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明道建德,明道本立建德性,发觉天赋,专注优势,顺势而为,做真人成圣人。不是搞广度阅读,有涯逐无涯,本末倒置,越减越负。
中国什么时候都不缺真人圣人,是价值观、教育出了问题,才会有假人、不正常的人,辅真成圣明道德,雷锋人物遍地走。 天生赤子皆真人,明道建德成圣人。尊道贵德常自然,天地人和安泰平。 道法自然真善美,人为妄为假恶丑。赤子如水无善恶,辅真成圣复道德。 道是最本源的法则,礼法是人为的法则,人为的法则应该效法天道, 而天道应该效法道,是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天下万物得之于道(得一)而成的本性,本性自然素朴、清静善生而行无为无妄、善融玄同, 自然善生,知足无贪,而不是妄为妄念、欲壑难填。要分清人为自然无为与人为自是妄为妄念、要分清善生之欲与贪欲之欲的区别啊! 你的贪欲就是人为钓你的鱼饵,你的无明就是人为彀你的陷阱。不做盲流盲从...
儒家与道家的最大区别是自然无为与人为妄为、自以为是。
儒家观察事物停留在事物的现象界,就是所谓的人道观,可是人道观应该以天道观为根本依据,而天道观以先天的道德观为依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自然而然。不明先天之道之德是后天人道之道之德的依据,是本末混淆、断章取义的,看不到事物的根本,停留在枝叶上打转转。而道家不仅看到了根,还看到了根是如何产生的,并给出了有理有据的、易知易行的实践方案。
独尊儒术,就等于断了根本,永远在后天人为妄为妄念里自以为的打转转。我们不要暴,而要明,不要智,而要道,不要仁,而要德,不要义,而要真,不要礼(人为妄为的礼治),而要朴(大致不割,道常自然法则无为),无明比恶更可怕、危害也更大,无私诚可贵,但要有依据,要尊道无为而无以为(贵德清静无私),不明道常法则、德性清静的自以为是的、假仁假义的“无私”要不得。故: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人格境界
最高境界为玄德,功成身退,善融玄同。
<一>、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明道袭常,无为无私。
<一>、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袭常无为,自私自是。
<一>、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不明道常, 智巧妄为,自以为是,但无私无欲。
<一>、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不明道常, 智巧妄为,自以为是,而且自私自利。
<一>、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妄为妄念,自私自利,暴力强为。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真善美都是自然的,假恶丑都是人为妄念妄为。道生天地,德蓄万物,道德是一切事物根本标准。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人性本性,清静如水,赤子真人,无善无恶。可欲污染,如水被污,与其净水,不如净性。保护环境,爱护生态,不如归根,保护人性。人性自然,清清静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凡是道法自然的,都是真善美的;凡是假恶丑的,都是人为妄为妄念的。天地万物自然的都是自然的、正常的、真善美的。“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圣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真人、自然人、正常人。
治理环境根在治理人性,环境污染是因为人性被污染了,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圣人。因此,道化德育,人格立基,推广道德教育才是根本。无明比恶更可怕、危害也更大!
真人善生,尊道贵德常自然的生存繁衍,先天自然道德下,道法自然,无须人为,后天因一部分人“余食赘行”“人多伎巧”而致失道失德,因此需要圣人善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常善救人”,使有为失道者尊道常无为、知止以复自然素朴,使可欲失德者贵无私、知足以复清静德真,最终复归于:道德社会,自然生活。
理子弘道积德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