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
“臣”字楷书临写一
“臣”字前文已经讲过,不过那时候为了吸引读者,标题不像现在简单明了;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思路是对照多种字体来临写,总结其中规律,杂而不精,随意性很大,不像现在专攻欧体。
所以,又遇到这个字,重新来过。
1,欧体的长竖,最是让人叹为观止,几乎每一个带有长竖的字,不管是中竖还是侧竖,都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
跟其他书法家的风格比较,欧体的竖笔极其挺直,这也是它的难点,而且不止是竖笔的主干直,竖笔的两侧边沿也几乎都是直线!但又不是完全笨拙的直来直去,还是稍有弧度,而它的弧度是非常平滑而稳定的,恰到好处地驾驭了整个竖笔的粗细变化。
这些特点,从很多字的竖笔中都能看到。比如前面我们临习过的“钜”、“捡校”、“中”、“郡”等等。
另外这种边竖,通常都需要往一侧略微倾斜,倾斜角度非常微妙,一点点就好,以保持这个字的平衡。
比如“臣”、“巨”、“欧”字的左竖往左斜,“前”、“俞”字的竖钩往右斜。那是因为,斜角三角形△比直角三角形更稳固。
2,右侧四个横画的间距保持基本一致,方向上都有抗肩,但第一笔抗肩角度最大,最后一笔最轻。
通常最后一笔横画的处理方式是:昨从侧起笔之后,行笔逐渐加重,但是同时保持底部边沿的水平,只有上侧的边沿是不断往上提的,借此来增加笔画的宽度。
最后右侧部分整体上会是一个大致的“<”,即左窄右宽。
3,右侧中间有两个小竖笔,通常都以点代替,它的位置都是在它的下方的横画的中间部位,相当于下方的横画将其托在中央。
这两点的方向并不固定,往左往右都可以,标准是配合整个字的协调性。
4,右侧第一横和最后一横,与左边竖笔的相对位置也非常重要,第一横总是与左竖起笔位置基本持平,最后一横总是在竖笔末端上方一点的位置。
5,有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第二横的横折,碑帖上却是分两笔来写的,横写完再重新起笔写一个短竖。
这个并不重要,不影响整个字的美观,在古代碑帖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横折或者竖折都用两笔,比如“九”,比如“良”,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就可以,审美不同而已。
带“臣”字的作品:
比如这个“臣”字,左竖基本上是直的,但是这个字看起来却有点要向左边倒的意思,所以当初写的时候,往左边倾斜一点,整个字再往右下方来一点点,效果会好很多!
偶尔也写写行书:
谢谢您的驻足,我是一只笨蛋,
85后,笨拙而努力的书法爱好者,
如果您也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我,我们一起研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