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信州区:沙溪古镇韵味浓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的沙溪镇,相传很早以前是信江三条支流(通天河、黄家溪支流、湖丰支流)环绕交汇的大沙洲,因沙滩溪水环绕而得名。沙溪历史悠久,繁荣兴盛,人文荟萃,代有贤能、义举。宋代大理学家、上饶婺源人朱熹曾在沙溪园门口题匾“饶东古镇、玉带丰环”,故素有“饶东古镇”之美称。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路过沙溪,赋诗一首《题沙溪驿》:“涧水弯弯绕郡城,老蝉嘶作车轮声。西风吹客上马去,夕阳满川红叶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江右游日记》中描述暮色下的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河下者百余艇,夹岸水舂之声不绝……”一条古街:岁月传承沁心脾沙溪古镇的历史渊源,起源于何时?据上饶县志记载,沙溪立名于汉代,唐朝武德年间已出现店铺,由此可见,沙溪老街在唐武德年间已成雏形。相传,古镇老街原八尺宽,逢端午节,抬龙船游街时,常撞翻街道的店铺。1925年,人们用二丈长的竹竿从上街横扫而下,拆除两边障碍房柱,才成了现在宽度的老街。
老街地处三县交界,五府通衢,老街商店鳞次栉比,文化经济繁荣,被誉为江南著名古镇之一。老街文化深远,在南唐时期,上街建造龙门寺,龙门寺留墨“普陀别境”匾额,喻为普陀,说明了龙门寺的风景优美。到清康熙二年(1613年)僧超羁又重修了龙门超寺,并建大殿廊庑,观音阁等宇殿,后因兵荒马乱,更换朝纲,龙门寺年久失修,而相继倒塌。
街南有座园门,高丈余,砖石构造,上方石刻横额“玉带风环”“饶东古镇”,概括了古镇老街的地理风貌和渊源历史。“饶东古镇”早属扬州,春秋战国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晋入葛阳县(弋阳),到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隶饶州府。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再置隶信州府,由此推理,“饶东”的“饶”是指饶州,园门应是在唐朝武德年间就已存在,武德年间已被称为古镇,可见古镇老街历史该逾二千余年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沙溪古时埠头虽然比不上长安那“万户捣衣声”的景象,却有“五蟹过江”之美称。听老年人谈起,古时沙溪埠头每天都有几百只客船停靠在河岸边,商贩云集。为此,明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郑以伟(沙溪镇五里村人)三次进言崇祯皇帝,要求将信州府迁到饶东古镇,后来沙溪地段出了一桩抢劫官银大案,崇祯皇帝才把此事搁下。
沙溪确实发生过一桩抢劫大案。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中写道:“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河者百余只,夹岸水舂之声不绝,然闻其地多盗,月中见有揭而涉溪者,不能无戒心。”1636年10月17日(崇祯九年),徐霞客从玉山顺流而下,到沙溪已经晚上10:00左右,在月色下看到沙溪埠头河畔有百余船艇停靠岸边,很想下船到沙溪古镇看一看,由于不久前徐霞客在四川一带游玩被盗贼抢洗一空,当船家说起此地不久前发生一桩抢劫大案,有点谈虎色变,只得带着戒心悻悻而去。在老街,还有一个罗伯鸾遇见“黄龙”(黄金的隐词)的传说:罗伯鸾(1701—1764)年轻时以挑油为生,一连三次挑油路经龙门额古道,都被同一块青石绊倒。罗伯鸾愤怒用力敲打该石,石裂地陷,只见一条“黄龙”从地洞中升起,罗伯鸾马上发话,“畜生、畜生,跟我有缘,请晚上到我菜园里现身。”“黄龙”摇头摆尾跃入龙门额潭中。此后,罗伯鸾从一个卖油郎一夜变成沙溪远近闻名的首富,建了罗家半边大街。传说当然不可信,但罗家大院在沙溪远近闻名。罗家也确实是个大户,曾在老沙溪中学一带建造了一个百亩花园,为沙溪老街留下不可磨灭的建筑遗产。
老街的古牌坊、庙宇、戏楼、祠堂雕刻精良,可惜在“破四旧”运动中毁灭了,但仍有几家古老的铁匠铺、竹篾铺、棉布店散落其间。今年七十多岁的老铁匠汪师傅告诉我们,铁匠铺是祖上传下来的,有上百年历史了,儿子随他学好了手艺却远走他乡打工去了。但老街千年沉淀下来的浓厚文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拍摄素材,根据著名作家周亚鹰获奖报告文学《二姐》改编的电视剧《油菜花香》剧组曾到此取景拍摄。
一丈夏布:情真意切织不尽沙溪镇素有“江南麻埠”“夏布之乡”美誉,全国90%的夏布成衣从这里出口到海外。夏布又名苎麻布,是一种以纯苎麻纤维为原料,手工纺织而成的传统布料。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先民就已经从事苎麻耕种,并使用手工织布。沙溪人民传承了古越先民的苎麻耕种和苎麻手工编织的技术,其夏布生产承袭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具有紧密、细薄、洁白和滑爽的特点。夏布制作工艺现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时候,夏布就是平民百姓的日常衣料。唐宋时沙溪已是“鸣机织苎遍山家”(欧阳修《寄题沙溪宝锡院》)。明清时的沙溪,房前屋后都种着苎麻,供家庭纺织夏布。随着夏布数量的增多,渐渐地,沙溪出现了夏布交易和夏布布庄。清初时,沙溪便有了夏布交易的故事;民国时的沙溪,夏布销往浙江、上海等地每年可达20多万匹;1949年以后,供销社每年收购沙溪夏布15万匹。之后,随着各式布匹的出现,单纯的夏布慢慢受到冷落。家家户户编织夏布的时代早已远去,如今的沙溪,却依旧存在着夏布厂,用着古老的“天平腰机”。
传统的夏布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经历了无数的人和故事走到今天,有着粗犷淳朴的气质,依旧率真质朴、细腻如丝。近年来,该镇用心用情打造好苎麻夏布这个传统特色产业,推动建设了江西省苎麻纺织产业基地。目前,全镇共有相关企业15家,年出口创汇4亿元,年纳税约2500万元。走进位于沙溪镇苎麻产业园的江西源华麻纺织公司,只见50多名员工正加班加点赶订单,他们生产的这批200万美元的棉麻产品是出口到韩国市场的。老板祝金星是土生土长的沙溪人,对家乡的夏布情有独钟,从深圳返乡投资3000万元创办了麻纺织公司,企业发展一直顺风顺水。目前,该企业的出口订单已排到了9月份。
恪守了几千年自然精神的麻线,带着沙溪人手心的温度,始终传承着夏布的印记,永不磨灭。一场过会:千家万户喜盈盈“过会”是流行在沙溪农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沙溪镇方圆二十里,几百年来流行着一种聚会方式,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至十月一日,各个村庄每天轮流搞“过会”。“过会”带着浓厚的农耕色彩。过去,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劳作,很少有时间来往交流,于是就在夏收秋种结束后的农闲时间里,采取“过会”的方式开展人情交往。“过会”这一天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过会”期间,各村主人买肉买酒,摆起宴席,乡客盈门。对于过会的村子,这一天就显得格外热闹。亲朋好友受邀而来,主人家好酒好菜地款待着前来的客人。满桌子的菜,围坐着一大堆亲朋好友,大家开怀畅饮,家长里短,谈论古今,酒到酣时,劝酒声、划拳声响彻整个村庄。来的客人越多,主人家就越高兴,这表示着这一家人有好人缘,这样主人家就越有面子。
那时,最令人向往的是,许多村还会趁机放两场电影。宴席散尽,搬着凳子抢占最佳位置,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看着电影,成为许多沙溪人最美好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最翘首以待的就是亲戚叫过会,不仅可以吃到美味佳肴,晚上还可看到电影,乐此不疲。外出的游子也会在这一天风尘仆仆归来,庆祝这一年的丰收,也犒劳自己这一年的辛苦劳作。岁月流转,许多民俗在经济大潮和人口流动中慢慢被淡忘,但是“过会”这一习俗却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像陈年老酒日久弥香,成为信州人总会忆起的乡愁。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作者单位:信州区沙溪镇人民政府(选用时作适当改动)