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被丈夫关在厨房又冷又害怕,写首凄美词,读完让人气得牙痒痒

有句老话叫“自古红颜多薄命”,这里的“红颜”指的是那种长相姣好的女子。而对于千年文坛里的悲情女子们来说,她们人生的不顺则往往跟才华有关。

27岁被处死的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平生所求不过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唐代诗人女薛涛,半生风光,晚年披上道衣,不过是看透了负心人的花言巧语;宋代才女朱淑真,之所以会因为那些“不该写的词作”被诟病,不过是因为受不了那在外花天酒地的丈夫。

这些才女们如果能和古代那许多逆来顺受的普通女子一样,大可不必受尽苦楚。但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让我们记住了这些鲜活的名字。在那时候,女性想不认命,往往就得够任性。不然结局,可能就像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位清代才女贺双卿一样。

贺双卿被后世誉为“清代第一才女”,她不像李清照、鱼玄机等人一样出身官宦人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因为有天赋,只在学馆里旁听了几年学的她,靠自己自学和琢磨学会了写词。长大后,她和很多农家姑娘一样,嫁给了村里的一位莽汉。对方脾气很大,见不得她这种文绉绉的体弱女子,经常对她拳脚相向。

一次,贺双卿好心劝丈夫不要喝那么多酒,却被对方关进了厨房。在那里,又冷又害怕的女词人无助地对着孤灯,写下了首凄美词作,流传了200多年。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

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

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相看久,朦胧成睡,睡去空惊。

笔者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时,有一种气得牙庠庠的感觉。可怜贺双卿一代才女,在那么无助的时候,眼前只有那么一盏孤灯,灯忽明忽亮,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它吹灭似的。她想睡着,却又不敢睡,只能久久地对着这盏灯,发出无限感慨。

从词作本身来看,写得是很有水平的,这也是文坛难得的咏灯经典。词的上阕,先从灯无剔起句,这是一盏被忽视的即将熄灭的灯,火焰如萤火虫的光亮一样弱小。词人听着外面的寒雨声,点点滴滴,都似滴进了她的心里,让这个寒夜更添了一份伤感。

词人是善良的,所以她觉得灯也是善良的。哪怕它将尽了,仍“芳心未冷”,愿意陪着她。这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在极端无奈的环境下,在自我安慰而已。这种刻意的坚强,更令人心疼。

词的下阕,才女开始写灯灭的过程。风吹灯时,它就像摇曳于风雨中的渔火一样,那么弱小。它是无力和这样的凄风寒雨相抗衡的,能陪着它的是一群秋蛾。这群秋蛾之所以围绕着它,是因为它们也要取暖,词人又何尝不是这秋蛾中的一个呢?最后的落笔,盯着灯看久了的词人在朦胧的灯光中忐忑睡去,却“睡去空惊”。

我们仔细品读这首词,说到底它只是一首咏物词,但却能让人气得牙痒痒。词人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有情,将灯与自我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咏物即言己的艺术效果。

在这般的无助生活里,贺双卿最终于20岁早逝,词坛失去了一位天才式的才女。在死之前的日子里,她把大量悲情的文字写在地里的红薯叶子上,偷偷地写在墙上。这些作品后来被一一发现,人们惊叹于她的才华,但当时她已不在了,一声叹息。贺双卿的一生是不幸的,但笔者始终相信,在那些个无助的日夜里,这些词作是给了她慰藉的。她的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