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术语-气血痰食辨证

解读

气血痰食辨证是根据气血逆乱、痰食内停所表现的症状,辨明病变的一种方法。小儿气血痰食为病,气逆则咳,血溢则衄,痰盛则喘,食壅则满。

应用领域

气病证候:气充则强,少则衰,顺则平,逆则病。小儿气病复杂,应辨明气虚、气滞和气逆。气虚者面色㿠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目无精彩,呼吸少气,动作喘乏。肺气虚则咳嗽气短,头晕自汗,舌苔白嫩或质红而润。脾气虚则痞满多痰,饮食难以作酸,大便泄泻。气滞者有肺气郁闭和肝气郁结两证,肺气郁闭则肺胀喘满,胸膈痞闷,甚则心中痹塞,二便不通。肝气郁结则胸胁满痞,痛引少腹,脉沉而弦。气逆者则咳喘、呕吐、呃逆等。

血病证候:血注于脉,充则实,少则涩,生旺则诸经长养,衰竭则百脉空虚,血盛则形盛,血衰则形衰,血难盛而易亏,既不容亏乏,也不容凝滞,更不容妄行外溢。故血之病变,应辨明血虚、血瘀、血溢。血虚者,面唇淡白,头晕目眩,五心烦热作渴,神智不宁,健忘怔忡,失眠,肠燥便艰,口干舌萎,或口舌生疮,舌苔嫩红而干,或绛底浮白,或舌绛而燥。血瘀者则腹内有块,痛而拒按,或舌紫黑,夹有血瘀斑点,甚则胀满瘀痛,昏晕如狂,大便少而黑。血溢者妄形于上则吐血、咳血、衄血,流渗于下则便血,溺血。发越于外,则为斑疹。

痰病证候:痰之为病,浸润脏腑,流窜经络。痰在肺则气不降,每多咳嗽。痰在胃则清阳不升,呕恶头晕。痰注经络则麻痹或痰核。痰阻胸宇则痴痫。痰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往往因风寒之邪引发,也易与火气结合为患,形成顽痰怪证,其变不可胜穷。正如王隐君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为喘为嗽,为呕为泻,为眩晕,或身中结核,或臂肿,肢硬麻木瘫痪,或小儿惊风、抽搐、或癫痫……。”可见痰病极其广泛复杂。但痰和饮(清稀者为饮,粘稠者为痰)均是病理过程中的产物,为病之标,而非病之本,辨证时必须探本求原。由于湿困脾阳,运化失职而生的为“湿痰”;由于肺阴不足,津液被灼而生的为“燥痰”;因热成痰者为“热痰”;因寒而成痰者为“寒痰”,甚者为饮;因风而成痰者为“风痰”;因食滞不化而成痰者为“食痰”;因气郁不畅而成痰者,则为“郁痰”共七种,临床时应加辨明。风痰之证,则头风眩晕,抽搦瞤动,眼牵嘴歪,手摇足战,或癫痫发狂。寒痰之证,多脉沉身寒,手足不温,舌淡苔白,痰质清稀,或带咸味。湿痰之证,则脉缓面黄,肢体困倦,纳谷不香,痰虽厚易咯出。燥痰之证,则咳嗽喘促,痰不易咯出,伴鼻干咽燥。热痰之证,则面赤烦热,脉象滑数,苔黄口干,痰厚稠粘成块,甚则惊痫癫狂。食痰之证,则痰壅懒食,咳嗽喘满。郁痰之证,则胸膈满闷,嗳气不舒,腹胀且痛,咯痰不爽,脉象弦滑。至于饮邪,多由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而成。水饮停于胸胁,则胸胁支满;上凌心肺,则心悸,短气而咳;饮阻于中,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脉象弦滑或沉紧。

食滞证候: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大量的水谷精微供养,但又“脾常不足”,运化力差,若纵情口腹,超过胃纳的正常容量,则好食生冷不易消化食物,影响胃肠运化,即可发生伤食,出现湿热积滞,或寒积伤中。伤食后既易外感,又易伤脾,出现停食着凉,或脾虚食滞,临床须详细辨证,恰当治疗。湿热积滞则身热气粗,胸膈满闷,腹胀口干,夜卧不安,小便黄浑,大便垢秽。寒积伤中则胸腹疼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苔白脉沉。停食着凉,则脘满嗳饱,宿食不消,兼见鼻塞流涕,脉浮苔腻。脾虚食滞,则面黄气弱,饮食不甘,大便溏泄,脉象濡数。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郭振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0)

相关推荐

  • S(振荡)中医脉法的基础知识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那一块区域(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 ...

  • 中医内科学 part 5(+病理脉象)

    水肿 水肿当须辨阴阳,风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麻翘赤五味,水湿五皮胃苓尝 湿热壅盛疏凿饮,脾阳虚衰实脾饮 瘀水桃红胃苓散,肾阳济生真武汤 浮脉类(脉位表浅):浮.洪.濡.散.芤.革 脉名 脉象特征 主病 ...

  • 健康术语-气之升降出入

    解读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的运 ...

  • 健康术语-气至病所

    解读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病所,是指这种感应通过一定的手法,到达了病变部位而言. 气,是指经气:病所,即病本所在之处.如肺气上逆引起气喘, ...

  • 健康术语-气会

    解读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会聚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 ...

  • 【孙光荣:诸病多生于“气血痰火湿食郁”,六方解忧】精

    六郁是指造成疾病的气.血.痰.火.湿.食6种病因,孙光荣教授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对朱丹溪"六郁"致病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1.气血失和--"孙氏益气活血安神汤" ...

  • 健康术语-三焦总司诸气

    解读 三焦为六腑之一,遍布全身内外上下肌腠之间,为水谷精气.津液和五脏六腑之气出入的通道.三焦能通行元气,虽然元气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有"肾为气之根"之说,但必须经三焦而分布 ...

  • 金元名医朱丹溪:用“五药”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一网打尽

    ‍‍ 在中医里面除了把体内器官大致分成五脏和六腑,还讲究着阴阳的平衡和气血运行的通畅,无论是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调,均会诱发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其中的气机升降失常,毕竟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中医临 ...

  •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消胀方”!专治胃胀胃痛,嗳气厌食,请牢记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 ...

  • 健康术语

    解读 指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五条五脏所属经脉,左右各五,一共十条经脉. 1.手太阴肺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

  • 神奇的五积散,治寒湿气血痰

    时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属宋太医局汇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剂除了补血补气的四物四君子,就当属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了.而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个方剂也是宋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