切断以人为载体的传播途径,二是追溯是哪个猪场养的猪,实现整场和周边灭杀,堵住该区域猪外流。国外的经验很有效,至少传播速度很慢,两三年时间也不会传播千公里远。百年欧洲猪瘟才传到亚洲。欧亚大陆相连但还是很有效的守住了亚洲较长的太平岁月。
而我国情况很特殊,猪肉占我国动物蛋白半壁江山,团灭空栏是不现实的事。由于南北养殖不均衡,禁止调运也不可能。又由于扑杀补贴金额过于巨大,全国严格扑杀病毒猪也没有实现。因此仅半年时间,全国病毒都已到达。和欧洲人口差不多的我们,养殖密度又远高于欧洲,人口流动性也远高于欧洲,病毒想被遏制传播其难度是几百上千倍。
那么严格控制住病毒猪产业该是什么样子?
1,降低养殖密度,产能缩小到常态20%以下。严格控制跨区域贩运,猪肉成稀缺资源,猪价多少都不过分,反正没有预测未来猪价的意义。
2,全灭扑杀病毒猪,补贴到位,从屠宰端堵住病毒流入市场,切断人与病毒的接触,避免人员流动传播。假如如此,我们将损失巨大,用于补贴的几千亿的资金哪里来,这么大的补贴代价,猪肉该卖什么价格?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谈论未来猪价还有意义吗?
3、关停所有传统的,没有防控措施,或者防控水平差的产能。对于被病毒感染的封闭化水平高的产能做空栏一段时期处理。重建封闭化水平高的养殖产能。这个重建和空栏投入是万亿水平之巨大,需要长期积累和全社会高投入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巨大的猪肉缺口。在此基础上谈论猪价意义何在。
以上三措施是抵抗猪瘟乃至根除猪瘟的基本措施,似乎我们都没做,也不可能完成,那是无法承受的代价。
那么就只能与病毒共存,这就形成了猪瘟常态化。
经过两年多的传播,变异,多样化。猪瘟病毒事实上传播的更广,也更深入,那真是无孔不入。
新冠在我国采取了让人员2个月的静止,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而在美国没有禁止人员流动,病毒感染人数一路飙升,快一年了,从最初一天几百、几千人感染,到一天3万人感染,现在发展到一天16万人感染,预测最终会超过一天20万人感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猪瘟病毒两年后的今天,因为没有采取极端措施,事实上猪瘟病毒应该越来越凶猛,而不是感觉要消失了。这个冬天不好过,春天来时我们也许能看到更惨烈的去产能结果。年复一年的养了中招,中招后被迫停养,再复养,病毒再泛滥。
一场长期消耗战就是猪瘟常态化。
在这场消耗战中,由于产业消耗过大,养殖成本被垫高。全产业的养殖成本根本没有降低的基础。我们总说产能恢复了80%,可没人想恢复的是什么性质的产能。那不是猪瘟前成本一样的产能,那是高额代价成本下的产能,恢复的越多代价就越大的产能,代价越大未来成本还会继续垫高的产能。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整个产业最终会消耗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但是猪价降到过去失去了成本基础,哪儿来的猪价恢复到从前呢?
所谓猪周期是猪价的周期,没有猪价回归何谈周期高低点呢?
排除了一切不可能性后,就只剩下一种救猪产业的可能性。
二战的结束是建立在美苏强大的现代工业,和集中力量,以高工业化水平用于军事工业迅猛发展的结果。没有新式武器的诞生就只能等,漫长的等待。等待军事水平替代原有装备。小米加步枪,还是必胜的精神是不可能胜利的。
和猪瘟病毒的战争,必须是等待封闭化先进产能形成足够规模,足以替代传统养殖产能。这需要时间,需要足够的时间等待。
谁代表了先进产能,谁就是我们期待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受益者,谁就拥有成长价值。
关于养殖成本的意义,以及其它逻辑以前说的太多了,此处略去几万字。
草草结尾,就聊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